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众人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忙碌而高效,键盘敲击声、电话沟通声、讨论声此起彼伏,却乱中有序,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方向。
周惟清和夏云州又低声交流了几句,才各自离开。周惟清回到自己办公室,门口已经有几个局的负责人在等候请示工作,瑞康项目带来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显现。
整个县委县政府都因为瑞康项目的重大进展而高运转起来。周惟清作为项目主导领导,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他需要频繁召集相关部门开会,协调资源,解决前期准备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要亲自审核各项准备材料。
姜南星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她负责的技术资料包内容庞杂,需要对接自然资源局、水务局、农业局、人社局、电力公司、交通局等多个部门获取最新数据和文件,还要进行整合、分析、校对。她几乎每天都加班到深夜,办公室的灯总是最后几盏熄灭的之一。
虽然同在一栋楼,但周惟清和姜南星在这段紧张的准备期里,见面的次数反而比之前更少。偶尔在走廊擦肩而过,也只能匆匆交换一个眼神,那眼神里有鼓励,有关心,有“一切尽在不言中”的默契。有时深夜,周惟清结束会议回到办公室,看到对面姜南星办公室还亮着的灯光,会默默驻足片刻,然后去一条简短的短信:“早点休息,别太累。”姜南星的回复通常也很简短:“知道了,你也是。”或者“资料快整理完了,放心。”
这种忙碌,带着一种充实的甜蜜。他们都知道,彼此正在为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未来而努力奋斗。这种并肩作战的感觉,越了儿女情长,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灵魂共鸣和精神支撑。
这天下午,姜南星正在电脑前核对一份数据,手机响了,是周惟清打来的。
“南星,现在方便吗?来我办公室一下,关于技术资料包有几个细节需要和你当面确认一下。”周惟清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很温和。
“好的,周县长,我马上过来。”姜南星保存好文档,拿起笔记本和笔,快步走向周惟清的办公室。
敲门进去,周惟清正坐在办公桌后,面前摊开着几份文件。他示意姜南星坐下,将一份材料推到她面前。
“这里,关于污水处理配套的方案,需要再细化一下。瑞康对环保要求极高,我们必须给出让人放心的答案。”周惟清指着文件上的一处,神情专注。
姜南星倾身过去,仔细看着,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现有的规划是基于通用标准,我们可以联系环保局,针对果蔬加工废水的特点,做一个更专业的预处理和接入城市管网的可行性分析……”
两人就几个技术细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工作状态下,他们都收敛了私人情感,完全投入到专业问题的解决中。周惟清思维缜密,善于抓住关键;姜南星专业知识扎实,总能提出建设性意见。这种工作上的默契,让他们彼此欣赏,也使得沟通异常高效。
问题讨论完毕,姜南星合上笔记本,准备离开。周惟清却叫住了她。
“等一下。”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给姜南星倒了杯水,递给她。窗外,夕阳正在西沉,天边染上一片瑰丽的橘红色。
“这几天,辛苦你了。”周惟清看着她,目光里带着不易察觉的疼惜。她看起来清瘦了些,但眼神依旧明亮坚定。
“还好,工作推进得比较顺利。”姜南星接过水杯,水温透过杯壁传到掌心,暖暖的。
“瑞康这件事,压力很大,但也是最好的机会。”周惟清望向窗外的晚霞,声音低沉,“成功了,英林就能真正走上产业振兴的快车道。”
“我们一定能成功。”姜南星语气坚定,充满了信心,“有你在前面领着,有大家一起努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周惟清转过头,深深地看着她。夕阳的金辉洒在她侧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那份专注和坚定,让他心弦微动。他想起李总特别表扬她的那份报告,想起她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交流时的真诚,想起她在专业问题上的执着……这个女子,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是照亮他严谨甚至有些灰暗政治生涯的一颗明星,不仅温暖,更给予他方向和力量。
“嗯。”他轻轻应了一声,千言万语,化作一个信任的眼神。“回去路上小心。资料包最后定稿前,再给我看一眼。”
“好。”姜南星点点头,放下水杯,“那我先回去了,还有些数据要处理。”
她转身走向门口,手触到门把手时,身后传来周惟清的声音:“南星。”
她回头。
“别忘了吃饭。”他叮嘱道,语气是寻常的关切,却比任何情话都更让她心动。
“你也是。”她微微一笑,开门走了出去。
三天(端午节前一天):心照不宣的约定
节前最后一天,各项工作进入了最后的冲刺和收尾阶段。气氛虽然依旧紧张,但已经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下午,周惟清和夏云州一起到中心检查准备工作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