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资治通鉴译文在线阅读 > 第78章 梁氏伏诛五侯炽鲜卑寇塞李膺名(第1页)

第78章 梁氏伏诛五侯炽鲜卑寇塞李膺名(第1页)

汉纪四十六(公元年-公元年)

公元年春天正月,皇帝就宣布大赦天下,给犯了罪的人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结果没过多久,居风县就出乱子了。当地县令贪得无厌,把老百姓逼得都活不下去了。县民朱达就带着一帮人,又联合周边的蛮夷部落,直接就造反了,还把县令给杀了,总共召集了四五千人的队伍。到了夏天四月,这帮造反的人开始进攻九真郡,九真太守儿式在抵抗中丢了性命。好在朝廷反应还算快,赶紧派九真都尉魏朗带兵去平叛,最后把叛乱镇压下去了。

这一年闰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庚辰日,出现了日食,这在当时被看作是不好的征兆。差不多同一时间,京城地区闹起了蝗灾,大片大片的庄稼被蝗虫啃得精光,老百姓日子更难过了。

这时,有人就跟皇帝说,现在老百姓穷的要死,是因为钱太轻太薄不值钱,建议重新铸造大钱。皇帝就让朝廷大官和太学里有学问的人一起讨论这事。太学生刘陶站出来反对,他说:“现在老百姓最大的问题不是钱不好用,而是没饭吃!这几年,田里的庄稼全被蝗虫吃光了,老百姓织的布也被官府和富人搜刮完了。现在就算把沙子变成金子,石头变成美玉,照样不起作用,老百姓要是没吃没喝,国家照样得乱!人可以长时间不用钱,但饭是一顿不吃都不行,所以说粮食才是最要紧的!那些说铸钱好的人根本不懂的这个道理,钱就算铸的再多,要是被贪官抢去,老百姓的兜里还是没有多余的。陛下想靠铸钱解决问题,就像把鱼养在开水锅里,把鸟放在火上,肯定行不通!现在最要紧的还是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别再让他们折腾来折腾去了。您看看现在的情况,地多却没人种,人多却没饭吃,那些贪官污吏又到处搜刮民脂民膏,把老百姓的钱袋子都快榨干了。真怕哪天把老百姓给逼急了,他们揭竿而起反抗我们的统治,到时候就算钱铸的再多,也就没什么用了!”皇帝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放弃了铸大钱的想法。

到了冬天十一月,司徒尹颂去世了。这边丧事刚办完,长沙郡的蛮人又造反了,他们一路打到了益阳县。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朝廷就重新安排人事,最后决定,把司空韩演提拔为司徒,又任命北海人孙朗当司空,希望能稳住混乱的局势。

公元年夏天五月的最后一天,出现了日食。

那时候的人觉得日食是不好的征兆,太史令陈授就通过小太监徐璜向皇帝进言,说这次日食是大将军梁冀作恶导致的灾变。梁冀可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大佬,他在听说这话后,马上就暗示洛阳的官府把陈授抓起来严刑拷打,最后陈授死在了监狱里。从这事开始,汉桓帝心里就记恨上了梁冀,这也为后面诛杀梁冀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京城附近又闹起了蝗灾,庄稼被啃得不成样子。到了六月戊寅日这天,皇帝为了冲冲晦气,不仅宣布大赦天下,还把年号改成了“延熹”,接着又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求雨仪式,希望老天爷能下场雨缓解灾情。

七月的时候,太尉黄琼被撤职,太常胡广接替了他的职位。到了十月,皇帝跑到广成苑打猎去了,完了还去上林苑游玩了一番,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潇洒。

可到了十二月,麻烦事又来了。南匈奴各个部落联合起来造反了,他们还拉上了乌桓、鲜卑,最后联合起来攻打边疆的九个郡。皇帝收到消息后,就赶紧任命了京兆尹陈龟当度辽将军,让他带兵去平息叛乱。陈龟出前给皇帝写了封信,大概意思是:“国家出问题就该选拔贤才,边疆不安定就该派能干的将领。我没啥本事,当这个将军心里没底。现在西部边疆土地贫瘠,老百姓被敌人折腾得家破人亡,日子苦得很。去年并州又是暴雨又是蝗灾的,把庄稼全毁坏了,税也收不上来。陛下您把老百姓当孩子一样对待,咋就不能帮帮他们呢?以前古公亶父、西伯姬昌靠仁德收服人心,可不是靠砸钱做到的。您继承了老祖宗的基业,可有些事还没处理好。现在有不少地方官都是宦官出身,他们只知道糊弄上面,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老百姓天天唉声叹气的,灾荒就来了,敌人也会趁机捣乱。国库的钱都进了坏人的口袋,一点用都没有,全是因为当官的不忠心、太坏了。之前凉州刺史祝良到任后,整治了一大批贪官,没多久就出了成绩,应该好好奖励他。陛下您得换掉那些坏官,重新挑选靠谱的将领,再免了并州、凉州今年的税,赦免监狱里的犯人,给大家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这样好官知道做好事有好处,坏官也就不敢乱来了,边疆自然就太平了。”皇帝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换了幽州、并州的刺史,底下的太守、都尉也换了不少,还免了并州、凉州一年的税,以此表示朝廷对当地百姓的赏赐。陈龟到任后,地方官都被吓得不轻,再也不敢乱花钱了,这样的话,一年能省下上亿的开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边陈龟刚安定下来,朝廷又任命安定属国都尉张奂当北中郎将,让他去攻打匈奴和乌桓。匈奴和乌桓直接把度辽将军府的大门给烧了,还在赤阬屯兵,一时间火光冲天,士兵们吓得都想逃跑了。结果张奂特别淡定,他就坐在营帐里跟学生照常讲学,慢慢就稳住了军心。然后他偷偷和乌桓讲和,让乌桓反水,最后把匈奴和屠各的领杀了,一举打败了敌军,其他胡人也都投降了。张奂觉得南单于车儿管不好自己的部落,就把他关了起来,还建议立左谷蠡王当单于。皇帝却不同意,还说:“车儿一直挺听话的,凭啥废了他?赶紧放他回去!”

陈龟因为之前得罪过梁冀,梁冀就诬陷他破坏国家的威严、还抢夺功劳,皇帝信了他的谗言,就把陈龟召回了京城,换成种暠当度辽将军。陈龟心灰意冷之下,就申请退休回家,后来又被召回当尚书。看到梁冀越来越嚣张,陈龟又上书揭梁冀的罪行,请求皇帝杀了他,但皇帝根本不理会他的请求。陈龟知道自己肯定会被梁冀害死,干脆就绝食七天,自杀了。种暠到了军营后,先是用恩德和信义招降胡人,要是实在不听话就派兵攻打,还把之前扣在郡县当人质的羌人都放了回去。他说话算话,赏罚分明,很快就让羌人和胡人都乖乖的归顺了。边疆太平后,种暠就撤了烽火台,也不用天天派人侦察了,后来还被调回京城当了大司农。

公元年春季二月,鲜卑侵犯雁门郡,蜀郡的夷人侵犯蚕陵县。

三月,朝廷再次取消刺史、二千石官员为父母服三年丧期的规定。

夏季,京城生了严重的水灾。

六月,鲜卑侵犯辽东郡。

梁皇后依仗姐姐(顺烈皇后)和哥哥梁冀的权势,生活那是相当奢侈浪费,她花费的钱财过了前代皇后的数倍。她独占恩宠且性情妒忌,六宫其他嫔妃几乎无法面见皇帝。等到梁太后(梁冀的姐姐)去世后,她的恩宠顿时衰减。梁皇后没有子嗣,每当有宫人怀孕,桓帝都很开心,但很少有人能顺利生下孩子。桓帝虽然畏惧梁冀,不敢对梁皇后怒,但与她同房的次数却是越来越少,梁皇后就变得更加忧愁愤恨了。到了秋季七月丙午日,梁皇后就在忧愤交加当中去世了。乙丑日这天,朝廷就将她安葬在了懿陵,谥号为懿献皇后。

梁氏家族,前后有七人被封侯,三人成为皇后,六人被封为贵人,两人担任大将军,夫人和女儿中有食邑称君的七人,娶公主为妻的有三人,其余担任卿、将、尹、校等官职的有五十七人。梁冀独揽朝政大权,凶残放纵的行为日益严重,宫中护卫和皇帝的近侍,都被他安插了自己的亲信,皇帝的起居生活,再细微的事情他都能够了如指掌。各地征调的物资和每年按时进贡的物品,都要先把最上等的送给梁冀,皇帝只能得到次等的。带着财物求官或请求免罪的官吏和百姓,在路上络绎不绝。百官升迁或被征召,都要先到梁冀家中呈递谢恩的文书,然后才敢去尚书台办理手续。

下邳人吴树被任命为宛县县令,赴任前向梁冀辞行,梁冀的宾客分布在宛县境内,他便以私情相托。吴树说:“那些小人奸邪贪蠹,几乎家家户户都该诛杀。大将军您身处上将之位,应当尊崇贤良来弥补朝廷的缺失。自从我陪坐以来,没听到您称赞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却托付了很多不恰当的人,我实在不敢从命!”梁冀对此沉默不语,但心中却更加不开心了。吴树到宛县后,就诛杀了数十名危害百姓的梁冀宾客。后来吴树担任荆州刺史,向梁冀辞行时,梁冀就用毒酒害死了他,吴树出门后死在了车中。辽东太守侯猛刚被任命时,因为没有去谒见梁冀,梁冀就以其他事为借口将他腰斩。

郎中汝南人袁着,年仅十九岁,来到宫阙上书说:“四季的运行,功成之后便会消退,过高的爵位和优厚的恩宠,很少有不招致灾祸的。如今大将军地位极高,功成名就,这是最该警惕的,您应当遵循辞官归家的礼仪,高枕无忧地颐养精神。古书上说:‘树木果实太多会压折枝条,伤害树心。’如果不抑制减损过于强盛的权力,将无法保全自身!”梁冀听说后就秘密派人搜捕袁着,袁着便改名换姓,假称患病而死,还扎了个蒲草人当作自己,买棺殡葬。梁冀知道他是假装的,就将他捕获,最后用鞭笞打死。

太原人郝絜、胡武,喜欢直言高论,又与袁着关系好。郝絜、胡武曾联名向三府上书,举荐天下的高士,却没有去拜见梁冀。梁冀回想起来就感到很生气,于是就命令京城官府布檄文逮捕他们,最后诛杀了胡武全家,死了六十多人。郝絜刚开始就跑了,他知道自己无法幸免,就用车载着棺材到梁冀门前上奏,奏书送入后,他就服毒自杀了,家人因此得以保全。安帝嫡母耿贵人去世,梁冀就向耿贵人的侄子林虑侯耿承索要耿贵人的珍玩,但没有得到,便怒将耿承一家十多人全部处死了。涿郡人崔琦因文章写得好被梁冀欣赏,他作《外戚箴》《白鹄赋》来劝谏梁冀,梁冀对此表示很生气。崔琦说:“从前管仲辅佐齐国,很是喜欢听取批评劝谏的话;萧何辅佐汉朝,还专门设置了记录自己过失的官吏。如今将军几代人担任辅佐大臣,责任如同伊尹、周公一样,但却没听说有什么德政,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您不结交贤良的人才来挽救祸败,反而想堵塞士人的嘴巴,蒙蔽君主的视听,难道要让天地变色、把马鹿颠倒吗?”梁冀无话可答,便让崔琦回家。崔琦害怕被杀,就逃跑了,最后被梁冀捕获后杀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梁冀掌权将近二十年,他的威势横行内外,天子只能拱手而坐,不能亲自参与政事。对此,桓帝心里就有了不满情绪;等到陈授死后,桓帝就更加愤怒了。和熹皇后堂兄的儿子郎中邓香的妻子宣,生下女儿邓猛,邓香死后,宣改嫁梁纪;梁纪是梁冀妻子孙寿的舅舅。孙寿因为邓猛容貌美丽,就将她引入宫廷,成为了贵人,梁冀想认邓猛为自己的女儿,便让她改姓梁。梁冀担心邓猛的姐夫议郎邴尊会阻止宣同意此事,便派门客刺杀了邴尊。他又想杀宣,宣家与中常侍袁赦相邻,梁冀的门客爬上袁赦的屋顶,想进入宣家,袁赦察觉后,就敲鼓聚集众人告诉宣。宣急忙入宫禀报桓帝,桓帝大怒,就借上厕所的机会,单独叫来小黄门史唐衡,问:“朕身边与外戚合不来的人,都有谁?”唐衡回答说:“中常侍单、小黄门史左悺与梁不疑有矛盾;中常侍徐璜、黄门令具瑗常常私下愤恨外戚的骄横,只是不敢说出来。”

于是桓帝就召单、左悺进入内室,并对他们说:“梁将军兄弟专权,胁迫内外,公卿以下都顺从他们的意旨,如今我想诛杀他们,你们意下如何?”单等人回答说:“他们确实是国家的奸贼,早就该诛杀了;只是我们能力薄弱,不知陛下意下如何。”桓帝说:“确实如此,你们暗中好好谋划这件事。”单等人说:“谋划不难,只怕陛下心中犹豫不决。”桓帝说:“奸臣祸乱国家,应当伏罪,这有什么可犹豫的!”于是又召来徐璜、具瑗等人,五人经过商议,就定下了除掉梁冀的计策,桓帝害怕他们反悔,还咬破单的手臂出血盟誓。单等人说:“陛下如今计策已定,就不要再提了,恐怕会被人怀疑。”

八月,梁冀怀疑单等宦官要搞事情,就派手下张恽混进皇宫值班,想打探他们的动静。结果具瑗反手就把张恽给抓了,罪名是“擅闯宫廷图谋不轨”。桓帝一看时机到了,就立刻到前殿召集尚书们,宣布要收拾梁冀。他让尚书令尹勋带着人拿武器守住宫门,把符节都收起来,又派具瑗带一千多禁卫军,让他跟司隶校尉张彪一起包围了梁冀家,还派光禄勋袁盱去收了梁冀的大将军印,把他贬成了比景都乡侯。梁冀和老婆孙寿一看大势已去,当天就自杀了,梁不疑、梁蒙之前就死了。

这下梁家和孙家的亲戚就全被抓进了大牢,不管老幼全部拉到街上砍了头,受牵连的公卿大臣、地方官有好几十人。太尉胡广这些人因为以前巴结梁冀,事变时又没及时保护皇上,虽然没死但也被贬成了平民。梁冀的旧部下被免官的有三百多,这下整的朝廷几乎没人上班了。这事儿突然爆,满大街都是跑着传达命令的人,当官的吓得团团转,过了好几天才平静下来,老百姓倒是高兴坏了。抄家抄出来的财物变卖后得到了三十多亿钱,朝廷免了天下一半的税,还把梁冀家的大花园分给穷人种地。

过了几天,桓帝把梁贵人立为皇后,但因为讨厌梁家人,就先让她改姓薄,后来现她其实是邓香的女儿,才又改回邓姓。杀梁冀的五个宦官单、徐璜、具瑗、左悺、唐衡都被封了县侯,单能拿两万户的税,其他人也有一万多户,世称“五侯”,左悺和唐衡还继续当太监头子。尚书令尹勋等七个人也封了亭侯。

黄琼当上太尉后,就开始整治贪官,处理了十几个罪大恶极的,天下人都拍手叫好。他还提拔了范滂,这小子年轻时就一身正气,当巡察使的时候,贪污的官员一看他来了,就被吓得辞官跑路了,他弹劾的人都让人信服。后来朝廷让他举报贪官,他一下就报了二十多个,尚书怀疑他这是在公报私仇,可范滂说:“我弹劾的要不是祸害百姓的败类,我甘愿受死!现在先报紧急的,没查清楚的以后再核实。”一句话怼得尚书哑口无言。

公元年。

尚书令陈蕃向皇帝推荐了五个不愿做官的隐士,分别是豫章的徐稚、彭城的姜肱、汝南的袁闳、京兆的韦着和颍川的李昙。桓帝派人带着厚礼去请他们出来做官,可这五个人谁都没答应。

徐稚家里很穷,自己种地养活自己,不是自己劳动换来的东西坚决不吃,为人特别有礼貌、又懂得谦让,所以周围邻居都很佩服他。官府好几次请他去做官,他都拒绝了。陈蕃当豫章太守的时候,就请他来当功曹,徐稚虽然去了,但拜见过陈蕃后马上就辞职走了。陈蕃这人性格古板,平时不接待客人,唯独徐稚来的时候,他才专门准备一张坐榻,等徐稚一走,他就把坐榻给挂了起来。后来朝廷又想让徐稚当太原太守,可他还是没去。不过徐稚虽然不去当官,但要是听说那些三公级别的大官去世了,他就会背着书箱去吊唁。每次去的时候,他都会提前烤好一只鸡,再用浸过酒的棉絮把它包起来,等到了墓地外面,就把棉絮浸湿让酒香飘出来,再摆上一斗米饭,再用白茅垫着,把鸡放在前面,洒酒祭奠完,留下名片就走了,也不见死者的家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姜肱和他的两个弟弟姜仲海、姜季江,因为特别孝顺友爱在当地很有名,三个人经常盖一条被子睡觉,也不愿意出来做官。有一次,姜肱和姜季江一起去郡里,半路上遇到强盗,强盗要杀他们。姜肱说:“我弟弟还小,是父母的心头肉,到现在也没成家,你们要杀就杀我吧,还请你们放过我弟弟。”姜季江又说:“我哥哥品德高尚,是家里和国家的宝贝,还是杀我吧。”最终,强盗被他们兄弟俩给感动了,所以就没杀人,只抢了些东西。等两人到了郡里,有人看到姜肱没穿衣服,就上前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就找借口搪塞过去了,却始终没提被抢劫的事。后来强盗听说了这事,心里觉得很惭愧,就跑到学舍找姜肱,然后磕头道歉,要把东西还给他。可是姜肱没要,还请他们吃饭喝酒,然后把他们送走了。桓帝召姜肱去做官,他也不去,桓帝就让彭城官府派人去给他画像。姜肱就躺在暗处,用被子蒙着脸,说自己头晕不能吹风,结果画工连他长啥样都没看见。

袁闳是袁安的玄孙,一门心思的想要修身养性,也不肯出来当官。韦着一直隐居教书,不掺和世俗的事。李昙的继母脾气特别不好,但他却是侍奉得更加周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得到好东西,一定会先祭拜祖先,然后才献给继母,当地的人都把他当作孝顺的榜样。

桓帝又想征召安阳的魏桓出来做官,老乡们都劝他去。魏桓就说:“当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可现在皇宫里有好几千宫女,能减少吗?皇家马厩里有上万匹马,能削减吗?皇帝身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能除掉吗?”大家都说:“肯定不能啊。”魏桓就叹气说:“要是我去了,最后违背了自己的心愿回来,对你们又有什么好处呢?”所以他最后还是选择继续隐居,没去当官。

桓帝杀掉权臣梁冀后,那些跟他沾亲带故、有交情的,还有以前的对头,很多都被封官加爵了。他追封皇后的父亲邓香为车骑将军、安阳侯;把皇后的母亲宣改封为昆阳君,皇后兄长的儿子邓康、邓秉都封为列侯,他们家族里的人也都当了列校、郎将,还赏赐了海量的财物。中常侍侯览给桓帝进献了五千匹细绢,桓帝就封他为关内侯,后来又借口说他参与了诛杀梁冀的谋划,进一步封他为高乡侯;还封了小黄门刘普、赵忠等八个宦官为乡侯。从这以后,朝廷的大权就都落到宦官手里了。尤其是单等五个封侯的宦官,特别贪婪、嚣张,权势大得让朝廷内外都害怕。

那段时间,天灾人祸不断。白马县令甘陵人李云,就写了一封不封口的奏章,还把副本送到了三公府。他在奏章里说:“梁冀虽然独揽大权、祸害天下,可现在把他杀了,就跟杀个家臣似的容易。但杀了他之后,却大肆封赏那些所谓的功臣,给他们上万户的封地。这要是汉高祖知道了,他能答应吗?在西北守卫边疆的将领们,怎么能不心寒呢?孔子说过,‘帝者,谛也’,意思是当皇帝的得明辨是非。可现在朝廷里官职混乱,小人靠溜须拍马升官,买卖官职的事就光明正大的做,国家的政治和教化变得是越来越差了。现在下诏书封官,都不用皇帝亲自查看,这难道是皇帝想不被人议论吗?”桓帝看了奏章,被气得不行,就马上让人把李云抓了起来,还派尚书带着剑戟把他押到黄门北寺狱,又让中常侍管霸和御史、廷尉一起审讯他。弘农五官掾杜众觉得李云因为忠心进谏却被治罪,实在太冤枉了,就上书说“我愿意和李云同一天死”。桓帝看到这就更生气了,就把杜众也关进了大牢。

这时,大鸿胪陈蕃上书劝桓帝说:“李云说的话虽然有点没分寸,冒犯了陛下的威严,但他也是一心为了国家着想。以前汉高祖能容忍周昌直言不讳的谏言,汉成帝也赦免了差点被腰斩的朱云。要是今天杀了李云,我担心以后大家又要说皇上像商纣王那样,眼里容不下忠臣,会被人指责。”太常杨秉、雒阳市长沐茂、郎中上官资也一起上书救李云。桓帝看到他们这样,就彻底怒了,下面的官员就趁机弹劾他们“大不敬”。桓帝就下诏狠狠斥责了陈蕃、杨秉,还把他们罢官赶回了老家,沐茂、上官资也被降了两级官职。当时桓帝在濯龙池,管霸向他汇报李云的事,还跪在地上求情说:“李云就是个乡下的书呆子,杜众也是个小官吏,他们就是太耿直、太傻了,没必要治他们的罪。”桓帝说:“‘帝欲不谛’这话什么意思?你还想原谅他们?”说完就转头让小黄门批准处死李云和杜众的奏章,结果这两人都死在了监狱里。从这以后,那些受宠的奸臣做起事来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太尉黄琼觉得自己根本没办法阻止这些乱象,于是就称病不上朝了,还上书说:“陛下自从登基以来,没做出什么利国利民的好事。梁冀掌权的时候,朝廷里全是宦官,李固、杜乔因为说真话就被残忍杀害,现在李云、杜众又因为正直丢了性命,全国上下都觉得痛心、害怕,对朝廷的怨恨也越来越深,大家都不敢再进忠言了。尚书周永以前一直跟着梁冀,靠梁冀的权势作威作福,后来看梁冀快倒台了,就假装批评梁冀来显示自己忠诚,他就靠这种奸诈手段得到了封侯。还有那些黄门宦官,平日里喜欢结党营私,梁冀得势的时候,他们就里应外合,整天谋划着干坏事。等到梁冀快被诛杀的时候,他们一看没办法了,又假装揭梁冀的恶行,来骗取爵位和赏赐。陛下也不仔细查查,也不分清谁好谁坏,就把他们和忠臣一起封赏,现在搞得正邪不分,就好像把金玉扔在沙子里,把美玉摔在泥地里,全国各地的人听说了这事后,没有不气愤叹息的。我家世代受到国家的恩典,我自己官职高但能力有限,现在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是忍不住要说这些直话。”可惜黄琼的奏章交上去后,桓帝根本就没当回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冬天十月,他跑到长安去巡视,估计是想出去散散心。结果没几天,大宦官单病重了,桓帝就赶紧在壬寅日任命他为车骑将军,给他给足了面子。到了十二月己巳日这天,桓帝才从长安回来,可屁股还没坐热呢,西边就出事了——烧当、烧何等八个羌族部落联合攻打陇西金城塞,好在护羌校尉段颍够猛,一路追到罗亭,砍了两千多敌人,还抓了一万多俘虏,这才把羌乱压下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