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平凡的世界王满银醒悟原文 > 第71章 瓦罐窑计划(第2页)

第71章 瓦罐窑计划(第2页)

张正老汉皱着眉头,脸上的皱纹更深了,他哼了一声说:“难不难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再开瓦罐窑,万一搞砸了,吃亏的可是村里啊……”

解放后村里已经重启过两次瓦罐窑,可惜都失败了,这让他们心里都有了阴影,不敢轻易把话说满。想起前两次失败的经历,老汉的眼神里满是担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满银扬了扬手中的笔记本,说道:“这不把你们这些老师傅喊过来,一起研究研究我带回的技术嘛。咱们一样一样捋。你们要是有啥质疑,尽管问。在重启瓦罐窑之前,不还得先验证实验嘛……”

听他这么一说,几个老汉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些。

田满仓接口道:“满银,你把资料先给他们看看,有啥问题,你再当面解释。”

王满银赶忙把笔记本递过去,没想到几个老汉谁都没接。孙德旺老汉尴尬地笑了笑,摆了摆手说:“我们都不识字啊。”

王满银愣了一下,讪讪地收回笔记本。叹着气说:“老叔,这时代在进步,这笔记里有好些个新技术,需要有点文化底子……”

张正目光一疑,仿佛乍毛的猫,冷哼着:“以前窑里的大师傅,也没几个人识字的,不一样烧好窑了!”

田满仓“啪”的一声站起来,冷喝道:“你们几个老货,还强词夺理,你们没文化,在窑里干了十几年,还迷糊。

还质疑满银,人家可是读了书的,垛堆肥他也学成了,学烧窑技术二个月就比你们清楚。资料啥的记的明白,你们这些睁眼瞎,还在这摆谱,摆给谁看……”

田满仓一脾气,几个人顿时不敢再言语,都低着头,气氛有些沉郁。

王满银忙打圆场,说:“支书,老叔他们也是为村里瓦罐厂……”

“满银,你先说说技术,看他们有啥要质疑的。”王满仓又重回椅子上,点上旱烟,深吸了一口。

当下王满银也不再废话,将笔记本放在桌子上,开始有条有理地和几个老汉讲解起瓦罐窑烧制的技术。

从选土、练泥,到拉坯、制坯,再到晾干、装窑、烧窑,和老汉们一项一项捋。

“老叔们,这选土比以前讲究,得认土性。你们看,这土啊,颜色、质地都有说道。怎么掺料,怎么揉泥省力又均匀,这都有新法子。”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讲的时候,不时抬头看几个老汉的反应,遇到他们皱眉就停下来问:

“正叔,这块您觉得咋样?老法是不是凭经验看土色,和一次泥,配一次土?

新法是同样土样,科学配比,关键是加料的比例……,以前是凭经验,新技术是讲分析成分……。”

讲到拉坯、制坯,李富老汉听得仔细,眼睛紧紧盯着王满银,偶尔点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说到晾坯的干湿把握,王有财歪着头,仔细听着,也没挑出毛病。

等到装窑的技巧和烧火的控制,王满银把关键的温度控制、观火色的诀窍都说了出来,赵全程原先撇着的嘴也慢慢放下了。

特别说到测温新技术,测温三角锥,从此告别“看火色凭经验”的模糊状态,实现相对精确的温度管理,不同产品用不同烧成温度。

赵全程老汉叹口气说:“是得有文化才行……。”

窑洞里烟雾缭绕,那是田满仓和老汉们抽烟的烟雾,只有王满银不紧不慢的说话声和老汉们偶尔的提问打破这烟雾中的寂静。

田满仓在一旁抽着烟,看着王满银一句一句跟老汉们对着、商量着,脸上不由带了笑,心里想着,这满银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最后,孙德旺老汉吧嗒了两口旱烟,慢慢点了头:“满银娃说的这些……听着是在行。有些新道道,是比我们老脑筋想的轻省。哎……,我们落伍了。”

王满银心里松了口气,合上笔记本:“技术是学来了,但离了各位老叔的经验帮衬,我也玩不转。

咱要干,就得靠大伙一起使劲。当然,还得召些有文化的,掌握得快。”

田满仓一拍大腿:“这好办,村里那五个知青正好可派到瓦罐窑,看他们下地干活真正是急死个人……。他们应该是文化人,学技术肯定快。”

孙德旺老汉听了,微微皱眉:“知青?那些城里娃,细皮嫩肉的,能吃得了这苦?烧窑可不是个轻松活儿,又脏又累。”

张正老汉也跟着点头:“是啊,他们能安心在窑上干活?别干两天就撂挑子了。”

王满银想了想,说道:“老叔们,这知青有文化,学东西快。

他们是下乡来接受再教育的,不是来挑三拣四的,只要补贴跟的上,我相信他们不比村民干劲差。”

田满仓吐了口唾沫,说道:“我回头跟他们说说,愿意干的就留下,不愿意干的也不强求。反正这瓦罐窑要是能干起来,对村里可是件大好事,他们要是错过了,以后可别后悔。”

李富老汉磕了磕烟袋锅,说:“那就试试吧,反正咱们也缺人手。只要他们肯学,咱就肯教。”

赵全程和王有财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这么初步定下了让知青加入瓦罐厂的事儿,窑洞里的气氛也渐渐热烈起来。

喜欢平凡的世界之王满银的躺平人生请大家收藏:dududu平凡的世界之王满银的躺平人生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