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女孩在上海 > 第24章 希望之光与阴影迫近(第2页)

第24章 希望之光与阴影迫近(第2页)

小学离知青点有二里地,肖霄踏着积雪慢慢走着。路边的白桦树光秃秃的,枝丫上挂着冰凌,在阳光下闪闪光。这片土地虽然寒冷而贫瘠,却也有着独特的美。两年多来,他在这里流汗、流泪,甚至流血,已经与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若是离开,会不会也是一种背叛?这个念头突然闯入肖霄的脑海,让他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肖老师!肖老师!”一阵稚嫩的呼喊声从远处传来。

肖霄抬头望去,只见几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小身影正从小学方向跑来,那是他教的学生——虎子、小花和二蛋。三个孩子小脸冻得通红,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肖老师,听说你要去上大学了?”虎子气喘吁吁地问,眼睛里满是崇拜和不舍。

肖霄惊讶于消息传得如此之快,苦笑道:“只是申请,还不一定能去成呢。”

“俺爹说你是文化人,应该去上大学,”二蛋抢着说,“可是俺们舍不得你。”

小花眨着大眼睛,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肖老师,这是俺娘让给你的。她说谢谢你教俺读书识字。”

肖霄打开布包,里面是三个还温热的鸡蛋。在这物资匮乏的年代,鸡蛋是何等珍贵的礼物啊!他的眼眶不由得湿润了。

“谢谢你们,也谢谢你娘。”肖霄摸摸小花的头,“不管老师能不能上大学,都会一直教你们,直到离开的那一天。”

孩子们簇拥着肖霄向学校走去。所谓的学校,其实就是一间简陋的土坯房,窗户上糊着塑料布,屋里只有一个简陋的煤炉,勉强驱散些许寒意。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肖霄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感——教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读书写字,看他们一天天进步,那种成就感甚至抵消了部分对上海的思念。

下午,肖霄给孩子们上完课,独自一人留在教室里批改作业。夕阳透过塑料窗户照进来,在粗糙的桌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他拿出申请材料,再次修改润色。每一个字都斟酌再三,既要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又不能显得过于急功近利;既要展示自己的才华,又不能给人骄傲自满的印象。

“还在忙申请材料呢?”李红梅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叠纸张,“我能进来吗?”

肖霄点点头。李红梅走进来,坐在他对面的位置上,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我也申请了那个名额。”

“我知道,”肖霄平静地说,“每个人都有权利申请。”

李红梅咬了一下嘴唇,眼神游移不定:“肖霄,你知道吗?这是我第三次申请了。前两年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成功。今年可能是我最后的机会了——我家里来信说,给我找了个对象,如果今年再不能上大学,可能就要回去结婚了。”

肖霄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李红梅。他从未听她说起过这些。在知青点,李红梅一直以坚强能干着称,很少向人吐露心声。

“那个男的是我们老家的一个干部,比我大十岁,前妻病故了,留下两个孩子。”李红梅的声音有些颤抖,“我父母觉得这是个好归宿,可是我不想过那样的生活。上大学是我唯一的出路了。”

肖霄不知该说什么好。他有自己的苦衷和渴望,但李红梅的处境也让他心生同情。在这个年代,女性的选择往往更加有限,命运也更加不由自己掌控。

“为什么告诉我这些?”肖霄轻声问。

李红梅苦笑一下:“我也不知道。或许是因为,在所有这些竞争者中,我只觉得对你有愧。我知道你有多想回上海,知道你和你女朋友的事情……”她停顿了一下,“但我必须争取这个机会,希望你理解。”

肖霄点点头,心中五味杂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渴望,都在为改变命运而挣扎。这个名额对每个人都意味着不同的东西,但对每个人又都同样重要。

李红梅离开后,肖霄独自一人在教室里坐了很久。夕阳西下,教室里的光线逐渐暗淡,寒意重新聚集。他的内心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一方面,他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这个机会,需要回上海找苏晨,解开他们之间的误会;另一方面,他也理解李红梅和其他竞争者的渴望,甚至感到一种莫名的愧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黑透了,肖霄才收拾好东西,准备回知青点。刚走出校门,就看见李卫东急匆匆地赶来。

“找你半天了!”李卫东气喘吁吁地说,“听说王建军那边已经开始活动了,他今天特地去了公社,肯定是去找关系了。咱们也得行动起来。”

肖霄叹了口气:“这种事情,难道不是应该靠实力和表现吗?”

李卫东哭笑不得地看着他:“我的肖大才子,你也太天真了!这是什么年代?关系永远比实力重要!不过你放心,我已经帮你想到办法了。”

两人踏着月色往回走,李卫东滔滔不绝地讲着他的“战略”:“第一,你要继续搞好群众关系,特别是贫下中农的评价很重要。第二,文化考核一定要考好,这是你的强项。第三,”他神秘地压低声音,“我打听到这次推荐有一个关键人物——公社新来的副书记,是上海人!”

肖霄的心猛地一跳:“上海人?”

“没错!听说还是复旦大学毕业的,特别重视文化素质。这可是你的优势啊!”李卫东兴奋地说,“如果能够得到他的认可,王建军那点关系就不算什么了。”

希望之火在肖霄心中重新燃起。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竟然有一位上海来的领导。这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和信心。

回到知青点,晚饭时间已过。食堂里只剩下一些冰冷的窝窝头和稀粥。肖霄也不在意,就着热水吃了些,然后回到宿舍,准备继续完善申请材料。

同屋的知青们大多已经睡下,只有一盏煤油灯在桌上摇曳。肖霄轻手轻脚地拿出纸笔,就着昏暗的灯光工作。他的思绪却不时飘向远方,飘向上海,飘向苏晨。

如果他能上大学,如果能回上海,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苏晨。他要问清楚为什么不再给他写信,要告诉她这些年来他的思念和苦衷。他相信只要见面,所有的误会都能解开。他们还可以实现当年的梦想——他成为画家,她成为老师,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

想到这里,肖霄的笔尖更加流畅了。他不仅写了申请材料,还开始构思文化考核可能涉及的内容。语文、数学、政治……他默默地复习着可能考核的知识点,尽管下乡两年多,他从未放弃过自学,经常借着煤油灯的光读书到深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