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三体》的故事才刚展开,尚未完全铺开宏大格局与高维哲思,
但也不至于输给《飞向月球》吧?
更何况《流浪地球》与《人工智能》可是压轴之作,
一个只排第五,另一个仅列第七。
何雨柱实在摸不透这届读者的心思。
不过他对投票结果倒很满意,
这说明其他作者——包括副刊上多数投稿——都获得了读者的认可。
《科幻世界·飞》不必像他前世那位童话大王般仅靠一人独撑。
文抄公这种事,何雨柱做一次也就够了。
若几十年后,大刘真找上门来,
质问为何始终活在他何雨柱的开创者阴影下,
他还真不知如何作答。
两周过去,
《科幻世界·飞》杂志已步入正轨。
第四期销量出炉,稳定在三千多万册。
何雨柱估摸这已是巅峰,再想突破难上加难:
一来科幻杂志受众本就有限,
二来五分钱的定价对许多人仍显高昂。
但何雨柱创办杂志本不为销量,即便热卖他也分文不取。
几十年后回,这段时日最赚钱的举措,
恐怕是为存放读者来信购买的四十多间宅子。
待这些房屋堆满后,
何雨柱早已征得杨厂长同意——
只要杂志社需要,轧钢厂将继续出资购房收纳投稿。
杂志社运转平稳后,
何雨柱将日常事务交由罗永建与娄晓娥打理,
只遇要事或难题时才需请示。
罗永建的加入尤为关键,
他勤恳投入,令何雨柱得以安心退居幕后。
连日忙碌确实让他倍感疲惫。
此外,刘岚与冉秋叶成长迅——
二人本在各自领域天赋出众,
借由杂志销量暴涨的机遇,
经高强度锤炼后皆获益良多。
最令人意外的是三大爷阎埠贵。
本不被看好的他,竟格外胜任审稿工作。
阅稿度远何雨柱,且心思缜密。
那份精于算计的脾性,反成审稿优势:
他会从情节、人物、创意等维度细致评分,
综合得出总分择优录用。
此法高效且不易埋没潜力佳作。
观察数日后,何雨柱直接提拔他任审稿组长。
小组扩充至十人,
阎埠贵终成管着十余下属的小领导,
每日干劲十足,逢人便叹事务繁忙。
二大爷刘海中见阎埠贵整日意气风,满心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