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古代围观日常 > 第613章 狂诗(第2页)

第613章 狂诗(第2页)

百姓们笑得前仰后合。

地里的农夫说,“娘嘞,做诗瞧着也挺简单嘛。”

屠夫语气一乐,“这诗好记,反正看两遍我也会了。”

东汉末年

曹植把这后世人写的打油诗念了一遍后,嘴角的弧度也越来越大。

“咳咳,通俗易懂。”

这一楼还有人回复楼主,表示‘连曹子建都写不出来。’

他想说,自己的确写不出来。

{网友二:莫得月亮乌鸦嚎,船上硬是睡不着。远处好像有座庙,半夜破钟还在敲。}

宋元明清的读书人们呆了呆,这好像有点似他们熟悉的《枫桥夜泊》吧。

张继现在其实是不太敢认。

说是自己的诗吧,好像也不是自己的诗,把他都整不会了。

百姓们就不考虑这些了,街头巷尾都是肆意的笑声。

刘晓希笑累了,也不忘给祖辈们解释。

“其实吧,网友的灵感应该是来自唐朝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原诗写的是:月落乌啼”

张继的表情一脸欣慰,有一种看自家孩子的感受。

各朝老百姓们听完原诗的感受就是,这诗文雅,至于后世人写的,嗯,直白。

寒山寺的僧人们面上还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心里默默流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明明在原诗里,他们的寺庙还没有啥,结果到了后世人改编的诗句中,咋就那么可笑呢。

不过好消息就是张继的诗传到后世了,他们的寒山寺的名气也更高了。

{网友三:山秃不见鸟,路空没人跑。江中有条船,船上钓鱼佬。}

在历朝历代的人们被逗笑之际。

柳宗元总感觉哪里不太对,但又怀疑是自己感觉错了。

想了想,他笑了笑,感慨自己还真是一惊一乍的。

偏偏现代时空,刘晓希笑完了,说道:“这诗的灵感应该也是来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原诗是:千山鸟,这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期间写的。”

听到这番解释的柳宗元,捂了捂胸口,合着还真是他的诗啊。

还不等他说什么,就见刘晓希又说话了。

她有些叹息的说,“很多人提到柳宗元,就会想起他和刘禹锡的友情。

刘禹锡也是唐朝的另一个大诗人,两人相差一岁。

虽然柳宗元出生名门大族,刘禹锡出生寒门,但两人的感情非常好,同时考中进士。

他们是工作上的最佳拍档,但因为永贞革新失败了,两人同时被贬官。

柳宗元长期抑郁,相比之下,刘禹锡就比较看得开。

在长期书信往来下,柳宗元在好友的感染下也变得豁达起来。

可是长期贬谪,导致柳宗元的身心健康出了问题,岁就病逝了。

刘禹锡为好友料理后事,写诗写文悼念他,并用了二十多年整理好友留下的遗稿。

他还将好友的小儿子收养,抚养长大。

这种友情穿越了千年,依旧感动后人。”

光幕下

有人在为两人的友情感慨,也有人在羡慕这种情谊。

李白笑着说,“人这一生,三两知己足矣。”

苏轼也说,“人啊,一个人的时候要好好生活,如果有好友,那自然更好。”

李世民一边高兴大唐的诗人多,心里也想知道这所谓的‘永贞革新’是怎么回事?

帝王们想不到什么朋友,朋友这种东西,于他们不存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