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从仙剑开始修仙 > 第26章 凡境三转铸就根基(第1页)

第26章 凡境三转铸就根基(第1页)

蜀山初悟:凡境三转铸根基

第一章:清玄峰上的第一课

清玄峰的晨雾带着草木的清香,楚根跪在青石板铺就的大殿里,望着前方端坐于蒲团上的老者。老者须皆白,身着洗得白的灰袍,手里摩挲着一串木质念珠,气息平淡得像山间的溪流,却让楚根的通脉境内力都忍不住微微震颤——这是真正的“返璞归真”。

“楚根,”清玄长老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落在殿内每一个角落,“你可知,为何让你拜入我门下?”

楚根低头:“弟子不知。”

“因为你闯剑梯时说的那句话。”长老缓缓睁开眼,眸中似有星光流转,“‘道无定法,适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道’——我蜀山千年,最缺的就是这份不墨守成规的念头。”他抬手一挥,一本泛黄的竹简落在楚根面前,“这是《蜀山武道筑基法》,与寻常修仙法门不同,重肉身,培元气,你且拿去,先过‘凡体三境’再说。”

楚根接过竹简,入手微沉,上面用朱砂写着三个大字:养气、锻体、培元。翻开第一页,字迹古朴,却字字珠玑:“凡体者,修仙之基也。气不养则虚,体不锻则弱,元不培则散。三者缺一,终难窥大道……”

“长老,”楚根忍不住问,“这与弟子之前练的武道,似乎……”

“相通之处,在于炼体;不同之处,在于融灵。”清玄长老打断他,“你以前的武道,是‘夺天地之气养己’;我蜀山筑基法,是‘融天地之气入己’。一字之差,天壤之别。”他指了指窗外的云海,“你且去‘静心坪’打坐三月,先学会‘感应天地元气’,再谈修行。”

楚根捧着竹简退下,心里翻起惊涛骇浪。“夺”与“融”,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像两把钥匙,打开了他对力量本质的新认知。

静心坪在清玄峰的半山腰,是块丈许见方的青石台,四周长满了能宁神静气的“忘忧草”。楚根按照长老的吩咐,盘膝坐在石台上,闭上眼,试着运转《蜀山武道筑基法》的入门心法。

起初,他习惯性地想用暗劲牵引气息,却现丹田内的内力变得滞涩——蜀山心法讲究“无为”,像平静的湖面倒映月光,而不是用勺子去舀。楚根连忙收敛起国术的刚猛,让心神放空,像块无知无觉的石头。

不知过了多久,当第一缕晨光落在他脸上时,他忽然“感觉”到了什么——空气里漂浮着无数细微的光点,有的带着暖意(火行元气),有的带着湿润(水行元气),有的带着厚重(土行元气),它们像顽皮的孩子,在他周围跑来跑去,却对他体内的内力敬而远之。

“这就是……天地元气?”楚根心中一动,试着按照心法所说,让内力变得像海绵一样柔软。果然,那些光点迟疑了一下,开始小心翼翼地靠近,有的甚至钻进了他的毛孔,带来一阵酥麻的痒。

这便是“养气境”的入门:感应元气,接纳元气。

接下来的三个月,楚根每天都在静心坪打坐。他不再刻意控制,只是让心神与天地共鸣,像老农等待雨水滋润土地。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元气愿意亲近他,顺着毛孔钻进体内,与他的内力交融——内力不再是纯粹的武道真气,开始带上了天地元气的清灵。

清玄长老偶尔会来看他,每次都只是站在远处,看一会儿就走。直到第三个月末,他才走到楚根面前,用念珠轻轻敲了敲他的眉心:“气已养足,可入‘锻体境’了。”

楚根睁开眼,眸中清亮如洗。他能清晰地“看到”体内流淌的内力,比三个月前浑厚了近一倍,且带着淡淡的七彩光晕——那是吸收了多种天地元气的证明。

“锻体,需用‘淬体池’。”长老转身向峰顶走去,“那里的池水,是用百年灵草和地脉元气熬制而成,能助你打磨肉身,让凡体更能容纳元气。”

第二章:淬体池中的凡骨生晶

淬体池在清玄峰的后山,是个丈许见方的石池,池水里翻滚着白色的气泡,散着浓郁的药香和土行元气特有的厚重感。楚根刚走近池边,就感觉皮肤一阵刺痛,那是池水中蕴含的霸道元气在“考验”他的肉身。

“脱了衣物,进去。”清玄长老站在池边,手里拿着一个玉瓶,“记住,用《蜀山武道筑基法》引导元气冲刷肉身,不可用你以前的暗劲抵抗,否则会伤及筋骨。”

楚根依言走进池中,刚没到胸口,就痛得差点喊出声——池水里的元气像无数根细针,钻进他的皮肉、筋骨,甚至骨髓,仿佛要把他的身体拆解开再重新拼凑。这比穿二百斤铁甲练拳痛十倍,比暗劲冲脉时的撕裂感更磨人。

“放松,让元气进来。”长老的声音像定心丸,“你以前练的国术,让肉身如铁;现在要做的,是让这铁变成能吸住元气的磁石。”

楚根咬紧牙关,强忍着剧痛,运转心法。他让内力在经脉中平缓流动,像温柔的溪流,引导着池水中的元气,一点点渗透进肉身的每一个角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流到皮肤时,他能感觉到粗糙的毛孔在收缩,变得细腻,却更有韧性,像蒙上了一层细纱,能过滤驳杂的元气;

流到肌肉时,那些被国术锤炼得如钢似铁的肌肉纤维,在元气的浸泡下,开始变得更有弹性,像被淬炼过的精钢,刚柔并济;

流到骨骼时,最痛的时刻来了——元气钻进骨头缝,像在打磨顽石,将里面的“杂质”一点点逼出来,顺着汗水排出体外,池水渐渐变得浑浊。

“这是在‘换骨’。”清玄长老打开玉瓶,往池里滴了三滴金色的液体。液体入水即化,化作无数金色的丝线,钻进楚根的骨骼里。

楚根只觉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骨骼的剧痛减轻了许多,反而生出一种酥麻的痒。他能“看”到自己的骨头在金色丝线的滋养下,表面竟泛起了一层淡淡的玉色光泽——那是凡骨开始向“灵骨”转化的征兆。

淬体池的修行,每天一个时辰,却比打一天铁还累。楚根每次从池里出来,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浑身脱力,皮肤上布满了细密的血珠,那是被元气逼出的杂质。但他不敢懈怠,每次休息半个时辰,就会去静心坪打坐,用天地元气补充消耗,同时运转国术的“易筋经”,配合蜀山心法,让肉身更快地适应元气的冲刷。

他现,国术的“虎豹雷音”在淬体时格外有用。当元气冲刷到难以渗透的筋膜时,他会用暗劲震动丹田,出低沉的雷音,震得筋膜微微松弛,让元气能顺利进入。这种“主动配合”的法子,比单纯靠池水温养快了一倍,连清玄长老都忍不住点头:“善用己长,是为智。”

三个月后,楚根再次走进淬体池时,池水已经不再刺痛他的皮肤,反而像温水一样舒适。他的肉身生了惊人的变化:

皮肤白皙却坚韧,用剑轻划,只会留下一道白痕;

肌肉线条流畅,看似不粗壮,却蕴含着爆炸性的力量,能轻易举起千斤巨石;

骨骼更是隐隐泛着玉色,运转内力时,能听到细微的“嗡鸣”,那是骨与气的共鸣。

“锻体境成。”清玄长老看着他,眸中闪过一丝赞许,“你的肉身,已能承受筑基期的元气冲击。接下来,便是‘培元境’。”

第三章:培元境里的气海生波

培元境,是凡体三境的最后一关,也是最关键的一关——将体内的“气”与“元”融合,在丹田筑成“气海”,为日后的筑基打下根基。

清玄峰的藏书阁里,楚根捧着《蜀山元气论》,看得入了迷。书上说,天地元气分五行,人身元气应五脏,五行相生,则元气流转不息;五脏调和,则气海稳固充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