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我在大秦搞养殖 > 第250章 金秋大典日麦穗授农具(第1页)

第250章 金秋大典日麦穗授农具(第1页)

晨光刚漫过田埂,麦穗已经站在了渠边。她手里抱着那卷《田畴新法》,书页还带着昨夜油灯熏过的温气。陆恒坐在案前低头写字,炭笔在竹简上沙沙作响,没抬头。她也没说话,只是把书轻轻放在门槛上,转身走了出去。

外面人声渐起。

秋收大典的鼓声从县衙方向传来,一声接一声,敲得地面微颤。田野里站满了人,男男女女都穿上了最干净的衣裳,孩子被抱在肩头,老人拄着拐站在后排。新渠两侧的苜蓿花被踩倒了一片,泥土松软,脚印层层叠叠通向高台。

郡守来了。

黄顶轿子落在台下,随从掀开帘子,他整了整冠带走出来。人群安静下来,目光全聚在他手上——那是一把金锄,通体鎏金,刃口刻着“深耕”二字,木柄嵌着五色土粒,是专为今日打造的礼器。

“陈麦穗。”郡守站在台上,声音不高,却传得很远。

麦穗从人群中走出。她还是那身洗得白的粗麻短褐,裤腿挽到膝盖,腕上的艾草绳随风晃了一下。鹿皮囊斜挎在肩,里面空了,只剩一支炭笔露在外面。

她跪下接锄。

金锄沉,压在她掌心有实感。她低头看着它,没有立刻起身。台下没人出声,连风都停了片刻。

然后她站了起来,转身走向人群。

众人错愕,不知她要做什么。她脚步很稳,穿过一排排农人,走到陆恒面前。他正站在外围,手里还攥着半截炭笔,脸上沾了墨点。

麦穗把金锄递给他。

“你校书有功,当执此锄。”

陆恒愣住。他的手还在写惯了字的姿势里蜷着,一时竟不敢伸出来。周围的目光像针一样扎在他身上,有人低声议论,有人张嘴说不出话。

他慢慢抬起手,接过金锄。

指尖碰到金属的瞬间,整个人抖了一下。这东西不该在他手里。他曾烧过农书,告过妇人干政之罪,曾在朝堂上拍案怒斥“牝鸡司晨”。如今他却站在这里,捧着象征农耕至高荣耀的器具。

他的眼眶红了。

麦穗不再看他,转身上了高台。她背对太阳,影子拉得很长,盖住了半块石阶。

“从今日起,陇西女子可持锄丈地,可着书传世!”

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清楚落下。

台下先是静,接着有人动了。一个老妇人忽然跪下去,额头触地。紧接着,旁边的男人也跟着跪了。一个,两个,十几个,成片的人弯下腰。不是行官礼,是农人拜土的礼。

麦穗没动。

风起来了,吹得她衣角翻飞。远处的田野泛着光,新翻的地黑亮,像刚淋过雨。几只雀鸟从垄沟飞起,翅膀扑棱棱响。

郡守站在原地,没拦,也没说话。他看着陆恒捧着金锄站在人群中央,看着麦穗立在高台之上,看着那些跪下的背影一个个又站起来,拍掉膝盖上的土,抬头看她。

有个年轻女子挤到前头,大声问:“夫人!我能学记工分吗?”

“能。”麦穗答。

“我能管水渠吗?”

“能。”

“那……我也能写书吗?”

麦穗看着她。那是个瘦小的姑娘,脸上还有泥点,手里紧紧抓着一块陶片和半截炭笔。

“你能。”她说,“只要你识字,肯记,愿意改。”

台下又是一阵骚动。几个识字的妇人互相看了看,有人开始往台上走。一个背着孩子的母亲抱着婴儿也挤了过来,怀里孩子哇哇哭,她也不退。

麦穗从鹿皮囊里掏出炭笔,在空中划了一下。

“现在就开始。”

立刻有人拿来陶片,有人搬来矮凳。一个老农主动让出自己的布袋当桌子,摊平在地上。麦穗蹲下,拿笔在陶片上写:

密植三寸,轮作三年,施肥依土色而定。

她写完,抬头:“谁会读?”

一只手举了起来。

是阿禾。她不知何时到了台下,肩上还挂着那个旧兽皮包,手里捏着一把小刀。她走上前来,接过陶片,一字一句念了出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