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大周与大夏之前的战事,你有何看法?”
钟文才闻言,先是将目光看向龙椅的皇帝与其他的群臣。
见皇帝笑意吟吟地点头后,他才敢开始言。
钟文才微微颔,目光从容扫过众人,
双手在腹前轻轻一拱,身姿依旧挺拔如松。
他清了清嗓子,语气沉稳却带着恰到好处的谦逊:
“禀陛下,诸位大人,
那小人便于战事虽有浅见,却未必周全。
今日斗胆直言,若有不妥之处,
还望陛下与诸位大人海涵见谅。”
说罢,他腰背微挺,眼神清亮地望向众人,
却不见半分畏缩。
一旁的丞相捻着花白胡须,指尖动作微顿,
眼底的审视悄然化作一丝赞许,
暗叹这年轻人礼数周全,面对重臣诘问竟无半分慌乱;
兵部尚书紧绷的眉峰微松,
目光在他挺直的腰背上多停留了一瞬,
心道这般沉稳气度,倒比军中那些咋咋呼呼的小将更显定力;
太傅望着钟文才腰背挺直的模样,
长须轻晃,心中暗赞:
临事不乱,眼神里有股子韧劲儿,倒有几分苏元帅的风骨;
几位翰林官交换了个眼神,眼底的轻视渐渐淡去,
暗道这文书出身的年轻人,
竟比朝堂上某些夸夸其谈的官员更显沉稳得体。
“小人认为我大周与大夏之间,无论是前年之战,
亦或者是今年在大夏京城的战事,
屡败屡战,皆是非战之罪!”
一旁的太傅听后,当场冷笑一声,“好个非战之罪,
钟文书可真会给我军找一块遮羞布呀!”
众人听后,纷纷脸上略带笑意,只觉得这小子一身的书呆子气。
“大人,且听小人继续说来,两国之间的战争,
永远都是在比拼国力与士兵的军心士气。
站在我大周的角度来看,
大夏伪朝的始帝乃我大周先祖的皇子,
其倒反天罡,私自建国,私自建国本就名不正言不顺。
这些年大夏朝堂更是祸乱纲常,
权臣只顾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朝堂之上乌烟瘴气,
对治下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赋税苛重,
徭役不断,多少我大周血脉的同胞在那里受尽盘剥,
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日夜盼着王师北上。
我大周兴兵,并非贪功好战,实在是为拨乱反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解救黎民于水火,这才不得不战。”
皇帝闻言,两眼瞳孔瞬间放大数倍,哈哈,
这小子说的话让朕听得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