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资治通鉴译文在线阅读 > 第83章 从灵帝驾崩到董卓进京的汉末变局(第1页)

第83章 从灵帝驾崩到董卓进京的汉末变局(第1页)

汉纪五十一(公元年—公元o年)

公元年

春季,正月丁酉日,朝廷下诏大赦天下。二月,有异星出现在紫宫星座。

黄巾军残余势力郭大等人在河西白波谷起兵,攻打劫掠太原、河东二郡。

三月,屠各胡部落攻杀并州刺史张懿。

太常江夏人刘焉看见汉王室多灾多难,就建议说:“如今各地战乱频,就是因为刺史手中的权力太轻,这样既不能禁止叛乱生,又不用合适的人,就会导致百姓离心反叛。应该改设州牧,选派有名望的重臣担任。”刘焉的本意是想请求担任交趾牧。侍中广汉人董扶私下对他说:“现在京城即将生动乱,而益州分野有天子之气。”刘焉于是就改求益州牧。当时的益州刺史郤俭这人特别贪,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名声差得不行。再加上耿鄙、张懿这俩刺史都被贼寇给杀了,朝廷一看这情况,就听了刘焉的建议,派中央的列卿、尚书去当州牧,而且保留他们原来的官级待遇。这时候刘焉被派去当益州牧,黄琬当豫州牧,刘虞当幽州牧。从这时候起,州牧的权力就变得特别大了。刘焉是鲁恭王的后代,刘虞是东海恭王的五世孙。刘虞以前当过幽州刺史,当地百姓和少数民族都觉得他特别讲恩德、守信用,所以朝廷才重用他。董扶和太仓令赵韪一看这情况,干脆就辞了官,跟着刘焉一起去蜀地了。

这时,朝廷下命令,让南匈奴派兵配合刘虞去打张纯。南匈奴单于羌渠就派左贤王带骑兵去幽州。可南匈奴的老百姓怕朝廷一直这么征兵,右部盆落就带头造反了,还联合了屠各胡,一共十多万人,把羌渠给杀了。之后南匈奴人就拥立羌渠的儿子右贤王于扶罗当持至尸逐侯单于。

这年四月,太尉曹嵩被罢免了官职。五月的时候,朝廷让南阳人樊陵当太尉,结果到了六月,樊陵又被罢免了。

在益州,有个叫马相的和赵祗等人在绵竹起兵,他们自称“黄巾军”,先把刺史郤俭给杀了,接着又攻打巴郡、犍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打下了三个郡,手下聚集了好几万人,马相还称自己是天子。后来州从事贾龙带着官吏和百姓去攻打马相他们,没几天就把他们打败了,益州这才安定下来。这时,贾龙就派人去迎接刘焉。刘焉到任后就把治所迁到了绵竹,对那些曾经反叛的百姓进行安抚,实行宽仁惠民的政策,想以此来收拢人心。

这一年,各个郡国一共生了七次大水灾。

这时,前太傅陈蕃的儿子陈逸,跟一个会看天象的术士襄楷,在冀州刺史王芬那儿碰面了。襄楷说:“天上的星象对宦官特别不利,看来黄门、常侍这些太监们要被灭族了!”陈逸一听可高兴坏了。王芬也跟着说:“要真是这样,我愿意带头收拾他们!”于是王芬就联络了不少英雄豪杰,还给朝廷上书,说黑山地区的贼寇正在攻打郡县,想借着这个由头起兵。正好汉灵帝打算北巡河间的老宅,王芬他们就计划在路上派兵拦截,把那些常侍、黄门太监全杀了,然后废掉灵帝,立合肥侯当皇帝。他们还把这计划告诉了议郎曹操,曹操却说:“废立皇帝这事儿,可是天下最危险的事。以前伊尹、霍光敢这么干,是因为他们既忠诚,又手握大权,还顺应了大家的心思。现在你们只看见以前人家轻易就成功了,却没看见现在的情况有多艰难,就想干这种惊天动地的大事,还觉得肯定能成,这不是找死吗?”王芬又找平原的华歆、陶丘洪来商量,陶丘洪本来想去,华歆却拦住他说:“废立皇帝是大事,连伊尹、霍光都觉得特别棘手,王芬这人性格粗疏又没什么本事,肯定成不了事。”陶丘洪这才没去。后来北方半夜出现红色的云气,从东到西贯穿天空,太史官就跟灵帝说:“北方有阴谋,陛下不能去北边了。”灵帝就取消了行程,还命令王芬撤兵,没过多久又召他进京。王芬被吓得赶紧扔了官印逃跑,跑到平原的时候自杀了。

到了秋天七月,朝廷任命射声校尉马日磾当太尉,他是马融的族孙。

八月,朝廷第一次设置了西园八校尉,让小黄门蹇硕当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当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当下军校尉,议郎曹操当典军校尉,还有赵融、冯芳、夏牟、淳于琼分别担任助军左校尉、助军右校尉、左校尉、右校尉,这些人都归蹇硕管。汉灵帝自从黄巾军起义以后,就开始重视军事了。蹇硕长得壮实,又懂军事谋略,所以特别受灵帝的信任,就连大将军何进都得听他的。

九月,司徒许相被罢免了,朝廷让司空丁宫当司徒,光禄勋南阳人刘弘当司空。又任命卫尉条侯董重为票骑将军。董重是永乐太后哥哥的儿子。

冬季十月,青州、徐州地区的黄巾军再次兴风作浪,攻打劫掠郡县。

当时有人说京城即将生战争,皇宫里得流血。汉灵帝为了辟邪,就从各地调了好多军队,并在平乐观底下搞军事演习。他让人搭了个大坛,上面盖着十二层华盖,有十丈高;大坛东北又弄了个小坛,盖着九层华盖,九丈高。然后把几万步兵、骑兵排开,扎好营阵。甲子那天,灵帝亲自来阅兵,他坐在大华盖底下,大将军何进坐在小华盖底下。灵帝自己穿上铠甲,还给马披上甲,自称“无上将军”,绕着军阵转了三圈才回去,完了就把兵权交给了何进。他问讨虏校尉盖勋:“我这阅兵搞得咋样?”盖勋说:“我听说以前的帝王靠德行服人,不是靠炫耀武力。现在敌人还在老远呢,您却在近处摆阵,这根本显示不出您的果敢,纯粹就是瞎折腾兵力罢了!”灵帝说:“你说得太对了!可惜没早点认识你,之前大臣们都没这么说过。”盖勋后来跟袁绍嘀咕说:“皇上其实挺聪明的,就是被身边的人给坑了。”他俩就合计着要杀那些得宠的太监,蹇硕听说了这事就十分害怕,就把盖勋调出京城,让他去当京兆尹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到了十一月,王国带兵把陈仓围了。灵帝又下命令,让皇甫嵩当左将军,带着前将军董卓,一共四万人去救陈仓。

张纯和丘力居在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这四个州抢东西,灵帝就让骑都尉公孙瓒去打他们。公孙瓒在属国石门跟张纯打了一仗,结果是张纯他们惨败,他们甚至连老婆孩子都不要了,直接越过边塞跑了,被抢的老百姓也全救回来了。但公孙瓒追得太猛,后援力量没跟上,反被丘力居他们围在辽西管子城,两百多天后粮食吃完了,部队也垮了,士兵死了五六成。

这时,董卓跟皇甫嵩说:“陈仓快守不住了,赶紧去救吧!”皇甫嵩说:“不行。百次战斗百次胜利,也不如不打就把敌人耗垮。陈仓虽然小,但城防很结实,准备也足,不好进攻。王国就算再厉害,他也打不下陈仓,他们的士兵也得累趴下,等他们累了咱们再打,这才是必胜的法子,救什么救?”结果王国打了陈仓八十多天,还真没打下来。

公元年。

春天二月的时候,王国的部队累得不行了,就撤了对陈仓的包围。这时候皇甫嵩要带兵去追,董卓说:“不行啊,兵法都说了,‘穷寇勿迫,归众勿追’,还是别追了吧!”皇甫嵩却说:“你这就不懂了吧。之前不打,就是要避开他们的锐气;现在打,就是等他们士气低落。咱们打的是累瘫的敌军,又不是一心想回家的败兵;王国的人现在就想逃跑,根本没斗志,咱们用整整齐齐的军队去打他们乱哄哄的逃兵,这不算追穷寇。”说完他就自己带部队冲上去了,让董卓在后面跟着。结果皇甫嵩连着打了好几仗,把王国打得大败,还砍了一万多颗脑袋。董卓这下是又羞又气,从此就跟皇甫嵩结下梁子了。后来韩遂他们一起把王国废了,还逼着以前的信都县令、汉阳人阎忠来管理部队。阎忠病死之后,韩遂他们就开始争权夺利,互相砍杀,势力也变得越来越弱。

幽州牧刘虞到任后,就派使者去鲜卑部落,跟他们掰扯利害关系,还说谁能把张举、张纯的脑袋送来,就给重赏。丘力居他们听说刘虞来了,高兴坏了,就赶紧派翻译来表示要归附。张举、张纯吓得逃到塞外去了,剩下的人不是投降就是跑散了。刘虞就上奏朝廷,说不用屯兵了,只留下降虏校尉公孙瓒,带一万步兵骑兵驻扎在右北平。三月的时候,张纯的门客王政把张纯杀了,并把脑袋送给了刘虞。公孙瓒一心想灭了乌桓,可刘虞想靠恩德信义招降他们,俩人就这么闹起了矛盾。

夏天四月初一,生了日食。

随后,太尉马日磾就被罢免了。灵帝又派使者去幽州,任命州牧刘虞当太尉,还把他封为了容丘侯。

蹇硕一直害怕大将军何进,就跟一群太监撺掇灵帝,让何进西征去打韩遂,灵帝同意了。何进偷偷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就上奏说要派袁绍去徐州、兖州征兵,等袁绍回来再西征,其实就是想拖时间。

当初,汉灵帝的好几个儿子都夭折了,何皇后生了皇子刘辩,就寄养在一个姓史的道人家里,所以叫“史侯”。王美人生了刘协,由董太后亲自养着,叫“董侯”。大臣们都请立太子,灵帝觉得刘辩太轻佻没威仪,就想立刘协,但一直没定下来。后来灵帝病重,就把刘协托付给了蹇硕。丙辰日这天,灵帝在嘉德殿去世。蹇硕当时在宫里,想先杀何进再立刘协,就派人叫何进来说有要事商量。何进马上就坐车去了,结果蹇硕的司马潘隐跟何进是老相识,迎上去的时候使了个眼色。何进吓了一跳,就赶紧从小路跑回了军营,又带兵进驻百郡邸,然后就称病不进宫了。戊午日这天,皇子刘辩登基,这年他十四岁,尊何皇后为皇太后,由太后临朝听政,随后就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光熹。封皇弟刘协为渤海王,此时的渤海王只有九岁。又任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让他和大将军何进一起处理朝政。

何进掌权后,因为记恨蹇硕之前想杀自己的事,就暗中盘算着除掉他。袁绍通过何进的亲信张津,劝何进把所有的宦官都杀了。何进因为袁家世代显贵,袁绍和堂弟袁术又都被豪杰们拥护,就信任重用他们。他还召了何颙、荀攸、郑泰等二十多个聪明人,让何颙当北军中候,荀攸当黄门侍郎,郑泰当尚书,并把他们当成心腹。荀攸是荀爽的族孙。

此时,蹇硕心里很不踏实,就给中常侍赵忠、宋典等人写信说:“大将军何进兄弟掌权,现在和天下党人商量着要杀咱们这些先帝身边的宦官,就因为我管着禁兵,他们才没马上动手。现在咱们该一起关上宫门,赶紧抓了何进把他给杀了。”中常侍郭胜是何进的老乡,何太后和何进能得势,郭胜在其中帮了不少忙,所以他心里是向着何氏的。郭胜跟赵忠他们一商量,就没听蹇硕的,反而把信交给了何进。庚午日这天,何进派黄门令抓了蹇硕把他给杀了,顺便接管了蹇硕的军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后,票骑将军董重就和何进争权,宦官们就拉拢董重当帮手。董太后每次想插手政事,都被何太后给拦住了。董太后生气地骂道:“你现在这么嚣张,不就是仗着你哥何进吗!我让票骑将军砍何进的头,就跟翻手掌一样容易!”何太后听说后,就把这话告诉了何进。五月,何进就和三公一起上奏说:“孝仁皇后(董太后)派前中常侍夏恽等人勾结州郡,聚敛钱财,并把钱财全存在了西省。按汉朝的老规矩,藩王太后不能留在京城,请让她回自己的封国吧。”最终,奏章批下来了。到了辛巳日这天,何进就派兵包围了票骑将军府,还抓了董重,免了他的官,最后,董重自杀了。六月辛亥日这天,董太后又怕又愁,突然就死了。老百姓因此不再支持何氏。

辛酉日,朝廷下诏安葬孝灵皇帝到文陵。何进为了防备蹇硕的余党搞事,就称病不去参加丧礼,也没去送葬。

当时还了大水灾。

秋天七月,朝廷就把渤海王刘协改封为陈留王。随后,司徒丁宫被罢免了官职。

这时,袁绍又劝何进说:“以前窦武想杀宦官反被宦官杀了,就是因为消息泄漏出去了。五营士兵都怕宦官,窦氏却重用他们,这才遭了祸。现在将军兄弟俩手中都掌握着强大的兵马,手下将吏都是有才的名士,他们都愿意为你卖命,天下事情尽在掌控之中,这是老天爷给的机会。将军应该为天下除害,以此留名后世,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啊!”何进听后,就去跟太后说,想罢免所有中常侍及以下的宦官,并让三署郎官来顶替。可是太后不同意,还说:“宦官管理禁中事务,是汉朝的老规矩,这不能废。再说先帝刚走,我怎么能憔悴地和士人一起处理朝政呢?”何进也不好违逆太后的意思,就想先杀了那些太放肆的宦官。袁绍觉得宦官亲近皇帝,管着诏令传达,要是不全部除掉,以后肯定是祸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