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母气的头疼,只能去怪丈夫:“都是你惯的!”
陈父无辜:“你没惯啊?看不出来我那堂哥一家,是想扒墙角吗?说明姜成宗确实不错,要不然让棋棋跟他谈谈看,不好可以分的嘛。”
陈知棋给她爸挤眉弄眼的,然後哄着她妈:“妈妈,我跟姜成宗通了好几年的书信,我们什麽话都谈,我现在哪还有好几年的时间,再去了解一个人?你说对不对嘛?”
陈母想想也是,这不管是东西丶还是人,没人抢的时候谁都不当回事,哪怕有一个人抢,都觉得是好东西。
陈母没奈何:“那行吧,什麽时候见见?咱们是女方,可得他家人过来,不然我不愿意。”
那肯定的,陈知棋说:“这都好商量,你们想啥时候见?我跟姜成宗说,我们俩都说好了,我搞定我家人,他搞定他家人,多好。”
……
聂青箐真是服气,汤圆这麽快就通知家里,双方家长见见面,她还没见到那姑娘呢,太快了吧?
当然了,她心里一百个愿意,就觉得人家姑娘家太快了,对方要见,那肯定按人家的时间去呀。
她给自己和宋照买了套新衣服丶新鞋子,还去做了个头发,又挑首饰,比来比去拿不定主意:“宋照,我戴什麽好呢?要不张扬丶又不失礼数,你来帮我挑。”
哎,这娶儿媳妇,和嫁闺女就是不一样,宋照过来,选了以前连红蕊设计的那一套,说:“这个吧,按照你的气质设计的,又好看又不张扬。”
那就这一套,和她刚买的衣服还挺搭配的。
作为男方家长,姿态本来就要低一些的嘛,何况双方家庭存在差距,但这次过去见面,比她预想的情况好多了,人家可能是为了闺女儿将来舒心些,并没有刁难,谈的蛮愉快的。
这一趟来,俩孩子算是确定了恋爱关系,至于结婚时间,女孩家跟聂青箐想法一样的,让汤圆和知棋谈的差不多了,自己定。
这样更好,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开开心心的丶水到渠成丶想结的时候再结。
来的时候忐忑,走的时候彻底放心,她跟宋照说:“汤圆的事情定了,我的心放下三分之一,等晓音和小远的事也定下来,那才真正放心了呢。”
宋照比她还盼着呢:“晓音就是太清醒了,对比着自家的情况,她要求肯定高。”
是呀,尤其是孟开阳的事情之後,晓音就不追求纯粹的感情了。
晓音和连红蕊合作开的珠宝首饰店,在海市的新店要开张了,聂青箐问宋照去不去?
“晓音想叫我去,还给我设计了一套首饰呢,你去不去?”
宋照是真没时间去了,说:“你跟晓音说一声,爸爸不是不重视她,厂子效益连连增长,为俊守厂可以,发展真指望不上他,我等着小远回来帮忙,不然真闲不下来。”
聂青箐就叫他回去,她直接从首都去了上海。
……
宋照刚到厂里,为俊过来,低着头丶攥着手,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师父,我想丶我想……”
宋照最气他这点,让他闷头干技术上的活可以,就这憋死人的性格,看着就来气。
师父叫了这麽多年,是有感情的,他也把为俊当半个儿子,耐着性子问他:“你想说什麽?别支支吾吾的,跟我有什麽话不能说的?”
-----------------------
作者有话说:这篇预计月底可以正文完结,接档文《七十年代乡村人家》开文啦,零预收开的,求个收藏呀,万分感谢,
接档文案:
1976年,林姜然爸妈被红袖章带走了,房子要被收走,无处可去,她徘徊在相亲市场,跟第一个合适的未婚青年商量:“大哥,我也是来相亲的,你要不要跟我相相看嘛?”
对面的男人点点头,问她:“我不是本地人,今天来这儿之前,被调回老家公社做治安队长,住也住在农村瓦房里,你一个城里姑娘,我这条件,你能接受吗?”
农村的呀?乡下啥样的,她听家里保姆提过,说邻里刻薄丶生活艰苦,来了城里的人,都不愿意再回去。
她怕对面的男人不喜欢真话,就捡好的夸:“农村好呀,有自留地,可以种菜吃,省钱了,地多,空气还好,我愿意跟你回去!”
林姜然从城里嫁到了乡下,她男人的老家大河村挺好的,有河鱼虾多,有山果子多,不算大村,只有九十多户,新村长领导有方,虽然艰苦,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她就在这样的小乡村里,也走出了一条越来越好的青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