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的台灯将光线聚成一团,落在凌薇摊开的笔记本上,笔尖悬在纸面上方,迟迟没有落下。星辉石能吸收外界能量的猜想,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她心中激起层层涟漪——有找到希望的狂喜,更有对未知风险的谨慎,两种情绪在她眼底交织,像夜色中闪烁的星火,忽明忽暗。
她闭上眼,火灾现场的画面在脑海中清晰回放:短路电弧爆鸣时迸射的火花,像愤怒的闪电;高压气体喷射的嘶吼,带着撕裂空气的力量;冷热交替时升腾的白雾,裹着刺骨的凉意……这些剧烈的能量转换场景,此刻都成了她探寻真相的“线索碎片”,在记忆里反复拼凑、拆解。
“能量形式、转化率、强度……”她在纸上写下这三个关键词,字迹力透纸背,像在给自己立下目标。星辉文明的知识库中,确实记载过特殊晶体吸收能量的案例,可星辉石的属性远普通晶体,像一块藏着无数秘密的黑匣子,没人知道它真正的“能量胃口”。
直接复刻火灾现场?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凌薇立刻掐灭。那无异于在自己房间里点燃炸药,风险太大,且能量释放毫无规律,根本无法控制变量,稍有不慎,不仅会暴露秘密,还可能引火烧身。她需要一个更安全、更可控的“能量源”,像为精密仪器寻找适配的电源,既不能过载,也不能不足。
目光扫过房间角落那台老旧电炉,金属外壳上的锈迹像岁月的斑点。电能转化为热能?这是最基础的能量形式,可效率太低,热辐射像四散的蒲公英,难以集中作用于星辉石,恐怕连让它“打个哈欠”都不够。高压、低温、瞬间放电……这些更有效的方式,却需要特殊设备支撑,以她现在的身份,任何异常的设备申请,都会像黑暗中的灯塔,立刻引来组织的关注。
凌薇放下笔,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上的裂纹轻轻叹气。希望明明就在眼前,却像隔着一层磨砂玻璃,看得见摸不着。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在这个时代,连探索一块矿石的秘密,都要步步为营,如履薄冰。
第二天的引信小型化电路讨论会,凌薇坐在角落,心思却像断线的风筝,飘回了昨晚的实验筹划中。工程师们争论的声音像背景音,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直到有人叹息“要是有更小、更快的电子开关就好了”,这句话才像一把钥匙,猛地打开了她思绪的闸门。
“电子开关……快通断……控制电弧……”凌薇无意识地重复着,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小型化、可控的电火花!这不正是她苦苦寻找的“安全能量源”吗?比起火灾现场那失控的短路电弧,实验室里的小型电火花,就像温顺的小猫,既能释放能量,又能被牢牢掌控!
她猛地回过神,心脏“咚咚”狂跳,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嘴角勾起一抹自然的弧度,状似随意地看向王副主任:“王主任,不知道所里有没有那种……学生做物理实验用的感应圈?就是能产生小电火花的那种。我之前在一本旧书里看到过,用电火花检测金属杂质的方法,说不定对分析电路触点材料有帮助。”
她再次搬出“旧书”“启”这两个屡试不爽的“保护壳”,将真实目的藏在对工作的“思考”之下,像给秘密裹上了一层糖衣,既不会引起怀疑,又能顺理成章地拿到设备。
王副主任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她会突然关注起物理实验设备,但对凌薇的“奇思妙想”早已见怪不怪。他挠了挠头,回忆道:“物理实验室好像有台老鲁姆科夫感应圈,以前用来做演示实验的,不知道还能不能用。我让人去找找,要是能修好,就给你送过去。”
凌薇压下心中的狂喜,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感激:“太谢谢您了王主任,要是能用,说不定真能帮上忙。”只有她自己知道,这台感应圈,对她而言不是“可能帮上忙”,而是解开星辉石秘密的关键钥匙。
下午,一台落满灰尘的鲁姆科夫感应圈被送到了宿舍,金属部件上的锈迹像岁月的勋章,却掩盖不住它完好的核心。送设备的小战士还贴心地带来了备用零件和绝缘工具,笑着说“王主任特意交代,让您有需要随时找我们”。
凌薇接过设备,指尖触到冰冷的金属外壳,心中既有感激,又有一丝警惕。组织的“高效”和“配合”,像一张温柔的网,既给了她便利,也时刻提醒着她——她的每一个需求,都可能被记录在案,成为观察她的“素材”。
夜幕彻底降临,凌薇确认门窗锁好,窗帘拉严,才在书桌上布置起简易实验台。感应圈接通电源,电流通过线圈,出轻微的“嗡嗡”声,像沉睡的昆虫苏醒。她小心地调整两个电极的间隙,蓝色的电火花在电极间跳跃,出“噼啪”的轻响,光芒虽弱,却像黑暗中跳动的精灵,充满了希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星辉石被放在绝缘垫上,距离电火花仅一厘米。凌薇屏住呼吸,将精神力高度集中,像雷达般捕捉着星辉石的每一丝变化。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时间像被拉长的橡皮筋,每一秒都格外漫长。星辉石依旧冰冷,像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毫无反应。
难道猜错了?失望像潮水般涌上心头,凌薇的指尖微微凉。是能量形式不对,还是强度不够?她咬了咬牙,小心翼翼地将电极间隙调大了一点。
“噼——啪!”
更粗、更亮的电火花瞬间迸,蓝白色的光芒照亮了凌薇的眼眸。就在这一瞬间,她清晰地感知到,星辉石内部那近乎枯竭的能量场,竟极其微弱地波动了一下!像沉睡的湖面被投入一粒细沙,泛起一丝转瞬即逝的涟漪,却真实得不容置疑!
有效!真的有效!凌薇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膛,她强忍着欢呼的冲动,继续维持着电火花的刺激。那微弱的波动持续着,像即将熄灭的烛火被微风轻轻吹动,虽然没能壮大,却也不再是之前的死寂。
半个多小时后,感应圈开始烫,凌薇才恋恋不舍地关闭电源。星辉石重新恢复平静,但她能清晰地感觉到,内部那丝微弱的活性被保留了下来,像种子在土壤里悄悄扎根,不需要外界刺激,也能维持极低水平的“苏醒”状态。
凌薇握紧星辉石,指尖传来的微弱温热,像一束光,照亮了她探寻真相的道路。这一步虽然微小,却是她来到这个时代,在星际使命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凌薇沉浸在实验成功的喜悦中,丝毫没察觉,宿舍楼下的阴影里,一道目光正透过窗户,牢牢锁定着她的房间。刘启明收起手中的望远镜,镜片反射着冰冷的月光,他转身离开,脚步轻得像猫,没有惊动任何人。
回到办公室,刘启明摊开笔记本,笔尖在纸上飞滑动,一份关于凌薇的详细报告渐渐成型。从提出材料快评估方法论,到解决特种钢冶炼难题,再到火灾中异常冷静的表现,最后到索要感应圈的“怪异”要求,每一个细节都被记录在册,像一幅完整的“观察画像”。
“目标人物展现出跨领域、高深度的技术洞察力,其知识体系与现有教育背景、人生经历完全不符,存在重大疑点。行为模式矛盾:一方面积极为研究所贡献技术,推动项目进展;另一方面存在无法解释的个人行为(如索要无关实验设备),疑似在进行秘密研究。”
刘启明的笔尖顿了顿,继续写道:“综合评估,目标人物能力价值极高,对国防军工研有重要推动作用,但潜在风险同步提升。建议:一、提升其保密权限与安全保护等级,将其纳入核心技术人才库;二、对其知识来源的背景调查转入隐蔽阶段,避免打草惊蛇;三、安排高级专家,以‘技术交流’名义对其进行非正式心理与技术评估,进一步探明其知识边界与思维模式。”
报告写完,刘启明通读一遍,确认无误后,通过保密线路送给了上级。他知道,这份报告一旦被批准,对凌薇的策略将从“观察使用”彻底转向“控制使用”,而那场看似普通的“技术评估”,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深度试探”。
第二天清晨,凌薇还在梳理昨晚的实验数据,王副主任就敲响了宿舍门。他脸上带着奇怪的神情,既有几分恭敬,又有一丝难以言喻的郑重,像在传递什么重要消息。
“凌顾问,有个事跟你说一下。”王副主任压低声音,凑近了些,“下午所里要开个内部技术研讨会,规格挺高的,是关于未来电子计算机展方向的设想性讨论。李书记和上面来的领导都点名了,希望你也能参加,听听你的看法。”
“电子计算机?”凌薇的心猛地一跳,像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这正是她之前碰壁的领域,也是她渴望突破的“时代壁垒”。高层突然邀请她参加这种级别的研讨会,绝非偶然。
这像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让她接触计算机领域的核心专家,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可能推动这个时代的技术进程。可更像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那场“设想性讨论”,很可能是针对她的“知识测试”,而那位从未露面的“高级专家”,或许就是来评估她的人。
答应,意味着要在更高层级的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异常”;拒绝,又会错失接触核心领域的机会,甚至可能引起组织的怀疑。凌薇的大脑飞运转,像在走一盘凶险的棋局,每一步都关乎生死。
最终,她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平静的笑容:“好,我一定准时参加。能和专家们交流学习,是我的荣幸。”
她知道,这场研讨会,不仅是对她技术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她身份秘密的“终极试探”。她必须全力以赴,像走钢丝般在“展露能力”与“隐藏秘密”之间找到平衡,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凌薇的脸上,她的眼神坚定,却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新的考验,已悄然拉开序幕。
喜欢七零军工席夫人请大家收藏:dududu七零军工席夫人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