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学子们被吏员引导至学院附近临时划出的安置区。
一路上,他们看到了售卖豆腐、豆花的摊贩,看到了悬挂着“火锅”招牌的食肆。
甚至看到了有工匠在街边演示新式的曲辕犁……
一切的一切,都与他们在家乡听闻的、那个只有严刑峻法和沉重徭役的咸阳截然不同。
“阿兄,你看!那是什么吃食?闻着好香!”
一个年轻学子指着路边的豆浆摊,好奇地问引路的兄长。
“听闻是顾少府弄出的新花样,叫豆浆,用豆子做的,便宜又顶饱。”
兄长显然了解得多一些,语气中带着对那位传奇“顾少府”的敬佩。
学子们安置下来后,更是成群,忍不住在咸阳街头闲逛。
他们挤在观书楼外,仰望着那高大的建筑,想象着里面藏有多少典籍。
他们远远望着学院那气势恢宏的校门,猜测着自己未来将在其中学习怎样的知识。
他们甚至壮着胆子,去尝了尝那传闻中的“火锅”和香肠,被那新奇热烈的滋味征服。
咸阳城。
在这群年轻学子的眼中,不再是冰冷威严的帝国中枢。
而是一个充满了新奇、机遇和无限可能的梦想之地。
与此同时,另一股更为特殊、也更为暗流涌动的人流,也在吕雉的精心安排下,悄然抵达了咸阳。
这便是宣抚司筹办的第一批“六国遗民参观学习团”。
这份名单,是吕雉闭门研究了大量卷宗,并与萧何、甚至间接参考了张良的意见后,精心筛选出来的。
名单上的人员构成复杂,有在地方上颇有声望、但态度暧昧的原齐国田氏旁支。
有精通商贸、与旧楚贵族关系密切的巨贾。
有在魏赵故地拥有大量土地的豪强。
甚至还有几个以学问着称、但私下对秦政颇有微词的原儒家、道家学者。
他们的“参观学习”路线,也经过巧妙设计。
并非直接送往学院或宫阙,而是先在专人“陪同”下,参观咸阳日益繁华的市井,亲眼目睹豆腐、新式农具如何改善普通百姓生活。
然后安排他们观看水利锻锤那震撼人心的劳作场面,感受大秦在技术上的突飞猛进。
最后才是参观即将开学的皇家学院,让他们亲眼看到百家汇聚、英才选拔的盛况。
这一套组合拳,目的就是让他们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一个与想象中完全不同、正在蓬勃展的秦国。
从而动摇其固有的敌视心理,至少使其中的一部分人产生归附或合作的念头。
吕雉坐镇宣抚司,冷静地调配着人手,安排着接待和“引导”事宜。
她深知此事关系重大,若能成功,将极大缓解帝国内部的不稳定因素。
她沉稳干练的作风,连暗中观察的嬴政都微微颔。
就在这内外交织的忙碌中。
顾念一终于收到了她心心念念的消息——那座为嬴政准备的“惊喜”雕像,终于彻底完工了!
她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独自一人悄悄来到了学院正门内侧的广场。
这里已经被暂时围了起来,作为雕像的安放地点。
当覆盖的红布被工匠小心翼翼揭开的刹那,即使早有心理准备,顾念一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座高达近三丈(大概就是七米多吧)的巨大花岗岩雕像巍然矗立!
嬴政身着帝王冠冕,袍服庄重,身姿挺拔,左手按剑,右手微微前伸,仿佛在指点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