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帝王聊天群 > 第93章(第3页)

第93章(第3页)

必然改之!

太平公主已经在入宫觐见的路上。

当然,她也一直挑帘关注天幕之言。

此时的李隆基年仅十五岁,正在怀疑人生——为何位居昏君下游?

见秦念说自己是皇储的次选,李隆基却并没有感到喜悦。

倘若姑母太平公主继位,能容得下他?

【李世民:次选?】

【秦念:但凡早点死,以他的巅峰时期的文治武功,说不定能排进声誉前十。怎麽他就没遗传你的风疾呢?偏偏就遗传了武曌的长寿。】

话是这麽说,秦念其实觉得李隆基幸亏没死那麽早。

真让他死在开元盛世,位居明君之列,那才是便宜了李隆基。

开元盛世怎麽来的?

除了承袭前面三位明君的遗泽,以及李隆基开元时期整顿吏治知人善任之外——

是改府兵制为募兵制,设立节镇来减少边防支出。

宇文融括田取得相当大的成效,土地兼并问题得以缓解。

加上命好地遇上难得的风调雨顺,也就有了被誉为封建时代盛世之最的开元盛世。

然而与之相对的是:节度使军财政三权合一,权力迅速膨胀;向既得利益阶层妥协,开元十七年就将宇文融贬到外地,土地兼并问题迅速恶化,此後数次下诏禁土地兼并,处罚却相当轻微。

这节度使坐大丶土地兼并问题急剧恶化的後患——

就该由李隆基自己咽下苦果。

【李世民:……】

【李隆基:……】

李隆基只是开始沉溺于享乐,但并不代表他昏庸愚蠢。

他甚至在思索秦念口中的“巅峰”是哪一年。

是之後,还是之前?

自己是否已经处于昏聩之中?

他想到三年前连杀三子,又想起今年借太後忌辰之名敕令寿王妃出家。

李隆基额上沁出冷汗。

【武曌:既是如此,李隆基为何不能为首选?晚年昏庸之事,亦能改之。】

太平公主掩饰好情绪。

她绝不能露出任何对陛下的不敬之色,哪怕现在她还没有抵达皇宫。

如此绝佳的机遇,她绝不能让其因自身的缘故而错失!

武曌此问,并非是不愿立太平为皇储,甚至她内心已经做出了立太平为皇太子的准备。

只是秦念说李隆基有着声誉榜前十的才能,她不问,就必然会有臣子质疑太平是因女子的身份,才得秦念看重。

【秦念:大唐实亡于李隆基。就这麽个玩意,但凡有首选,那还是别了吧。】

【李隆基:大唐怎会是亡于朕?!】

李隆基不能理解!

他分明就看到了太子李亨之名,凭什麽说他是亡唐之主?

可当问完,李隆基就注意到“实亡”一词。

………

李世民也是心中一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