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国宝的线索
雨丝还在顺着青瓦檐角往下淌,像断了线的珠子,在院心的青石板上砸出一圈圈细碎的水花。空气里弥漫着老木头潮湿的清香,混着墙角青苔的微涩,将这间百年老宅裹得愈静谧。苏念拢了拢身上的薄外套,指尖还残留着方才触碰那扇雕花木门时的冰凉触感,目光却紧紧锁在对面藤椅上的老人身上。
老人姓周,是这处老宅的主人,也是他们辗转打听了半个月才找到的关键人物。此刻他正握着一只粗陶茶杯,指腹摩挲着杯壁上细密的纹路,浑浊的眼睛望着窗外的雨帘,像是在透过那片朦胧的水汽,回望一段早已被岁月尘封的过往。
沈亦臻就坐在苏念身旁的木凳上,身姿挺拔,却刻意放轻了呼吸,生怕惊扰了老人即将出口的往事。他的目光落在老人鬓角的白上,那白在昏黄的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却也像一根根细针,轻轻刺着他的心——他想起了母亲临终前,也是这样,用布满皱纹的手握着他的手,欲言又止,最终只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
“那是民国二十六年的事了,”老人终于开了口,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却异常清晰,“那年夏天格外热,蝉鸣从早到晚没停过,可谁也没心思听,因为日本人的炮声,已经离城不远了。”
苏念下意识地攥紧了手心,她虽未经历过那样的年代,却能从老人的语气里感受到那份迫在眉睫的恐慌。她悄悄侧过头,看了一眼沈亦臻,现他的下颌线绷得很紧,眼神里翻涌着复杂的情绪——那是对故土的眷恋,也是对侵略者的愤恨。
“我父亲和沈家老爷子,也就是亦臻的祖父,当时是拜把子的兄弟,两人一起在城里做绸缎生意,也算小有名气。”老人顿了顿,喝了一口杯中的凉茶,继续说道,“那年秋天,城里的大户人家开始陆续逃难,我父亲和沈老爷子也收拾了家当,准备带着家人往南边去。可就在出前一天,一位穿着长衫的老和尚找到了他们。”
“老和尚?”苏念忍不住轻声问了一句,话一出口又觉得有些唐突,连忙低下头,“对不起,周爷爷,您继续说。”
老人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无妨,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能有人愿意听,我已经很满足了。”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悠远起来,“那老和尚是城郊大报恩寺的住持,法号慧能。他找到我父亲和沈老爷子时,怀里抱着一个紫檀木的盒子,盒子沉甸甸的,外面裹着厚厚的蓝布。”
“他说,寺里有一尊唐代的金佛,是贞观年间留下来的国宝,距今已经八百多年了。”老人的声音陡然压低,像是在说什么天大的秘密,“那金佛通体鎏金,高约两尺,佛像盘腿而坐,左手托着净瓶,右手结施无畏印,佛像的底座上还刻着密密麻麻的梵文。日本人早就盯上了这尊金佛,派了人在寺外守着,就等着机会抢过去。”
苏念的心跳一下子快了起来,她隐约觉得,老人口中的这尊金佛,或许就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东西。她悄悄用胳膊肘碰了碰沈亦臻,却现他早已听得入了神,连她的动作都没察觉。
“慧能大师说,他知道我父亲和沈老爷子都是爱国之人,也知道我们两家世代交好,值得托付。”老人继续说道,“他想把金佛托付给我们两家,让我们带着金佛一起逃难,等战乱平息了,再把金佛找回来,归还寺庙。可金佛太大,目标太明显,带着上路太危险。于是,他提议,把金佛分成两半,一家藏一半,这样就算其中一家出了意外,还有另一半能留存下来。”
“分成两半?”沈亦臻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那么珍贵的国宝,怎么能轻易分开?”
“没办法啊,那是乱世,保命要紧,保住国宝更要紧。”老人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无奈,“慧能大师说,这金佛是空心的,佛像的腰部有一道暗纹,只要用特制的工具轻轻一撬,就能分成上下两半。而且,这两半金佛的接口处,都刻着对应的花纹,等以后太平了,只要把两半合在一起,再用鎏金修补好接口,金佛就能恢复原样。”
苏念听到这里,突然像是被什么东西击中了一般,脑子里“嗡”的一声。她猛地想起了自己脖子上挂着的那枚玉佩——那枚玉佩是母亲留给她的遗物,玉佩的正面刻着一朵盛放的牡丹,背面却有一道深深的凹槽,凹槽的边缘刻着一些奇怪的花纹,她一直不知道这凹槽是用来做什么的。
难道……难道这玉佩就是开启藏宝处的钥匙?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再也压不下去了。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冰凉的触感透过布料传来,让她的心跳愈急促。她想立刻把玉佩拿出来看看,可又怕打断老人的话,只能强忍着内心的激动,继续听下去。
“我父亲和沈老爷子当时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慧能大师。”老人说,“当天晚上,他们就跟着慧能大师去了大报恩寺。在寺里的大雄宝殿里,慧能大师亲手将金佛从佛龛上请了下来,然后用一把小小的铜凿,沿着佛像腰部的暗纹,轻轻一撬,‘咔嚓’一声,金佛就分成了两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父亲捧着上半部分,沈老爷子捧着下半部分,两人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把金佛碰坏了。”老人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像是又回到了那个夜晚,“慧能大师给了我们两家各一个锦囊,里面装着开启藏宝处的钥匙,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藏宝的地点。他还说,这钥匙是一对,只有两把钥匙合在一起,才能打开藏宝处的门。”
“钥匙?”苏念忍不住追问,“是什么样的钥匙?”
“是两枚玉佩。”老人说,“那玉佩是和田玉做的,一枚上面刻着牡丹,一枚上面刻着莲花,玉佩的背面都有一道凹槽,凹槽的花纹正好能和金佛接口处的花纹对应上。慧能大师说,这两枚玉佩不仅是开启藏宝处的钥匙,也是以后两家相认、合璧金佛的凭证。他还特意嘱咐,这两枚玉佩要交给两家的女儿保管,因为女子心思细腻,不容易丢失。”
“女子保管?”苏念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她猛地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脖子上的玉佩——正面正是一朵牡丹!她又猛地抬头,看向沈亦臻,眼神里满是震惊和激动。
沈亦臻也已经反应过来,他的脸色有些白,手指紧紧攥着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他想起了母亲的那张旧照片——照片是母亲年轻时拍的,照片里,母亲和一位陌生的女子并肩站在一起,两人都穿着民国时期的学生装,笑容青涩而灿烂。母亲的手里,拿着一枚刻着莲花的玉佩,而那位陌生女子的手里,拿着一枚刻着牡丹的玉佩。
当时他还小,只觉得那两枚玉佩很好看,却从来没想过,这两枚玉佩竟然还有这样的来历。而那位陌生女子,或许就是苏念的外婆!
“周爷爷,”沈亦臻的声音有些沙哑,他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平静下来,“您知道那两枚玉佩现在在哪里吗?还有,金佛的两半,分别藏在了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