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我在大秦搞养殖 > 第90章 外乡流民来求助麦穗善举引争议(第1页)

第90章 外乡流民来求助麦穗善举引争议(第1页)

陶片在太阳下烫得握不住,麦穗把它翻了个面,背面的刻痕还带着昨夜的凉气。她正低头核对第三座蓄水池的日耗数,村口的狗忽然叫成一片,不是冲人那种吠,是炸着毛的狂嚎。

她抬头,看见囡囡从坡上冲下来,手里攥着半截断绳。

“村外窑子那边,来了七个人,”囡囡喘着,“两个大人背着个孩子,快不行了。”

麦穗把陶片塞进鹿皮囊,快步往村口走。阿禾听见动静也从账房出来,手里还捏着炭笔。

井台边上,那群人跪着,膝盖压在土里。一个瘦得脱形的女人抱着孩子,脸上全是灰,可那孩子嘴唇白,连哭的力气都没了。旁边两个男人眼窝深陷,手抖得端不住水碗,是饿狠了的样。

麦穗蹲下,伸手探那孩子鼻息,还有气,浅得像风刮过草尖。她回头:“囡囡,去拿水,加半勺盐,快。”

囡囡转身就跑。麦穗又看向那女人:“几天没吃东西了?”

女人摇头,眼泪先滚下来。

阿禾已经清点完人数,低声报:“三壮年,两个妇人,两个孩子,最大那个看着十二三。”

麦穗站起身,对围上来的几个村民说:“先救人。”

刘嫂挤在人群里,嗓门突地拔高:“救?咱们刚收完秋,粮是够,可这是外乡人!谁知道从哪儿来?带不带疫?”

没人接话,但几户人家悄悄往后退了半步。

麦穗不看她,只问阿禾:“现在仓里剩多少?”

阿禾立刻答:“粗粮七石二斗,细粮一石八斗。按五个月算,每日可耗一斗四升。”

“够。”麦穗说,“七个人,每日加三升,撑得到开春。”

“那是账面!”刘嫂声音更尖,“眼下是够,可明年开耕呢?万一再旱?你拿咱们的命去填外人的肚子?”

麦穗这才看她:“你家娃上月烧,是谁送的姜汤?你男人拉石头摔了腰,是谁让阿禾记了双分工分?”

刘嫂噎住,脸涨红。

麦穗转向众人:“我不白养人。他们要住,得住村外窑洞;要吃,得拿工分换。修渠、运石、清沟,一样不少。孩子教着认野菜,妇人帮着搓草绳。每五日请徐鹤来看一趟,查清楚才能进村。”

没人吭声。

她又说:“窑洞漏风,得补土墙。谁愿去,记两分工。”

还是没人动。

麦穗转身,看向一直站在人群外的赵石柱。他从头到尾没说话,手搭在腰间旧刀柄上,像在看一场操练。

“你带过兵,”她说,“饿极的兵,能干出什么?”

赵石柱皱眉:“能抢营粮,能烧营帐。”

“这些人现在就是饿兵。”麦穗声音不高,“咱们放他们走,他们要么死在野地,要么结伙来抢。你是想夜里多派两班人守渠,还是现在就把人安顿下来?”

赵石柱盯着那群人看了半晌,终于开口:“窑洞得加木撑,不然塌了算谁的?夜里也得有人巡,防着他们乱走。”

这是应了。

人群松动了一下。

麦穗立刻对阿禾说:“拿陶片来,按人头记名。”

阿禾掏出工分簿,又递上一块新陶片。麦穗接过炭笔,在上面划了七道短痕,再在三道下标“壮”,两道标“妇”,两道标“童”。

她走到那群人面前,把陶片举起来:“看见这道线,就是你们的工分。干一天,加一道。够三道,换一顿饭。想吃饱,就干活。我不救乞丐,我雇人。”

那抱着孩子的女人猛地抬头,眼里全是惊。

麦穗又说:“你们头领是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