笔趣阁

少年文学>王爷连夜扛她跑路 > 第77章 太子赞赏暗中拉拢的意图(第1页)

第77章 太子赞赏暗中拉拢的意图(第1页)

“孤,现在对七弟妹你的心,真是越来越好奇了。”

萧景辰的声音不高,带着一丝温热的气息,拂过柳惊鸿的耳廓。这句话像一根柔软的羽毛,却比任何刀锋都更具侵略性。它剥开了所有伪装,直指核心。

柳惊鸿的瞳孔在那一瞬间的收缩之后,迅恢复了原状。她甚至没有后退,只是抬起眼,迎着那双深邃的、充满了探究意味的眸子,脸上露出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混合着困惑与茫然的表情。

“我的心?”她重复了一遍,像是没听懂这两个字,随即一本正经地回答,“它一直在好好地跳着呢。太医说,只要它还在跳,人就活着。殿下是对医术感兴趣吗?这个我可真不懂,王爷倒是略知一二,改日殿下可以去我们府上,与王爷探讨探讨。”

她又一次,用一种近乎天真的坦诚,将对方蕴含万千机锋的试探,轻飘飘地拨到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方向。

你跟我谈心,我跟你聊心跳。

你跟我玩权谋,我跟你讲养生。

萧景辰看着她那张写满了“我真的只是在说心跳”的脸,眼底翻涌的墨色缓缓沉淀下去,最终化为了一声低沉的笑。这笑声从他胸腔里出来,带着一种无奈,又有一种现了绝世珍宝般的愉悦。

他知道,她又在装傻了。可这种装傻,本身就是一种最高明的智慧。

“好,好一个伶牙俐齿的七弟妹。”他不再逼近,反而后退一步,重新拉开了那段象征着君臣之礼的距离。他转过身,面向众人,声音恢复了太子应有的温和与威严,朗声宣布:“今日‘山河志’诗会,佳作频出,然,最得孤心者,当属七王妃这《无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再次吟诵道:“铁甲葬于衰草,王旗朽于风雨。一碑无名,两行青苔说旧事。”

他每念一句,水榭中的空气便沉凝一分。那些方才还沉浸在“一剑光寒四十州”的激昂中的年轻士子,此刻脸上的红潮彻底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混杂着羞愧与震撼的神情。

张远站在那里,像一尊被抽去魂魄的泥塑。他的诗是锋芒毕露的剑,而柳惊鸿的诗,却是足以将所有刀剑都消融殆尽的岁月本身。在她的意境面前,他的壮志豪情,显得如此浅薄,如此可笑。

“诸位皆言志,唯王妃言山河。”萧景辰一锤定音,“志可变,时可移,唯有这山河的枯荣,才是永恒。此等胸襟,此等眼界,当为今日魁!”

此言一出,再无人有异议。

国子监的老祭酒抚着胡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看向柳惊鸿的眼神里,充满了欣赏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而兵部侍郎李大人,则对着柳惊鸿的方向,无声地、深深地作了一揖。

那一揖,是替他埋骨沙场的长子,谢她的懂得。

“来人。”萧景辰抬手,“取孤书房那方‘紫云端’来,赠予王妃。”

“紫云端”三个字一出,人群中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气声。

那可不是寻常的砚台。那是前朝制砚大师李少师的封山之作,石质温润,呵气成云,被誉为“文房魁宝”,是南国文人心中圣物一般的存在。先帝在时,曾有大儒愿以万金求之而不得,最终被先帝赐予了当时还是太子的今上。今上登基后,又将此砚转赐给了最为钟爱的太子萧景辰。

这方砚台,早已越了它本身作为文具的价值,它是一种象征,一种来自储君的、至高无上的认可。

萧景辰将此物赠予柳惊鸿,其意不言自明。

很快,内侍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紫檀木盒上来。萧景辰亲自接过,走到柳惊鸿面前,打开了盒子。

一方色泽紫中带青、云纹流转的古砚静静地躺在明黄色的丝绸上,仿佛沉睡了千年。

“宝物赠英雄,名砚配佳人。”萧景辰的目光灼灼,“七弟妹之才,不该被王府高墙所困。日后,孤在澄心堂再办雅集,还望弟妹莫要推辞,务必赏光。”

这番话说得温文尔雅,却是一份不容拒绝的、公之于众的邀约。

他不仅要给她最高的赞誉,还要将她正式拉入自己的圈子,让她成为自己阵营中一枚最耀眼的棋。

柳惊鸿的心,沉了下去。

作为一名特工,最重要的一条准则就是低调,是隐于人群,是成为最不起眼的那一抹背景色。可现在,萧景辰亲手为她搭起了一座华丽的高台,将一盏最亮的聚光灯打在了她的头顶,逼着她在这座台上起舞。

这已经不是试探,这是阳谋。

接受,意味着她将彻底暴露在南国所有政治势力的视野之内,她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无限放大,任务的风险将呈几何倍数增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