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他最信任的几位朝臣,也是对太子多有赞扬。
他才是皇帝,这个国家的主人!
余下来的几个月,皇帝暗中打压太子,对太子多有训斥。偏偏一半的朝臣为太子求情分辩,这样更是触怒皇帝,心中的危机感更甚。
朝堂似乎变得平静下来,也只有太子感受到自己举步维艰,他心思聪慧,很快就想通皇帝的心思。
尝过权力滋味的太子,哪里甘心?即便他是退了,他的那些好弟弟也不愿意他全身而退,都想咬下他身上的一块肉!
太子在皇帝打压之下,差事频频出错。
一些摸清皇帝心思的大臣,在朝堂之上出言太子不堪大任,提出废除太子。
随着更多大臣明白皇帝心思,那些围在太子身边的朝臣,渐渐远离。
太子怎么甘心?
被逼急了的他,选择联系草原部落,将边防图和巡查路线告知草原部落。
以送出去两城为交易,让草原部落进军边防,将镇国公调往边关。
事情很顺利,镇国公以及镇国公世子公子都去了边关。
太子便联络死忠,围了皇宫,企图逼宫让位。
调令军队护驾的兵符在皇帝手中,无符不得调兵,现在围了皇宫,消息送不出去,无人前来救驾,皇城的下个主人也就是他了。
太子通敌,就是为了调离镇国公众人。
镇国公掌管云家军,声望高,即便是没有兵符,也能紧急调来军队护驾。因此镇国公就是造反的变数,将人调离是最合适的做法,连带镇国公三位在军中的公子一起调走。
皇帝知晓此事吗?
他作为在位三十几年的一国之主,对皇城的控制就不是太子预测的那么一些,太子有所行动之时,他就知晓。
但是皇帝心中忌惮太子,连续几年打压太子,可太子在民间的声望还是那么盛。想要彻底解决了太子,只有将计就计。
因此镇国公在边关厮杀的时候,皇城也是波涛汹涌。
有一国太子提供的布防图,镇国公一时不察,踏入敌军陷阱,死伤惨重。
镇国公察觉到事情不对,改变策略,艰难赢下战事,揪出奸细,顺藤摸瓜查到真相。
在运送奸细回京之时,旧伤复发,死在了路上。
而皇城这边,太子围宫,皇帝将计就计将太子抓住,太子见大势已去,欲撞柱而亡。
或许是太子的控诉,也有可能是他最后的决绝,牵引了皇帝最后一点儿内疚之情,请来御医救治。太子脑子受创,醒来之后心智犹如幼儿。
皇帝看着满心满眼都是自己这个父亲的太子,心中不忍,废了太子之位,将之圈禁在王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