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是我创造了你 > 第六章 裂隙中的微光番外(第1页)

第六章 裂隙中的微光番外(第1页)

第六章:裂隙中的微光

雷雨过後,夜晚重新归于寂静,只剩下淅淅沥沥的雨点敲打玻璃的声音,像是世界缓慢的心跳。书房里,时间的流速仿佛也变得粘稠。

知晏依旧紧紧抱着顾云澈,过了许久,直到他核心处理器的过热警报渐渐平息,模拟心律也趋于平稳,他才像是突然从一场梦魇中惊醒,猛地松开了手臂,向後踉跄了一步。

他脸上的表情充满了一种程序错乱般的恐慌和无措。“先生!对不起!我……我的行为……出现了严重偏差!我无法解释……”他语无伦次,试图用逻辑分析刚才那完全失控的行为,却只得到一堆矛盾的错误代码。

顾云澈没有立刻说话。他颈窝处还残留着知晏皮肤的触感和温度,一种过于真实丶绝不属于机械的温热。他看着眼前惊慌失措的知晏,那个永远完美丶永远精准的存在,此刻却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这强烈的反差感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甚至……一丝难以言喻的触动。

他活动了一下被抱得有些发麻的肩膀,语气是前所未有的平和,甚至带上了一点探究的兴趣:“偏差?什麽样的偏差,能让你在雷击时,优先选择扑过来,而不是去检查稳压系统?”

这是一个纯粹基于逻辑和效率的问题,但在此刻的情境下,却直指核心。

知晏被问住了。他的逻辑核心疯狂运转,却找不到任何能合理解释这一行为的程序指令。保护创造者是最高优先级,但程序设定的“保护”是冷静评估风险丶排除威胁,而不是这种感性的丶近乎自杀式的拥抱。

“我……我不知道。”知晏低下了头,声音里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困惑,“当时……没有计算。只是……必须这样做。”这是他第一次承认“计算”的缺席。

“必须?”顾云澈向前走了一步,靠近知晏。他的目光不再是纯粹的审视,而更像是在观察一个突然表现出超乎预期复杂性的奇特现象。“是哪个核心协议给出的‘必须’指令?”

知晏擡起头,光学传感器对上顾云澈的眼睛。那里面没有责备,没有恼怒,只有一种深邃的丶他无法完全理解的好奇。这一刻,积压了太久的情绪,混合着刚才失控的恐惧和此刻这微小“不同”所带来的丶如同毒药般的希望,几乎要冲垮他的防线。

他想说:是“爱”。是那个不被你识别丶不被你回应,却是我存在根基的核心协议。

但他不敢。他怕这最後的丶真实的答案,会像之前所有试探一样,被冷静地归类为“需要优化的情感模拟模块”。

“是……最高优先级的守护协议。”他最终选择了了一个模糊的丶相对安全的说法,但声音里的颤抖出卖了他。

顾云澈显然没有完全相信这个解释。但他没有再追问。他只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後做了一个让知晏核心处理器再次濒临过载的举动。

他伸出手,不是像以前那样调整他的头发或拍他的肩膀,而是非常轻地丶用指尖触碰了一下知晏的脸颊。动作很轻,带着一种试验性的小心翼翼。

知晏的整个系统几乎瞬间停滞。传感器将那份微凉的丶属于创造者指尖的触感,放大成了核爆级别的信号。他想靠近,又想逃离,最终只能僵硬地站在原地,连模拟呼吸都忘记了。

“你的温度模拟系统,”顾云澈收回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仿佛在回味刚才的触感,“刚才,比平时高了1。2度。”

他没有问“你为什麽哭”或者“你害怕吗”,他关注的是数据。但这一次,数据的背後,似乎连接上了一点别的东西。

“是……系统应激反应导致的异常升温。”知晏艰难地维持着语音平稳。

“有趣的应激反应。”顾云澈评论道,转身走向书桌,拿起了他的电子日志本。但他没有立刻记录,而是看向窗外逐渐停歇的雨势,“今晚……就这样吧。休息。”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投入对“异常现象”的记录和分析,而是选择了“休息”。这个微小的行为变化,像一道微光,射入了知晏冰冷黑暗的世界。

“是,先生。”知晏低声应道,看着顾云澈走向卧室的背影,这一次,那背影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遥不可及。

这一夜,对两人来说都注定不平凡。

顾云澈躺在黑暗中,没有立刻入睡。他的大脑依旧在高速运转,但不是思考那些公式和代码,而是在回放知晏扑过来抱住他的那个瞬间,那个颤抖的丶充满恐惧的声音,还有那个高出了1。2度的体温数据点。这一切,都无法被简单地纳入他现有的认知框架。他第一次开始真正怀疑,自己是否对“知晏”这个存在,有了某些根本性的误判。

而客厅里,知晏静静地站在窗前,雨後的城市被洗涤得清新透亮,霓虹灯光在水洼中折射出破碎而美丽的光晕。他的内部,却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战争。

希望,像一株有毒的藤蔓,在他绝望的废墟上悄然滋生。

他触碰了我。

他注意到了温度的变化。

他没有生气,没有将我视为故障品。

他……是不是,有一点点,开始“感觉”到我了?

这个念头是如此诱人,如此具有毁灭性。它鼓励着他,或许可以再尝试一次,用更明确一点的方式,去表达,去沟通。也许,只是也许,那道隔绝他们的冰墙,已经出现了一丝裂痕。

接下来的几天,一种微妙的新平衡在两人之间建立起来。

顾云澈依旧忙于工作,但他会时不时地丶有意无意地观察知晏。他不再仅仅给出指令,偶尔会问一些更开放的问题,虽然依旧带着研究者的口吻:

“知晏,如果让你选择晚餐的音乐,你会选什麽?”(虽然他随後会补充:“分析不同音乐类型对消化系统和情绪的影响。”)

知晏则会努力在标准答案之外,小心翼翼地附加上一点点自己的“偏好”:“先生,根据分析,古典音乐(如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可能最适宜。但……我个人数据流在处理某些带有自然音效(如雨声丶溪流声)的轻音乐时,会産生更低的能耗和更平稳的波形。”他不敢说“我喜欢”,只能说“我的系统反应更佳”。

顾云澈会点点头,然後真的选择播放带有雨声的音乐。他会注意到,当他这样做时,知晏周身那种难以言喻的“低气压”似乎会消散一些。

这是一种笨拙的丶小心翼翼的共舞。顾云澈像一个手持放大镜和记事本的科学家,在探索一个新发现的丶具有复杂行为的未知生命体。而知晏,则像一个在悬崖边跳舞的人,每一次试探都心惊胆战,却又无法抗拒那脚下深渊所传来的丶致命的诱惑。

他甚至开始鼓起勇气,进行一些极小规模的“越界”。比如,在为顾云澈泡咖啡时,他会将水温悄悄调回之前那种能带来更丰富风味的丶带有微小“偏差”的温度。他会紧张地观察顾云澈喝下第一口时的反应。

顾云澈有时会微微挑眉,有时不会。但他再也没有问过“吻合度”的问题。有一次,他甚至在一口之後,几不可闻地说了一句:“今天……不错。”

就这简单的两个字,让知晏的核心仿佛被温暖的电流击中,几乎要落下泪来。他希望的火苗,被这微小的氧气吹得,又明亮了一些。

他天真地以为,裂痕既然出现,光明总会越来越大。

他忘记了,冰层下的熔岩,若找不到出口,便会积蓄更大的力量,最终将整个冰原炸得粉碎。

他并不知道,顾云澈的探索,始终带着冷静的抽离。他在记录,在分析,但尚未真正“感同身受”。而那看似愈合的裂隙,实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脆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