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我在大秦当农民 > 第61章 教女农技引争议族老施压步步紧(第1页)

第61章 教女农技引争议族老施压步步紧(第1页)

天刚亮,麦穗从井边陶瓮里取出那块写满字的陶片,指尖蹭了蹭“得一逃奴女”几个炭痕,顺手塞进鹿皮囊。她转身进了柴房,阿禾已经醒了,正蜷在干草堆上搓着左臂的药膏,见她进来,立刻低头想站起来,膝盖一软又跪了回去。

“别跪。”麦穗把一碗豆粥递过去,“坐稳了吃。”

阿禾双手捧碗,指节白,粥面晃得厉害。她抿了一口,喉头滚了滚,没敢咽太快。

“今天不干活。”麦穗蹲下,从囊中掏出一块新陶片,炭笔划出一道竖线,“今天,你学写字。”

阿禾抬头,眼底闪过一丝惊慌:“我……我不识字,没人教过……”

“那就从现在开始。”麦穗在陶片上画了个“粟”字,“这是你能吃饱的关键。写错了不罚,但得重写十遍。”

她把炭笔塞进阿禾手里。那手抖得像风里的草叶,歪歪扭扭画出一竖一横,最后一笔拖出老长,活像个“鬼”字。

巷口传来脚步声,两个村妇抱着木盆路过,瞥见这一幕,一个嗤笑出声:“哟,逃奴也配拿笔?灶灰堆里刨食的命,还想当先生?”

阿禾手一抖,炭笔啪地断了。

麦穗没看那两人,只盯着阿禾的手:“你不是灶灰里刨食的。你是人。字写错了能改,命写错了,没人给你重来的机会。”她捡起半截炭笔,在陶片上重新写下“粟”字,划了三道短痕,“一粒粟,三人食。你学会一个字,就能多养活一个人。你想饿死,还是想救人?”

阿禾咬着嘴唇,盯着那三道痕,慢慢把断笔攥紧,低头重新写。

日头爬到屋檐,麦穗带着阿禾到了田头。堆肥垄边,三筐物料按腐草、粪肥、草木灰混合、纯土分列,插着小木牌。她抓起一把混合肥,摊在掌心:“这是‘新肥’,豆秆加草木灰沤过七天。你闻。”

阿禾凑近嗅了嗅,一股酸腐味夹着焦草气。

“这是地的饭。”麦穗把肥撒进垄沟,“和人一样,光吃粗粮不行,得搭配。轮作是歇地,堆肥是喂地。你记住了,地吃饱了,人才不会饿。”

她正说着,里厨妇赵王氏领着两个妇人走过来,挎着空筐,故意在“新肥”垄前站定。

“哟,今天又开讲‘地饭’了?”赵王氏冷笑,“地要是能听懂人话,早该自己长粮了,还用你在这儿指手画脚?”

麦穗不接话,只对阿禾说:“记下:三月十七,赵王氏等人围观,未提问。”

阿禾赶紧在陶片上划拉。

赵王氏脸色一沉,突然抄起边上一筐生土,哗啦倒进刚拌好的堆肥里,泥点溅了阿禾一脸。

“哎哟,手滑了。”她拍了拍手,“这肥看着太稀,我给你加点料。”

麦穗站着没动,从鹿皮囊取出陶片,当众写下:“三月十七,堆肥遭扰,加生土一筐,腐熟期延五日。”她抬眼扫过众人,“这土没沤过,带生性,肥效要拖五天。全村若照这法子堆肥,秋收少三斗粟。你们想知道三斗粟够几个娃喝半月粥,我可算。”

没人应声。赵王氏哼了声,扭头就走,那两个妇人也低头跟上。

阿禾抹了把脸上的泥,手指还在抖,却把那块陶片攥得死紧。

午后,麦穗正在灶房教阿禾认“水”字,炭笔在陶片上画出波浪线,忽听院外脚步杂沓。她抬头,里正赵德拄着铜杖站在院门口,身后跟着两个族老,脸色铁青。

“陈麦穗!”赵德声音不高,却压得人喘不过气,“你胆子不小啊。”

麦穗放下炭笔,走出来,阿禾跟在她身后,低着头不敢动。

“女子传技,牝鸡司晨!祖训写得明白——‘妇人不出灶前,不议田事’!”赵德铜杖顿地,“你教个逃奴识字?还带她下田?你当赵家村是市井学堂?还是你自个儿立了个‘女农师’的招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