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平凡的世界王满银醒悟是哪一章节 > 第41章 田福军(第2页)

第41章 田福军(第2页)

“走,去看看地里。”白明川拍拍手上的土,“肥好不好,得苗说了算。”

一行人又往村外的地里走。五月份的黄土坡上,玉米苗已经窜起一拃高。追过垛堆肥的那几片地,苗子明显黑绿粗壮,叶子支棱着,在太阳底下油亮亮的。旁边做对比,没追新肥的几苗地,苗子黄瘦矮小许多,看着就寡气。

徐治功蹲在地垄上,小心翼翼地扒开一株苗根部的土。黑褐色的肥粒混在黄土里,已经有些融化渗进土中。

他掐了一片叶子在手里捻了捻,又凑到鼻子前闻。

“这长势……确实邪乎。”他站起身,拍了拍手,看向白明川,“比往年这时候的苗,至少高出一尺。”

白明川没说话,背着手在地头来回踱步。日头晒得他额头上冒汗,他也顾不上擦。

走了几个来回,他突然停住脚,指着那片绿油油的玉米地:“王支书,这肥……你们堆了多少?”

“最早的两垛春耕用了。现在村东头还有三垛好的,差不多够二百亩地追一遍苗。

照刘同志的说法,同样的用量,垛堆肥能节省百分之三十的人畜粪,但效果能增产百分之二十以上”

王满仓赶紧回答,“要是原料跟得上,我们村里薄田都能种粮食呢!”

白明川重重一点头,脸上终于露出笑模样:“好!好!你们罐子村,这回立大功了!”

徐治功也笑着推了推眼镜:“看来正民那报告没掺水。这肥要是推广开,咱公社的粮食产量真能往上蹿一截!能在市里,省里露脸…”

几人正说着,忽听得村口传来一阵汽车引擎声。

这年头,汽车可是稀罕物。大家齐刷刷扭头望去,只见一辆灰色的吉普车拖着滚滚黄尘,摇摇晃晃地开进了村,最后“嘎吱”一声停在了晒谷场上。

车门打开,下来三个穿中山装的人。打头的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干部,面色严肃,手里提着个黑色公文包。

徐治功一看来人,认识,赶紧小跑着迎上去:“孙科长?您咋来了?”

来人是县农业局技术科的孙科长。他和徐治功握了握手,目光扫过白明川等人:“白主任也在?正好。局里派我们下来,核实一下罐子村报上来的垛堆肥情况。没想到你们公社领导来的更早”

白明川心里“咯噔”一下,脸上却堆起笑:“欢迎孙科长指导工作!我们公社的情况,我们当然得关心,这正看着呢,这肥确实不赖!”

孙科长点点头,没多寒暄:“肥场在哪儿?带我们去看看。”

一行人又折回村东头堆肥场。孙科长带来的两个年轻技术员显然专业得多。

他们不仅看,还从肥堆不同深度取了样,装进随身带的牛皮纸袋里封好。又拿出个温度计,插进肥堆深处测温度。

“中心温度五十八度,”一个技术员看着表报数,“腐熟程度很高。”

孙科长也抓了把肥在手里仔细捻开,又凑到鼻尖闻了闻:“物料配比记录有吗?”

“有!有!”王满仓连忙冲王欣花招手。王欣花赶紧跑回家,抱来那几个麻纸订的记录本。

孙科长意外的是村里居然能完整的提供实验数据,那小姑娘记录的东西,看上去像模像样。

他翻看着记录,时不时问王欣花几句:“翻堆间隔多久?”“湿度怎么控制?”“遇到雨天怎么处理?”

王欣花在王满仓和王满银的微笑注视下,有些磕巴你地回答着,但随着谈话的深入,她越讲越流利,越讲越自信,。

她可是从垛堆肥实验开始的选场,选原料,到混料,垛堆,翻堆都全程参与,并详细了解参与,连王满银解释的专业术语,都清楚记在笔记上的。

孙科长问着,听着,看着对比着手上资料,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生动。最后满意的夸奖着王欣花,说如果堆肥要推广,她当个推广老师绰绰有余。

对比完垛堆肥和数据,孙科长没什么可说的,他才明白田局长让他认真核验的严肃性,垛堆肥这事可不小。

他又提出去地里看施过肥的农作物。到了地头,两个技术员更忙活了。他们拿出卷尺,一棵棵地量苗高、茎粗、叶长,在本子上记下一串数字。还挖出几棵苗,仔细查看根系情况。

“根系达,白根多,没病害。”技术员汇报。

孙科长蹲在地头,看着那些测量数据,眉头渐渐舒展开。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对白明川和王满仓说:“情况我们基本了解了。数据很扎实,苗情也摆在这里。你们这个垛堆肥,确实搞成功了!”

他顿了顿,语气严肃起来:“这是件大事!我回去就向局里详细汇报。你们要做好准备,很可能近期会有更高级别的领导和技术专家下来调研。罐子村,这回可能要出名了!”

日头升到头顶,明晃晃地照着黄土坡。风吹过绿油油的玉米地,苗叶子“唰啦啦”地响,像是一片希望在海浪般涌动。

喜欢平凡的世界之王满银的躺平人生请大家收藏:dududu平凡的世界之王满银的躺平人生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