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资治通鉴译文免费阅读全文 > 第83章 从灵帝驾崩到董卓进京的汉末变局(第3页)

第83章 从灵帝驾崩到董卓进京的汉末变局(第3页)

起初,尚书武威人周毖、城门校尉汝南人伍琼劝说董卓矫正桓帝、灵帝时期的弊政,提拔天下名士以收揽人心,董卓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就命周毖、伍琼与尚书郑泰、长史何颙等人淘汰腐败的官员,提拔那些被埋没的人才。于是征召隐士荀爽、陈纪、韩融、申屠蟠。又派人到家中任命荀爽为平原相,荀爽走到宛陵时,被升任为光禄勋,到任三天后,又晋升为司空。从他被征召到位列三公,一共九十三天。又任命陈纪为五官中郎将,韩融为大鸿胪。陈纪是陈寔的儿子,韩融是韩韶的儿子。荀爽等人都畏惧董卓的残暴,所以就没有一个不应召的。只有申屠蟠接到征召文书后,别人劝他赴任,他笑而不答,董卓始终无法使他屈服,申屠蟠七十多岁时寿终正寝。董卓又任命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东平张邈为陈留太守,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而董卓的亲信,都不担任显要职务,只是担任将校而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后,朝廷又下诏废除“光熹”“昭宁”“永汉”三个年号,恢复原来的年号。

董卓这人性格又凶又狠,自从掌握了大权,手握国家军队,还霸占着各种珍宝,就威风得不得了,野心也是越来越大。他跟宾客吹牛说:“瞧瞧我这面相,天生就是最尊贵的命!”有一回,侍御史扰龙宗找他汇报事情,因为没解下佩剑,董卓当场就把人打死了。那时候,洛阳的权贵和皇亲国戚,宅子挨着宅子,家家都藏着数不清的财宝。董卓就纵容手下的士兵,让他们冲进这些人家里,抢东西、糟蹋妇女,不管对方地位高低,照抢不误,一时间闹得整个洛阳是人心惶惶,大家每天都提心吊胆的,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明天。

董卓一心想抓住袁绍,周毖和伍琼劝他说:“废立皇帝这种大事,一般人理解不了。袁绍就是胆小害怕才逃走的,他没别的坏心思。现在要是把他逼得太紧,肯定会惹出更大的乱子。袁家四代人都在朝廷做大官,给过不少人好处,他们家的门生、老部下到处都是。要是把袁绍逼急了,他振臂一呼,召集各路豪杰,到时候山东地区可就不归您管了。不如饶了他,给他个郡守当当,袁绍得了好处,肯定就安分了。”董卓觉得这话在理,就任命袁绍当渤海太守,还封他为邟乡侯。同时,董卓又封袁术当后将军,曹操当骁骑校尉。袁术害怕董卓坑害自己,就赶紧逃到了南阳。曹操也改名换姓,偷偷地从小路往东跑。路过中牟县的时候,被当地亭长怀疑抓了起来,还送到了县衙。当时县衙已经收到了董卓的通缉令,但只有功曹认出了他是曹操,这个功曹觉得天下大乱,不该为难曹操这样的英雄,就劝县令把曹操放了。曹操逃到陈留后,就变卖了家里的家产,然后招兵买马,很快就聚集了五千人。

这时候,各地有本事的人都想起兵收拾董卓。袁绍在渤海,但冀州牧韩馥派了好几个人盯着他,不让他轻举妄动。东郡太守桥瑁就想了个办法,他伪造了京城三公的文书,给各州郡,上面把董卓干的坏事全抖了出来,还说:“我们被董卓欺负得活不下去了,就盼着各位义士快来救救国家!”韩馥收到文书后,就把手下人召集起来问:“咱们现在该帮袁绍,还是帮董卓?”治中从事刘子惠说:“咱们起兵是为了国家,怎么能只想着帮谁不帮谁呢!”韩馥听了,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刘子惠又说:“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咱们不能带头出兵。先看看其他州的动静,要是有人先动手了,咱们再跟着响应。冀州的实力可不弱,到时候要是立功,肯定没人能比得上咱们。”韩馥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给袁绍写了封信,痛骂董卓的恶行,还说支持袁绍起兵。

公元o年

正月,函谷关以东的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大家推举渤海太守袁绍当盟主。袁绍自己封自己为车骑将军,还给各路将领临时封了官。当时袁绍和河内太守王匡驻扎在河内;冀州牧韩馥留守邺城,负责给大军供应粮草;豫州刺史孔伷驻守颍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张邈的弟弟广陵太守张、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还有曹操,一起驻守在酸枣;后将军袁术则驻扎在鲁阳,各路兵马加起来有好几万。那时候天下的豪杰大多归附袁绍,只有鲍信对曹操说:“能平定天下大乱的非凡人才,只有您啊!如果不是这样的人,就算暂时强大最后也得败亡,您说不定就是上天选中的人呢!”

辛亥日,朝廷大赦天下。

癸酉日,董卓派郎中令李儒用毒酒把废帝刘辩给毒死了。

随后,董卓就打算大规模调兵去打山东的联军,尚书郑泰劝他说:“治理国家靠的是德行,不是靠兵力。”董卓听后,就不高兴地说:“照你这么说的话,军队就没用了?”郑泰赶紧解释说:“在下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觉得山东那帮人不值得您动用大军去打。您出身西州,从小就当将军,懂军事。袁绍就是个公卿子弟,在京城长大;张邈是东平的老实人,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孔伷就会空谈,夸夸其谈。他们都不懂打仗,根本不是您的对手。再说了,他们没被封王封爵,内部尊卑都没个秩序,就算人多,也只会各自观望,不会齐心跟您对抗。还有,山东地区已经太平太久了,老百姓都不懂打仗;关西这几年一直遭到羌人的侵扰,连妇女都能拉弓打仗。天下最厉害的就是并州、凉州的士兵和羌、胡的归附者,您正好带着这些精锐,就像赶虎豹去打羊,刮大风扫落叶一样,天下谁能挡得住?现在要是无缘无故征兵,只会惊动天下,让那些苦于劳役的百姓聚众闹事,您放弃德行只靠武力,反而会损害自己的威严。”董卓听了这话才高兴了起来。

董卓一看山东联军来势汹汹,心里很害怕,就想着把都城往西迁,躲开联军的锋芒。朝廷里的大臣们虽然都觉得这主意不靠谱,但谁也不敢在董卓面前说真话。董卓想拉河南尹朱俊当帮手,就上表推荐他做太仆给自己当副手。使者去宣召,朱俊不但不接受任命,还趁机劝董卓说:“您把都城迁到西边,肯定会让天下人失望,反倒让山东联军更嚣张,这事干不得!”使者很纳闷:“叫你当官你拒绝,没人问迁都的事你倒说个不停,这是为啥?”朱俊回答说:“当相国副手我没那本事;但迁都这事关系到国家存亡,我必须把话说清楚,这是我的职责。”董卓没办法,只好不再强求朱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后来,董卓把公卿大臣召集起来,公开讨论迁都的事,他说:“汉高祖定都关中,传了十一代;光武帝定都洛阳,到现在也十一代了。《石包谶》这本书里说了,咱们应该迁都长安,这才符合天意人心。”大臣们都被吓得不敢吱声,只有司徒杨彪站出来反对说:“迁都可不是小事!当年盘庚迁都,商朝的老百姓都闹得不行。以前关中被王莽祸害得够呛,所以光武帝才把都城迁到了洛阳,这么多年过去了,百姓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现在无缘无故抛弃祖宗的宗庙陵园,这样肯定会惹得民心大乱!《石包谶》这种神神叨叨的书,怎么能信?”董卓一听就火了,立马反驳道:“关中土地肥沃,当年秦国靠着它统一了六国!而且陇右有的是木材,杜陵还有汉武帝留下的陶灶,大家一起动手,很快就能把新都建好!老百姓懂什么,敢反抗就用大军把他们赶到海边去!”可杨彪还是坚持反对说:“让天下大乱容易,想安定下来可太难了,您可得好好想想!”董卓气得脸色都变了,就说:“你是想阻拦国家大事吗?”关键时刻,太尉黄琬出来打圆场说:“这确实是大事,杨公的话或许有道理?”但是董卓没搭理他。司空荀爽看董卓要飙,生怕他杀了杨彪,就赶紧顺着董卓的话说:“相国怎么会想迁都玩呢!山东的乱子一时半会儿平不了,迁都其实是长远打算,这也是秦汉时期就有的做法。”董卓这才消了点气。可黄琬回去后还是上奏反对迁都,这下彻底惹恼了董卓。二月乙亥日,董卓就找了个天灾异象的借口,把黄琬、杨彪都罢了官,并任命光禄勋赵谦当太尉,太仆王允当司徒。城门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毖也拼命劝董卓别迁都,把董卓气的是暴跳如雷,他说:“我刚进京时,是你们劝我重用贤才,我听了;结果你们到任后,居然和联军串通起来对付我,这是你们背叛我,我到底哪里对不起你们了!”庚辰日这天,他直接把伍琼、周毖抓起来杀了。杨彪和黄琬吓得不行,就赶紧跑到董卓跟前认错。董卓杀完人也有点后悔,又重新给他们封了光禄大夫的虚职。

随后,董卓又征召京兆尹盖勋当议郎,这时候左将军皇甫嵩正带着三万大军驻扎在扶风。盖勋就偷偷和皇甫嵩商量,想找个机会干掉董卓。没想到董卓也下命令,召皇甫嵩进京当城门校尉。皇甫嵩的长史梁衍劝他说:“董卓在京城烧杀抢掠、擅自废立皇帝,这次召您进京,搞不好就会丢命,最轻也得受辱。现在董卓还在洛阳,天子又要往西迁,您不如趁机带着军队迎接天子,打着皇命的旗号讨伐董卓!再联合袁绍在东边牵制,咱们东西夹击,肯定能抓住董卓!”可皇甫嵩不听他的话,还是应召进了京。盖勋没了帮手,自己兵力又弱,也只好回到洛阳。董卓任命他当了骑都尉。河南尹朱俊给董卓出谋划策,董卓直接打断他说:“我打仗百战百胜,心里有数!你就别瞎咧咧了,小心脏了我的刀!”盖勋看不下去了,就当场斥责董卓说:“当年武丁那么圣明的君主,都还到处求别人提意见,就你这样的,还想堵住天下人的嘴?”董卓这才有点不好意思,道了歉。

董卓还干了不少丧尽天良的事。他派兵到阳城,正好赶上百姓在社坛聚会,居然下令把所有人都杀了,抢了老百姓的车马财物,还抓走了妇女,把人头挂在车辕上,一路唱着歌回了洛阳,对外谎称“打了大胜仗”。回去后,他就命人把人头烧了,把妇女赏给士兵当奴婢。

丁亥日这天,皇帝的车驾被迫西迁长安。董卓在洛阳疯狂抄家,他给那些富户编造罪名,杀了人还没收财产,不知道多少人冤死。他还强迫几百万老百姓一起迁到长安,一路上让士兵拿着武器驱赶,百姓们挤在一起互相踩踏,又饿又累,不少人被抢劫杀害,路上到处都是尸体。董卓自己留在洛阳毕圭苑,放火把宫殿、官府、民房全烧了,方圆二百里内一片废墟,连鸡狗都看不到。他甚至派吕布去挖历代皇帝和大臣的陵墓,把里面的珍宝洗劫一空。抓到山东联军的士兵后,董卓更残忍,用十几匹浸满猪油的布把人裹起来,从脚开始点火,把人活活烧死。

三月乙巳日这天,皇帝的车驾到了长安,一开始只能住在京兆府的衙门里,后来慢慢修好了宫殿才搬进去。这时候董卓还没到长安,朝廷大大小小的事儿都交给司徒王允管理。王允表面上跟董卓和和气气,顺着他的意思来,实际上偷偷盘算着怎么复兴汉朝。他办事儿特别靠谱,上到皇帝下到大臣,都把他当成主心骨,董卓也特别信任他。

因为袁绍带头起兵反对董卓专权,戊午日那天,董卓一气之下,就把袁绍的叔叔太傅袁隗、太仆袁基,还有袁家五十多个成年的人全杀了。

以前荆州刺史王睿和长沙太守孙坚一起攻打零陵、桂阳的贼寇,王睿因为孙坚是武官,就瞧不起他。后来各地起兵讨伐董卓,他俩也跟着响应。但王睿和武陵太守曹寅有仇,还放话要先杀曹寅。曹寅心里害怕,就假传朝廷命令,写了文书给孙坚,说王睿犯了大罪,让孙坚把他抓起来杀了,还要上报结果。孙坚拿着假文书,直接带兵去打王睿。王睿听说军队来了,上楼一看,就派人问:“你们想干啥?”孙坚的前锋骗他说:“士兵打仗太累,想来要点赏赐。”等王睿看到孙坚时,才惊觉不对劲,就问:“士兵讨赏,你孙太守怎么也来了?”孙坚冷冰冰地说:“我奉了朝廷命令来杀你!”王睿这下慌了,就问自己犯了啥罪,孙坚只说:“你有罪自己不知道!”王睿没办法,最后刮金屑喝下去自杀了。孙坚接着就打到了南阳,这时他手下已经有几万人了。南阳太守张咨不给孙坚军队粮草,孙坚把他骗出来杀了。这下南阳的人都怕了,孙坚要啥给啥。之后孙坚就到鲁阳,和袁术的军队汇合,袁术趁机占了南阳,还推荐孙坚代理破虏将军,兼任豫州刺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时,朝廷派北军中候刘表当荆州刺史。那时候荆州贼寇到处都是,路都走不通。刘表一个人骑马到了宜城,找来南郡的名士蒯良、蒯越商量说:“现在江南的宗贼势力很大,都不听朝廷的,如果袁术再利用他们,肯定要出大事。我想征兵,又怕召集不起来,该咋办?”蒯良说:“老百姓不归附,是因为当官的不够仁义;归附了却管不好,是因为没有道义。只要推行仁义,老百姓自然会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主动来投靠,到时还愁没兵吗?”蒯越说:“袁术又骄横又没脑子,那些宗贼领大多贪婪残暴,手下人都恨他们。咱们可以用利益诱惑他们,等他们来了,就杀了坏的,再收编其他人。这样一来的话,荆州百姓为了活命,又听说您既有威望又有仁德,肯定会拖家带口的来投奔。等咱们兵力足了、人心齐了,就在南边守住江陵,北边守住襄阳,荆州八个郡一道文书就能平定。到时候就算袁术来了,也翻不起什么浪。”刘表觉得有道理,就让蒯越去诱骗宗贼领,最终来了五十五个人,这些人全被杀了,手下也被收编。之后刘表就把治所迁到了襄阳,然后派人安抚各个郡县,江南地区就太平了。

董卓在洛阳的时候,袁绍那些联军都怕董卓兵强马壮,不敢先动手。曹操着急地说:“咱们举兵是为了铲除董卓这个祸害,现在大军都集合了,还犹豫啥!要是董卓之前靠着朝廷的名义,守着洛阳,向东攻打天下,就算他不讲道义,也是个大麻烦。但现在他烧了皇宫,还逼着皇帝迁都,搞得天下人心惶惶的,这是老天爷给咱们消灭他的机会啊,打一仗就能安定天下!”说完曹操就带兵西进,打算占据成皋,张邈派部将卫兹分兵跟着他。结果曹军走到荥阳汴水时,碰上了董卓的部将徐荣,双方打了一仗,结果曹操大败。曹操被乱箭射中,马也受伤了。他堂弟曹洪把自己的马让给他,但是曹操不要,曹洪急得大喊:“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能没有您啊!”最后曹洪步行跟着曹操,趁夜逃走。徐荣看曹操兵少还能死战一天,觉得酸枣不好打,就带兵回去了。

曹操回到酸枣,就看到十几万联军每天都在喝酒聚会,根本不想着进攻,就气得把他们一顿骂,还出主意说:“你们要是听我的,就让袁绍带着河内的军队逼近孟津,让酸枣的将领守住成皋,等占了敖仓,堵住轘辕、太谷关这些险要的地方;再让袁术带领南阳的军队进驻丹水、析县,最后打进武关,震慑三辅地区。这时,咱们就高筑营垒、深挖战壕,先不跟董卓正面打,同时多设疑兵,向天下表明咱们是正义之师,这样很快就能平定叛乱了。现在咱们打着正义的旗号起兵,却磨磨蹭蹭的不敢前进,这就让天下人对我们失望,我都替你们害臊!”可惜张邈他们就是不听。曹操没办法,只好和夏侯惇等人去扬州招兵,最后招到了一千多人,回来后就驻扎在河内。没过多久,酸枣的联军粮草吃完了,大家就散伙各走各的。刘岱和桥瑁有仇,就把桥瑁杀了,还让王肱兼任东郡太守。

青州刺史焦和也起兵讨伐董卓,一门心思只想往西去跟其他联军汇合,可他却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他的军队刚渡过黄河,黄巾军就打进青州了。青州本来很富裕,军队也强大,但焦和每次远远看到敌人就吓得逃跑了,一次真正的战斗都没打过。他特别迷信,还喜欢占卜,跟人聊天的时候说得头头是道,可处理政务时却赏罚混乱,把青州弄得是越来越差,最后成了废墟。不久,焦和就病死了,袁绍就派臧洪兼任青州刺史,去收拾烂摊子。

这一年四月,朝廷任命幽州牧刘虞为太傅,但因为路都断了,任命诏书送不到。以前幽州挨着边疆,和外族接壤,开支特别大,每年要从青州、冀州调两亿多钱来补贴。那会儿各地交通断了,钱送不过来,刘虞自己过得特别节俭,每天穿着破衣烂鞋,吃饭也从不奢侈,一门心思施行仁政。他鼓励老百姓种地养蚕,开放上谷郡和胡人做生意,开渔阳郡的盐铁矿。在他的治理下,老百姓日子过得好,粮食丰收,一石谷才三十钱。青州、徐州有一百多万人为了躲战乱来投奔刘虞,他全都收留照顾,并给他们安排生计,这些人来了都不想走了。

五月,司空荀爽去世。六月辛丑日,朝廷让光禄大夫种拂当司空,种拂是种邵的父亲。

这时,董卓想缓和和关东联军的矛盾,就派韩融、阴修等几个人去劝袁绍他们和解。结果胡毋班、吴修、王瑰到了河内,袁绍直接让王匡把他们全杀了;袁术也杀了阴修,只有韩融因为名气大、德行高,才保住了性命。

随后,董卓就把五铢钱废除,重新铸小钱,还把洛阳、长安的铜人、铜钟这些铜器都熔了铸钱。这下钱就变得不值钱了,物价飞涨,一石谷子能卖到几万钱。

冬天,孙坚和手下在鲁阳城东喝酒聚会,董卓突然带着几万骑兵、步兵杀了过来。孙坚不慌不忙,一边喝酒谈笑,一边悄悄整顿军队,让大家不许乱动。等敌人越来越多时,他才慢慢起身,带着军队有序进城,事后他说:“刚才不马上跑,是怕士兵乱起来后互相踩踏,大家反而进不了城。”董卓的军队看孙坚队伍整齐,没敢进攻就走了。

但王匡可就没这么好运了,他的部队驻扎在河阳津,结果被董卓突袭,吃了大败仗。

这时,左中郎将蔡邕建议说:“自从孝和帝以后,庙号带‘宗’的皇帝,都应该取消庙号,这样才符合古代规矩。”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议。

中郎将徐荣向董卓推荐老乡公孙度,董卓就任命公孙度当辽东太守。公孙度一到任,就杀了一百多家当地的豪强大族,把全郡人都震住了。之后他就向东攻打高句丽,向西攻打乌桓,还对手下说:“汉朝快完了,我要和你们一起称王!”随后,他就把辽东郡分成辽西、中辽两个郡,在哪里各设太守一名;还渡海占领了东莱各县,在哪里设了营州刺史。他自己封自己为辽东侯、平州牧,又建了汉高祖、汉世祖的庙,还学着皇帝的样子举行祭祀天地、亲耕等仪式,坐皇帝才能坐的鸾路车,设置只有皇帝能用的旄头仪仗和羽林军。这时的汉朝已经没救了。

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记录,更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让我们得以在审视历史的过程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感悟王朝的兴衰,探寻社会展与人性本质的深层奥秘。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dududu资治通鉴新译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