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吐蕃复叛的缘由必然会和自己扯上关系,秦念才会突然问他。
这麽问,明显就是要借机讥讽于他。
就是不知道是直接关系,还是如汉武帝的“始作俑者”那般。
【秦念:李太平,李显是否已经在让唐军联合吐蕃平定羁縻政权突骑施的内斗?】
【李太平:是,但使者离开长安不久。冯嘉宾,朕命你即刻返回长安,此事就此作罢!】
五十三岁的郭元振终于放下心中巨石。
好!
不愧是最类母的太平公主——
现在应当称陛下了!
………
看到这一答复,秦念就确定李太平所在时期为景龙二年。
【秦念:那个叫冯嘉宾的御史中丞,你这一去,可就得死在娑葛手中。】
冯嘉宾心中大惊,若无天幕现世,他这一去竟是不归路?
【武曌:太平,李显为什麽要联合吐蕃去平突骑施之乱?】
武曌觉得有点乱。
突骑施内斗,大唐只需要册封其胜者即可,为什麽要参与突骑施的内斗?
参战也就罢了,就当是扶持亲唐的首领。
为什麽要联合吐蕃?
吐蕃为大唐之患,为何要让吐蕃参与突骑施的内斗?
一旦突骑施与吐蕃联合,西域必危!
【李太平:儿臣不知其中详情。】
虽然上官婉儿是她的人,但李太平关注的主要为国内之事。
最多也就知道御史中丞冯嘉宾持节入西域,将联合吐蕃攻打娑葛。
至于其中是何内情,她并不知情。
【秦念:突骑施内部阿史那阙啜与继承汗位的娑葛不合,不敌。重金贿赂宰相宗楚客丶纪处讷,请求唐军引吐蕃入西域,一起攻打娑葛。郭元振上奏引吐蕃入西域对安西四镇不利,李显没理他。】
【武曌:……】
四十三岁的李显深深地低下了头。
他原本应该被立为皇太子,因天幕的缘故,自己被定论为几近昏君,皇太子也将变成太平公主。
作为旁观者,此刻他也不明白未来的自己怎麽会置郭元振的上奏于不顾,反而听信奸臣之言。
【秦念:娑葛杀冯嘉宾与阙啜後,兵围安西丶拨换丶焉耆丶疏勒,攻陷安西後断绝四镇之路。】
【武曌:……】
武曌闭了闭眼。
她之前一定是年老昏聩,才会想要复立李显为太子。
狄仁杰同样脸色难看。
为了让陛下复立李显为太子,他前後上书奏对数万言。
结果李显不仅声誉排名近昏,其行径同样昏聩。
【李隆基(28):好在娑葛信任郭元振,写信告知他与大唐无恶,只是与阙啜有仇。郭元振从中斡旋,中宗皇帝赦免娑葛,册为十四姓可汗,得以止战。】
李隆基还不了解秦念的风格,见她只说一半,连忙补上後续。
主要是担忧秦念只说一半会误导先帝。
【秦念:原来你知道郭元振有大功,那你解释一下为什麽没过多久他就会郁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