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目光所及都将是你歌词 > 第164章 专家的帮助(第3页)

第164章 专家的帮助(第3页)

“我们已经联系了专业的数字化团队,等您确认修复完成,就可以开始工作了。”沈亦臻点头说道,“樟木书盒也已经在定制了,选用的是上好的老樟木,按照古籍的尺寸专门打造。”

陈景行满意地点点头:“考虑得很周全。古籍修复不是终点,而是传承的。让这些沉睡的文字重新说话,让古老的技艺得以延续,这才是我们做这件事的意义。”

说话间,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端来了刚泡好的茶,茶香袅袅,与修复室里淡淡的墨香、矿石香交织在一起,格外清雅。陈景行抿了一口茶,看着窗外飘落的银杏叶,忽然说道:“其实‘染纸修复法’还有一个不传之秘,我本来打算带到棺材里去,但现在看到你,我觉得可以托付给你了。”

苏念一愣,连忙坐直了身体,眼神中满是郑重:“陈老,您请说。”

陈景行从木箱里拿出一个小小的锦囊,打开后里面是一小撮淡绿色的粉末,散着淡淡的草木清香。“这是‘醒墨草’的粉末,”他缓缓说道,“醒墨草是一种生长在深山老林里的草本植物,每年只有秋季霜降后才能采摘,晒干研磨后,加入染料中,不仅能让墨色更鲜明,还能起到防虫、抗氧化的作用,让修复后的字迹保存更久。”

他将锦囊递给苏念,眼神诚恳:“以前这方子我只传给过一个徒弟,可惜他后来转行做了别的。现在你既然继承了‘染纸修复法’,这个方子也该交给你。记住,醒墨草采摘不易,使用时一定要节俭,每一份天然的馈赠都值得珍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念双手接过锦囊,感觉手中的分量沉甸甸的。这不仅是一份配方,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传承。她郑重地鞠躬:“陈老,谢谢您!我一定会好好珍藏,用心传承,不辜负您的期望。”

“好,好。”陈景行连连点头,眼中满是欣慰,“看到你们年轻人这么有干劲、有担当,我就放心了。古籍修复这条路很苦、很枯燥,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但每当看到一本本残破的古籍在自己手中重获新生,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沈亦臻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陈老带来的不仅是修复古籍的技法,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对工匠精神的坚守。这种精神,正是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所需要的。

当天下午,陈景行要告辞返回四合院。沈亦臻和苏念执意要送他回去,陈老推辞不过,只好应允。车子行驶在铺满银杏叶的小路上,陈景行看着窗外的风景,忽然说道:“以后基金会如果再遇到古籍修复的难题,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我虽然退休了,但只要身体允许,能为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尽一份力,我心里高兴。”

“您放心,以后肯定少不了要麻烦您。”苏念笑着说道,“等这本古籍的数字化工作完成,我们一定第一时间给您送一份副本过去。”

“好,好。”陈景行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期待。

送到四合院门口,陈老下车前,忽然又想起了什么,转身对苏念说道:“对了,下周在市博物馆有一个古籍修复成果展,里面有不少明清时期的珍贵古籍和修复案例,你有空可以去看看,或许能学到一些新东西。”

“谢谢陈老提醒,我一定去!”苏念连忙答应下来。

陈景行挥挥手,转身走进了四合院。看着老人略显佝偻却依旧挺拔的背影,苏念心中充满了敬意。

回到基金会,苏念迫不及待地将“醒墨草”的粉末小心翼翼地倒入一点染料中,按照陈老的嘱咐调好比例,在一张备用的楮皮纸上试了试。果然,染色后的字迹比之前更加鲜明,墨色的层次感也更丰富,而且纸张摸起来依旧柔软顺滑,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

沈亦臻看着她专注的样子,笑着说道:“现在满意了?”

苏念抬起头,脸上满是笑容:“嗯!太满意了。真的多亏了你,能请到陈老这么好的专家。”

“是你自己足够优秀,才能得到陈老的认可和真传。”沈亦臻看着她,眼神温柔,“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接下来的几天,苏念全身心投入到古籍文字的整理工作中。她一边对照着修复好的古籍,一边录入文字,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查阅资料或者给陈老打电话请教。陈老每次都耐心解答,还会补充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工艺知识,让苏念对古籍的理解更加深刻。

数字化团队也很快完成了古籍的扫描和数字化处理。当高清的数字版本呈现在电脑屏幕上时,那些清晰的文字、精美的版式,让所有人都赞叹不已。苏念将数字版本拷贝下来,专程送到了陈景行手中。

陈老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古籍影像,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做得很好,清晰度很高,完全还原了古籍的原貌。这样一来,更多的人就能看到这些珍贵的工艺技法了。”

一周后,苏念按照陈老的嘱咐,去了市博物馆的古籍修复成果展。展厅里陈列着数十本修复后的古籍,从唐宋时期的孤本到明清时期的善本,每一本都散着岁月的幽香。苏念一边看,一边认真记录,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现场的专家请教。

在一个展示“染纸修复法”的展台前,她意外地遇到了陈老。原来陈老也是受邀来参加成果展的嘉宾。两人一起参观,陈老一边走,一边给苏念讲解每本古籍的修复难点和技巧,让苏念受益匪浅。

“你看这本宋代的佛经,”陈老指着一本装帧精美的古籍,“它的破损情况和我们上次修复的那本工艺杂记有些相似,都是墨色渗透导致字迹模糊。不过这本用的是‘朱砂染纸法’,朱砂不仅能形成色差,还能起到辟邪、防虫的作用,是古代修复佛经常用的方法。”

苏念仔细观察着佛经的纸页,果然看到纸张呈现出淡淡的朱红色,上面的字迹清晰鲜明,墨色与朱红色相互映衬,别有一番韵味。“原来‘染纸修复法’还有这么多细分的技法。”她恍然大悟道。

“是啊,古籍修复博大精深,一辈子都学不完。”陈老笑着说道,“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把老祖宗留下的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古籍得以保存,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苏念点点头,心中更加坚定了传承古籍修复技艺的决心。她知道,这条路很长,但只要有像陈老这样的前辈指引,有沈亦臻这样的伙伴支持,她就不会孤单,也不会退缩。

回到基金会,苏念将在成果展上学到的知识整理成册,结合陈老传授的“染纸修复法”和“醒墨草”配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修复笔记。她打算以后将这些知识分享给更多对古籍修复感兴趣的人,让这门古老的技艺能够扬光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那本修复好的清代工艺古籍,经过数字化处理后,不仅被基金会收藏,还通过线上平台向公众开放了部分内容。很多研究民间工艺的学者、爱好者都纷纷留言点赞,称赞基金会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有位老艺人看到古籍中记载的“云锦晕染法”后,特意联系基金会,说要根据古籍中的记载,重新复原这项失传已久的工艺。

苏念看着这些留言和反馈,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基金会还会征集到更多珍贵的古籍,还会遇到更多的修复难题,但她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因为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沈亦臻的支持,有陈老的指导,还有无数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在背后默默支持。

秋意更浓,基金会的庭院里,银杏叶落得更厚了。苏念坐在修复室的窗前,手中捧着那本修复好的古籍,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纸页上,那些清晰的文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轻轻抚摸着纸页,仿佛能感受到百年前抄写者的温度,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

她知道,古籍修复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一份使命。她会带着这份责任和使命,在古籍修复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让更多沉睡的古籍重获新生,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出新的光彩。而陈老带来的帮助,不仅修复了一本古籍,更在她心中种下了传承的种子,这颗种子,终将生根芽,茁壮成长。

喜欢目光所及都将是你请大家收藏:dududu目光所及都将是你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