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七零小农女 > 第1章 广交会亮相(第1页)

第1章 广交会亮相(第1页)

一九七九年的春天,羊城广州的空气里,已然弥漫开一种与北方截然不同的、湿热而蓬勃的气息。流花路展馆内外,彩旗飘扬,人头攒动,各种语言、各种肤色的客商穿梭其间,空气中混合着皮革、布料、电子元件和不同香水的复杂气味,共同构成了一幅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最具象征意义的图景——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俗称广交会。

苏晚站在分配给“锦绣制造厂”的展位前,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那如同擂鼓般的心跳。她穿着一套自家生产的、精心改良过的深蓝色女式西装,领口别着一枚小小的、镶嵌着“锦绣”商标的胸针,头在脑后挽成一个利落的髻,显得干练而又不失柔美。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这看似镇定自若的外表下,藏着多少初次登上国际舞台的紧张与不安。

他们的展位位置不算最好,面积也不大,但在苏晚和团队(主要是孙卫国和那位新招聘的设计师小陈)的精心布置下,显得别具一格。没有像许多老牌厂商那样将产品堆得满满当当,而是采用了“少而精”的策略。背景墙是干净的米白色,上面悬挂着放大的、极具设计感的“锦绣”商标和“aity&eegance(品质与优雅)”的英文字样——这是苏晚查了许久字典才定下的口号。几组简洁的金属架上,错落有致地陈列着他们的核心产品:挺括利落的男式夹克,剪裁合身、颜色雅致的“的确良”女士衬衫,几条运用了深城混纺面料、颜色独特的丝巾,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正中央模特身上那件作为“秘密武器”的女士夹克。

那是苏晚和小陈耗费了无数心血的作品。版型采用了西方流行的略微收腰、廓形利落的短款设计,面料选用了江州曙光厂提供的高支密卡其布,质地细腻而挺括。真正的点睛之笔在于细节:在左侧领口下方,用极其精湛的苏绣技法,绣上了一小枝疏密有致、栩栩如生的墨梅。黑色的枝干,淡粉色的花瓣,寥寥数针,却将中国古典的雅致韵味与现代的简约风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件夹克,仿佛就是“锦绣”品牌精神的具象化——扎根传统,面向现代。

“厂长,咱们这布置,能行吗?”孙卫国搓着手,有些紧张地看着周围那些规模宏大、产品琳琅满目的大厂展位,他们的布置显得有些“另类”。

“能不能行,试试才知道。”苏晚强迫自己露出一个鼓励的笑容,“把我们最好的东西展示出来,就够了。”

交易会正式开幕,巨大的人流涌入展厅。最初的几个小时,是令人难熬的冷清。许多外商从他们的展位前匆匆走过,目光甚至没有停留一秒。偶尔有人驻足,拿起产品看看,询问几句,但一听他们磕磕绊绊、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或者面对关于最小起订量、交货周期、信用证付款等专业问题时,苏晚和孙卫国(小陈英语更差)只能连比划带猜,甚至不得不频繁地求助外贸局派来协助的翻译,往往沟通得满头大汗,对方却还是皱着眉头离开了。

一种无形的壁垒,清晰地横亘在他们与这些国际买家之间。那不仅仅是语言的障碍,更是对国际贸易规则、商务礼仪、乃至思维方式的不适应。苏晚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体会到,从国内市场到国际舞台,这一步的跨越有多么艰难。她精心准备的产品质量,似乎在这复杂的沟通障碍面前,有些使不上力。

中午时分,展馆内喧嚣鼎沸,苏晚却感到一阵阵的疲惫和挫败。她让孙卫国和小陈先去吃饭,自己一个人守在展位里。看着周围一些展位前已经开始聚集起洽谈的客商,她的心情愈沉重。难道他们辛辛苦苦准备这么久,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这里,最终只能铩羽而归吗?巨大的压力像石头一样压在心头,让她几乎有些喘不过气。

就在她望着那件墨梅夹克出神,内心被自我怀疑啃噬的时候,展位里那部分机电话突然响了起来。刺耳的铃声将她从纷乱的思绪中拉回。她有些疑惑地接起电话,这个号码,只有厂里和极少数人知道。

“喂?”

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她无比熟悉的、低沉而平稳的声音。

“怎么样?”

是林长河。

仅仅三个字,穿过遥远的距离,在此刻嘈杂的展馆里,却像一股沉稳的力量,瞬间注入了苏晚的心田。她甚至能想象出他此刻在省城厂里的办公室,或者是在车间里,趁着间隙,拨通了这通电话的样子。

一股混合着委屈、压力和思念的情绪涌上喉头,苏晚的眼眶微微热。她用力吸了吸鼻子,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人很多……就是,说话不太听得懂,规矩也不太明白……”

她没有说得太详细,但他一定能听懂她言语背后的艰难。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随即,林长河那特有的、带着安抚力量的声音再次响起:

“不怕。东西,是好东西。”

他不问她有没有订单,不问她遇到了多少困难,只是用最朴素的话,肯定了他们为之付出心血的产品本身。这比任何空洞的鼓励都更有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嗯。”苏晚重重地应了一声,感觉心头的巨石仿佛被挪开了一半,“我知道。厂里……都好吗?”

“都好。专心。”他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却明确地告诉她,家里有他,她无需分心。

“好。”苏晚的声音重新变得坚定起来。

挂了电话,苏晚站在原地,深深呼吸了几次。窗外羊城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照射进来,在她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林长河的电话短暂得像一个幻觉,却将她从情绪的泥沼中彻底拉了出来。是啊,怕什么?他们的产品质量过硬,设计独特,这才是根本。沟通不畅,就多学多问;规矩不懂,就虚心请教!她苏晚什么风浪没见过,还能被这沟通的困难吓倒不成?

她重新挺直脊背,目光恢复了之前的清亮与自信。

下午,展馆的人流有增无减。苏晚调整了策略,她不再急于向每一个路过的人推销,而是更专注于向那些在他们展位前停留、对产品本身流露出兴趣的客商进行介绍。她让小陈准备好纸笔,遇到语言实在不通的,就画图示意。她也更加留意外贸局翻译的沟通方式,默默学习。

转机,在一个下午悄然降临。

一位身材高挑、穿着考究、头梳理得一丝不苟的五十多岁欧洲男士,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信步走过他们的展位。他的目光原本已经掠过,却又像是被什么吸引,倏地转了回来,精准地落在了那件墨梅夹克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