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古代围观的人叫什么 > 第609章 广州十三行(第2页)

第609章 广州十三行(第2页)

评论区也有不少人在吐槽的。

【我今天去拿货,,这让我拿回去怎么卖(图片)】

看着图片里那件外套,各朝老百姓忍不住捂住自己的荷包。

仅从图片上看,不管是款式还是设计,除了真心喜欢的,大部分人还真不愿意花大价钱去买。

况且商户的进货价就那么高了,零售价少说也得上千,还要预留给顾客讨价还价的空间。

【我刚从这里回来,档口的批价真的离谱,拿回去都不知道怎么卖】

各朝的小商贩们感同身受,毕竟进货价太高,自己要想赚钱,肯定要提价零售价,但卖价高了,有几个人会买呢?

【我去过,能看上的不便宜,便宜的看不上,还是网购吧】

百姓们比较理解这种心态,他们虽然看得上后世的尾货,但后世人看不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网购也挺好啊,不出门,下单了就能送到家。”

“网上买便宜,不合适也能退货,其实很方便了。”

现代时空

既然刷到了广州十三行的视频,刘晓希也讲起了十三行的历史。

“其实,在清朝时期也有广州十三行,是清朝对外贸易的牙行。

明朝时期的禁海、开海政策反复,清朝康熙二十四年重开了海禁,继而就有了垄断对外贸易的广州洋行,也就是广州十三行。

康熙年间,只要有洋人的船只抵达广州,就会被安排到十三行学习汉语。”

听刘晓希说起清朝十三行,除了清朝、民国的一些人外,其他朝代的普遍是不知道的。

不过如今明朝也开放了海禁,十三行大概率是要提前出现了。

康熙年间

广州一带的百姓们看了看光幕,再看看偶尔街上出现的洋面孔,说实话,大家之前都没把后世的广州十三行和他们时代的洋行联系在一起,因为差别太大了。

现代时空

刘晓希继续说,“乾隆时期,实行一口通商后,规定西洋船只能在广州通商。

‘行’并不是一个定数,有时候是个商行,有时候只有几个,多的时候达到几十个。

洋人的交易必须和十三行进行,如果绕过十三行,就会被认为是走私。

所以十三行垄断了贸易,可以随意提价。

清朝廷为什么这么做,也是因为十三行受海关衙门管理,朝廷从十三行收税。

十三行也有天子南库的称号。”

前面各朝君王,听着还蛮羡慕的,不过靠前的时代,就别想着做海上贸易了,生产力都跟不上。

明朝的君臣倒是听进去了。

明朝在商品经济上也有所展,加上海禁基本解除,海上贸易也会接踵而来。

很多政策方针都需要拿好主意。

朱元璋把这些交给器重的长子全权负责。

朱棣也交给了朱高炽。

父子俩简直一样样。

现代时空

刘晓希的话还在继续,“…当时的广州人,把洋人称为番鬼,日不落人叫红毛鬼,鹰酱人叫花旗鬼。

另外,十三行还给皇宫提供了大量的西洋货。

比如什么钟表、仪器、珐琅、玻璃器、八音盒等等。

光是在年,海关进贡的西洋钟表就达到了o件,谁让乾隆对西洋物太痴迷了,所以哪怕闭关锁国,还是留下了广州这一处通商口岸。”

光幕下

乾隆的表情微微尴尬,他现在就想让刘晓希闭嘴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