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的空气里,漂浮着周末将至的懒散因子。林微漾按照前一天晚上回复沈言的时间,提前五分钟来到了位于人文学院楼的心理协会活动室。
她推开门,淡淡的书卷气和咖啡香扑面而来。活动室里只有沈言一人,他正站在白板前,上面已经写满了“情感支持热线”策划案的逻辑框架。听到开门声,他转过身,脸上立刻浮现出温和的笑意。
“林学妹,很准时。”他放下马克笔,走到窗边的茶几旁,上面放着两杯冒着热气的咖啡,“不知道你的口味,买了拿铁,糖包自己加。”
“谢谢学长。”林微漾有些拘谨地坐下,接过咖啡。温度透过纸杯传递到掌心,驱散了一丝莫名的不安。
“策划案只是个雏形,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沈言在她对面的椅子坐下,姿态放松,将一份打印好的资料递给她,“尤其是涉及来电者情绪识别和危机干预的部分,你是心理学专业的,想听听你的专业意见。”
他的态度专业而恳切,完全围绕着工作展开。林微漾很快被策划案的内容吸引,里面关于校园学生普遍存在的孤独感、学业压力和情感困惑的分析,精准得让她惊讶。
“学长,你做的调研很深入。”她由衷赞叹,指着其中一项数据,“这个关于‘隐性焦虑’的比例,甚至比我们专业课引用的某些研究数据还要高。”
沈言笑了笑,眼神温和:“只是平时和不同同学接触得多,留意观察而已。毕竟,人心比任何理论都要复杂,不是吗?”
他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道:“说起来,最近论坛上关于你和陆司辰同学的讨论很多,这种突然被放到聚光灯下的感觉,会不会也带来额外的压力?如果需要,我们的热线以后或许也能涵盖这类支持。”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她,带着关怀,却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林微漾握着咖啡杯的手微微收紧,垂下眼帘:“还好……其实不太看论坛。”她不想多谈这个话题,尤其是在沈言面前。
沈言从善如流,不再追问,转而指着策划案的另一处细节与她讨论起来。时间在专业的交流中悄然流逝,林微漾逐渐放松,也提出了几个颇有见地的建议,沈言都认真地记录下来,不时点头表示认可。
“你的想法很好,特别是关于建立匿名同伴支持小组的建议,可行性很高。”沈言看着她,目光里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林学妹,你在这方面真的很有天赋和热情。”
被他这样直白地夸奖,林微漾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学长过奖了。”
“只是陈述事实。”沈言微微一笑,语气真诚,“协会下学期有几个对外交流的名额,我觉得你很合适。好好表现,机会很大。”
这是一个明确的、关乎未来展的信号。林微漾的心跳快了几拍,不是因为沈言,而是因为那个可能的机会。她正要开口,活动室的门被敲响了。
“请进。”沈言扬声道。
门被推开,一个修长挺拔的身影出现在门口,逆着光,看不清表情,但林微漾几乎瞬间就认出了那是谁。
陆司辰。
他手里拿着一个深蓝色的保温杯,目光在室内扫过,掠过茶几上并排放置的两杯咖啡,最后定格在林微漾带着些许错愕的脸上。
“你的水杯,忘在图书馆了。”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淡,听不出情绪。他走过去,将保温杯放在林微漾面前的茶几上,出轻微的“叩”声。
活动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林微漾看着那个保温杯,大脑有一瞬间的空白。她今天根本没去图书馆,水杯也好端端地在宿舍里。他……
沈言率先反应过来,脸上依旧是无可挑剔的温和笑容:“陆同学,真是体贴。要不要坐下喝点东西?我们刚好在讨论协会的一个项目。”
“不必。”陆司辰拒绝得干脆利落,他的视线终于转向沈言,两个男生的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一种无形的张力悄然弥漫开来。“打扰你们了。”
他这话是对沈言说的,目光却看着林微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