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七零重生锦绣之妻 > 第2章 第一份外贸合同(第1页)

第2章 第一份外贸合同(第1页)

广交会初战告捷的兴奋,如同羊城潮湿温热的空气,在回到省城后,迅被一种更为具体、更为沉重的压力所取代。scidt先生那边通过外贸局转来的正式合同草案,像一块冰冷的、棱角分明的巨石,投入了刚刚因喜悦而泛起涟漪的锦绣制造厂,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合同是厚厚的一叠中英文对照文本,充斥着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字母缩写。外贸局的同志虽然提供了基本的翻译和解释,但当苏晚和杨建华会计、周志刚工程师一起,逐字逐句地研读合同时,才现这份试订单背后隐藏的条款是何等的严苛。

质量标准和检验条款占据了大量篇幅,其细致程度令人咋舌。不仅明确了面料的色牢度、缩水率、ph值等化学指标,更对缝制工艺提出了近乎变态的要求——每英寸针脚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线头残留长度不得过毫米,接缝强度必须达到特定数值,甚至对纽扣的缝钉力道都有明确测试方法。合同规定,scidt先生有权在生产中期和出货前派员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验货,任何一项不合格,整批货都可能被拒收。

付款方式采用的是对他们完全陌生的“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虽然外贸局同志解释这算是国际通行的、对卖方有一定保障的方式,但其中关于单证要求的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商业票、装箱单、海运提单、保险单、原产地证明等,所有单证必须严格符合信用证条款,哪怕一个字母、一个标点错误,都可能导致银行拒付。杨会计推着眼镜,眉头拧成了疙瘩,这对于习惯了内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或者顶多是延期付款的他们来说,无异于天书。

最让人心头压上巨石的是违约责任条款。合同明确规定,如果锦绣制造厂未能按时、按质、按量交货,不仅拿不到货款,还需要支付高达合同总金额百分之三十的违约金!这个数字,足以让刚刚缓过气来的厂子伤筋动骨,甚至可能一蹶不振。

“百分之三十的违约金……这,这也太高了!”张师傅第一个沉不住气,拿着合同复印件的手都在抖,“万一……万一出点岔子,咱们这大半年可就白干了,还得倒贴!”

周志刚工程师的脸色也异常凝重:“苏厂长,这些技术标准,很多我们现有的检测设备甚至无法完全自检。尤其是对面料本身的理化指标,我们严重依赖曙光厂的数据,万一他们的批次有微小波动……”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杨建华会计的算盘打得噼啪响,最终抬起头,忧心忡忡:“苏厂长,信用证操作我们毫无经验,单证风险极大。而且,这批订单要求的特种衬布和辅料需要部分进口,采购周期长,资金占用巨大。综合考虑违约风险和资金成本,这笔生意的利润,其实非常微薄,甚至……可以说是如履薄冰。”

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压抑的、近乎悲观的情绪。广交会拿到订单的喜悦,此刻已被对未知风险的恐惧和对自身能力的不信任所取代。就连一向跳脱的孙卫国,也闭紧了嘴巴,眉头紧锁。

质疑的声音四起,核心只有一个:这合同,风险太大,我们可能吃不下,要不要放弃这个“机会”?

苏晚坐在主位上,安静地听着每个人的言,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有放在桌下、微微蜷起的手指,泄露了她内心的不平静。她理解大家的担忧,这些风险都真实存在,每一条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稻草。放弃,似乎是一个更稳妥、更符合常理的选择。

但是,放弃吗?

她想起了广交会上那片璀璨的灯海,想起了scidt先生审视产品时那专业而苛刻的眼神,想起了那枝墨梅刺绣最终赢得认可时内心的激动与澎湃。这不仅仅是一张订单,这是“锦绣”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是一扇好不容易才叩开的门。如果因为惧怕风险而退缩,那么他们可能永远只能偏安一隅,停留在省内“先进典型”的舒适区里。时代的浪潮已经涌到脚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她的目光下意识地看向身旁一直沉默不语的林长河。他没有参与讨论,甚至没有看那些争论的高层,而是低着头,极其专注地看着摊开在他面前的那几页合同附件——详细的技术标准和要求。他的手指在一行行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描述上缓慢移动,眉头微蹙,像是在解读一份复杂的作战地图。

他的沉默,奇异地让苏晚焦躁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

会议在凝重的气氛中暂时结束,没有达成共识。苏晚需要时间思考,也需要听听林长河的意见。

夜深人静,新家的书房里灯火通明。苏晚揉着胀的太阳穴,对面是依旧在研究技术标准的林长河。

“长河哥,你怎么看?”苏晚的声音带着疲惫,“大家都觉得太冒险了。”

林长河抬起头,将那份技术标准附件推到苏晚面前,他用红笔在一些关键条款下面了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他开口,声音低沉却清晰,“这些要求,比内销严,但不是做不到。”

他指着其中关于针脚和线头的条款:“机器,可以调。工人,可以练。”他又指向关于接缝强度的要求,“工艺,可以改。”

他的话语没有任何煽动性,只是平静地陈述着一个事实:合同提出的技术难题,并非无法攻克的天堑,而是可以通过努力跨越的障碍。他没有空谈信心,而是直指解决问题的核心——技术和人。

“那你觉得……我们能按时完成吗?还有那个信用证……”苏晚追问,这是她最担心的两点。

林长河沉默了一下,似乎在衡量什么,然后说道:“生产,我来盯。只要料子没问题,工期,赶得出来。”他顿了顿,看向苏晚,“其他的,我不懂。但你懂,你能学。”

他的话,一如既往地简单,却瞬间点醒了苏晚。是啊,生产有他把关,她应该放心。而她需要做的,就是去攻克那些她不熟悉的领域——国际贸易规则、信用证流程、单证制作!她连半自动缝纫机和财务管理都能学会,这些又算什么?

“至于风险,”林长河最后补充道,目光沉静地看着她,“走路,还可能摔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