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从仙剑开始的聊天群 > 第85章 珠蕴水脉法则初显(第1页)

第85章 珠蕴水脉法则初显(第1页)

水灵归心,上善若水证大道

第一章珠蕴水脉,法则初显

仙灵岛的水月宫深处,藏着一口千年不涸的古井。井壁爬满了青苔,井水却清澈如镜,倒映着穹顶的琉璃灯,泛着细碎的银光——这里,便是水灵珠的藏匿之地。

楚雄踏着石阶走入井台时,赵灵儿正踮着脚尖,往井里张望。少女已随李逍遥离开数月,此番是受他暗中指引,借故返回仙灵岛取一样“能护佑苍生”的宝物。见楚雄现身,她眼睛一亮:“师父!您说的宝物,就在这井里吗?”

楚雄颔,目光落在古井深处。元神之力穿透水面,触及到一团温润的蓝光——那便是水灵珠,上古女娲补天时遗留的五灵珠之一,蕴含有天地间最本源的水之法则。三千年灵肉合一的修行,让他对元素法则的感知远常人,此刻隔着井水,仍能清晰地“看”到珠子里流转的水脉纹路,如同天地初开时的江河图谱。

“下去取吧。”楚雄轻声道,指尖弹出一缕元神之力,在水面上画出一道符文。符文沉入水中,井水自动分开一条通道,露出井底的淤泥——水灵珠正静静地躺在淤泥中央,蓝光透过泥水,在石壁上投下摇曳的光影。

赵灵儿依言潜入水中,很快便捧着水灵珠浮了上来。珠子约莫鸽卵大小,触手冰凉,却又隐隐透着暖意,蓝光在她掌心流转,竟与她体内的女娲之力产生了共鸣,让她手腕上的护魂佩都微微烫。

“好神奇的珠子。”赵灵儿惊叹着,将水灵珠递给楚雄,“师父,这就是您说的‘能护佑苍生’的宝物吗?”

楚雄接过水灵珠,指尖轻抚过珠面。刹那间,一股磅礴的水之法则涌入他的元神——那是比仙灵岛灵脉更本源、比东海浪涛更浩瀚的力量,里面藏着雨水滋润万物的“生”,藏着洪水吞噬一切的“灭”,藏着溪流绕石而行的“柔”,藏着冰川压垮山峦的“刚”。

“这是水灵珠,”楚雄的声音带着一丝震颤,元神道印中的幽精魂之力自动运转,将涌入的法则信息分类、解析,“蕴含着天地水脉的本源,能引动四海之水,亦可滋润寸草不生的荒漠。”

他能感觉到,自己体内的水性灵力(灵肉合一后,肉身本能与元神之力交融衍生的属性)正在与水灵珠产生共振。以往修行《太玄经》时,他对水之法则的理解仅限于“柔能克刚”,此刻在水灵珠的映照下,才现那不过是皮毛——真正的水之法则,是“生灭一体”“刚柔并济”,是能随境遇变化而无形无状的“自在”。

“师父要将它带在身边吗?”赵灵儿问道,她能感觉到珠子与师父之间的联系,仿佛那才是它真正的归宿。

“不,”楚雄将水灵珠还给她,指尖在珠面一点,一道蜀山符文融入其中,“它暂时由你保管。你的女娲之力与水灵珠同源,能更好地挥它的威力。但你要记住,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驾驭它的,从来不是力量,而是本心。”

赵灵儿郑重地将水灵珠收入锦囊,贴身藏好:“弟子记住了。”

楚雄看着她的动作,元神却已沉入对水之法则的感悟中。水灵珠虽在赵灵儿手中,但其蕴含的法则信息已被他的幽精魂记录,如同在元神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他能“看”到这颗种子正在生根芽,与他过往对“平衡”的道念交织,衍生出全新的感悟——水的平衡,不是静止的平,而是流动的和,是该涨时涨、该落时落的自然。

离开水月宫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雨滴落在楚雄的道袍上,没有四散,反而顺着衣纹汇聚成细流,在他指尖凝成一颗水珠。水珠悬在半空,时而化作利剑,锋芒毕露;时而化作圆盾,温润厚重;时而化作雾气,消散无形。

赵灵儿看得目瞪口呆:“师父,您这是……”

“是水灵珠给我的启示。”楚雄微微一笑,指尖的水珠化作一道水线,融入旁边的溪流,“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却能适应任何形态。修行之道,亦是如此。”

他知道,自己对水之法则的领悟,才刚刚开始。而这颗水灵珠,便是打开“上善若水”之门的钥匙。

第二章水灵咒成,万象皆水

接下来的三年,楚雄的修行重心转向了水之法则的炼化与运用。

他没有将自己困在仙灵岛,而是带着对水灵珠法则的感悟,游历四海。在长江的入海口,他看江水奔涌汇入大海,领悟“海纳百川”的包容;在昆仑的冰川下,他感受冰层中蕴含的磅礴压力,领悟“静水流深”的厚重;在西域的月牙泉,他观察泉水在沙漠中永不干涸的奥秘,领悟“以柔蓄势”的坚韧。

每到一处,他便将所见所感融入元神,与水灵珠留下的法则信息相互印证。渐渐地,他的元神中浮现出一套全新的法诀雏形——这法诀不同于蜀山现有的任何水系术法,它不依赖固定的咒语或手印,而是直接调动天地间的水之法则,随心而,随境而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将其命名为“水灵咒”。

最初的水灵咒,只能做到一些基础的控水之术:引溪水灌溉农田,化雨水熄灭山火,凝水汽滋润草木。但随着对法则的理解加深,咒法的威力越来越强。在东海之滨,他曾以水灵咒引动潮汐,击退试图登陆的海妖;在蜀中旱区,他曾化云布雨,让干裂的土地重现生机。

这日,他在洞庭湖上静坐,元神沉入湖水深处。湖底的水脉如同大地的血管,与长江、淮河相连,甚至隐隐触及南海的洋流。水灵珠留在赵灵儿身边,但它蕴含的法则已与楚雄的元神相融,此刻他闭上眼,便能“听”到方圆千里内所有水的声音——雨滴敲打着荷叶,鱼群搅动着水流,地下水在岩层中渗透……

“水无处不在,法则便无处不在。”楚雄的神念掠过一丝明悟。

他抬手结印,并非蜀山传统的法印,而是以手指模拟水的流动轨迹,时而蜿蜒如溪,时而奔腾如江。随着印诀变化,洞庭湖的水面开始旋转,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漩涡中心的水被压缩、提纯,竟化作一柄透明的水剑,悬浮在半空。

“去。”他轻喝一声。

水剑破空而去,斩向湖心的一块礁石。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水剑与礁石接触的瞬间,便化作无数细小的水流,顺着礁石的纹路渗透进去,随后轻轻一震——整座礁石竟从内部崩解,化作粉末融入湖水,连一丝痕迹都未留下。

这便是他开创的水灵咒的妙处:以水之柔,破万物之刚;以水之渗透,攻敌之不备。不同于寻常术法的“力敌”,而是“顺势而为”,如同水流绕石,看似退让,实则早已找到制胜的契机。

他并未止步于此。元神中,水灵珠的法则信息与他“平衡”的道念进一步交融,让他对“上善若水”有了更深的理解。“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并非指水的懦弱,而是指水的“无私”与“包容”——它滋养万物,却不索取回报;它顺应地势,却能改变地形;它看似柔弱,却能承载舟船、冲刷山岳。

这种理解反映在水灵咒上,便是咒法的“生生不息”。一次,他在救治被瘟疫侵袭的村落时,现井水已被污染,村民饮后纷纷病倒。楚雄没有直接净化井水,而是以水灵咒引动地下的活水,让新的泉水涌入井中,同时将污水引入农田,灌溉出一片解毒的药草——既解了燃眉之急,又化废为宝,正是“水利万物”的体现。

蜀山的长老们听闻他的事迹,纷纷赞叹:“楚长老的水灵咒,已越术法的范畴,近乎天道。”

楚雄却只是平静地说:“我不过是跟着水在学。水教会我,强大不是征服,而是滋养;智慧不是强硬,而是变通。”

他的水灵咒,在“攻”与“守”、“生”与“灭”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这平衡,正是水之法则的精髓,也是他“平衡”道念的具象化。而这一切,都源于水灵珠带来的启示——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水的本质,也照见了道的真谛。

第三章法则归一,上善之境

让楚雄的水之法则真正达到圆满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水劫”。

那年,南海海底的“地脉水眼”突然失控,无尽的海水裹挟着海底淤泥与戾气,形成一道贯通天地的水龙卷,一路向北,所过之处,岛屿沉没,沿海城镇被淹没,无数生灵流离失所。

更可怕的是,水龙卷中蕴含的戾气污染了海水,接触到的生灵轻则昏迷,重则异化,变成失去理智的水怪。蜀山与沿海门派联手抵御,却始终无法靠近水龙卷的核心——那里的水压与戾气,足以撕碎元婴境修士的肉身。

“必须有人进入水龙卷中心,重新封印地脉水眼。”掌门在议事时沉声道,目光扫过众长老,“但水眼周围的法则紊乱,寻常术法根本无法抵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