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小子,真是个狠人。”老王递过一瓶“活血丹”,语气复杂,“当年我练这手时,痛得三天没下床。”
楚根接过丹药,服下后笑道:“比起锻剑时被铁水烫伤,这点痛算不了什么。”
他说的是实话。锻剑十年,他早已习惯了痛苦与忍耐,这种“可控的痛苦”,在他看来,就像剑坯在灵火中淬炼,虽然煎熬,却是成器的必经之路。
此后,剑气淬体成了楚根每日的必修课。他从一丝剑气开始,慢慢增加剂量,从只敢冲刷手臂经脉,到能让剑气在全身流转一周。
过程依旧痛苦,但他找到了减轻痛苦的法子:
他将五行法力融入剑气,用木行的生机修复受损的经脉,用水行的柔韧缓冲剑气的锋锐;
他将性命双修的感悟融入其中,让神魂与肉身同步承受,用“性”的坚韧滋养“命”的痛苦;
他甚至将锻剑的节奏融入呼吸,呼气时引剑气流转,吸气时让肉身修复,一呼一吸,如打铁般张弛有度。
三个月后,楚根的肉身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凡体圆满的基础上,他的皮肤泛着一层淡淡的玉色光泽,寻常刀剑难伤;肌肉线条更加流畅,充满了爆力,却又不失灵活性;骨骼更是坚硬如玄铁,运转先天真气时,能听到清晰的“鸣玉”之声。
更重要的是,他的经脉被剑气拓宽了数倍,法力流转的度比以往快了三成,施展法术与剑术时,更加得心应手。
一次,在万兽谷遭遇一头七阶“玄甲熊”。这妖兽皮糙肉厚,寻常灵兵都难以破防。楚根没有动用剑气攻击,只是运转肉身力量,一拳砸在熊的胸口。
“砰!”
玄甲熊出一声哀嚎,倒飞出去,胸口的坚甲竟被砸出一个浅坑,口吐鲜血。
同行的弟子目瞪口呆:“楚师兄,你这肉身……比妖兽还猛?”
楚根笑了笑,没有解释。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拳的力量,不仅来自肉身的锤炼,更来自剑气淬体后,融入血肉的锋锐之意——那是一种“无坚不摧”的意志,能让力量穿透防御,直抵核心。
剑气淬体的另一个意外之喜,是让他的“气御之术”也精进了不少。肉身与天地元气的连接更加紧密,驾驭元气时,少了滞涩,多了流畅,甚至能让剑气附着在周身,形成一道无形的“剑罡”,防御效果远普通法术。
有次在交易坊,一个心术不正的内门弟子见楚根孤身一人,想抢夺他刚换来的“星髓”。那弟子偷袭时,一道火球术直扑楚根后心,却在触及他周身时,被一层无形的剑罡挡住,“嗤”的一声化为灰烬。
楚根回头,眼神冰冷,周身剑罡微微波动,带着刺骨的锋芒。那内门弟子吓得脸色惨白,转身就跑,再也不敢造次。
“剑气淬体,不仅强肉身,更养锐气。”楚根感受着周身若有若无的剑罡,心中明悟。这种锐气,是从无数次痛苦淬炼中诞生的,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定,是蜀山剑道“宁折不弯”的真谛。
第三章:剑气化形,百变锋芒
楚根的剑气,在千锤百炼中,渐渐摆脱了“锋芒”的单一形态,开始朝着“化形”的方向展。
《蜀山剑经》有云:“剑气三重境,一为锋,二为形,三为意。”锋是基础,形是变化,意是巅峰。当剑气能随心意化出各种形态时,才算真正掌握了第三重境界的精髓。
这一日,楚根在演武场练习“剑气化形”。他手持清风剑,周身环绕着数十道青色的剑气,这些剑气不再是单纯的锋芒,而是随着他的心意,不断变幻形态:
时而化作漫天剑雨,密密麻麻,笼罩数丈范围;
时而化作一道剑网,经纬交错,封锁所有退路;
时而化作一柄巨剑,厚重如山,带着镇压一切的威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时而化作一条剑鞭,柔韧如丝,可缠绕,可抽击。
“楚师兄这剑气,也太神了吧!”演武场边围满了弟子,个个看得目瞪口呆。
寻常弟子能凝练出一道剑气就不错了,楚根却能同时操控数十道,还能变幻形态,这等控制力,简直闻所未闻。
“看那剑雨!”有弟子惊呼。只见楚根心念一动,漫天剑雨突然转向,避开了场中用来标记的木桩,却精准地斩断了木桩上悬挂的丝线——丝线细如丝,比木桩难斩百倍,却被剑雨斩得干干净净,木桩毫无损。
这便是“剑气化形”的关键:不仅要变形态,更要精准控制,做到“指哪打哪,收放自如”。
楚根能做到这一点,得益于他多方面的积累:
锻剑时练出的“入微控制力”,让他能精准操控每一道剑气的轨迹;
心灵窥径境的“念起即觉”,让他能同时处理数十道剑气的变化,不生错乱;
五行法术的“循环之道”,让不同形态的剑气之间能相互转化,生生不息。
他甚至能将五行法力融入剑气,让剑气带上五行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