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吃完早饭,换上娄晓娥给他买的新衣服。
今天岳父岳母要去香江,他这个女婿自然得去送行。
要不是为了等他和娄晓娥的婚事,二老早就动身了。
行李早已备好,房子和带不走的物品都处理妥当,能卖的卖掉,剩下的交给娄晓娥打理。
娄父把现金全换成了金条和珠宝,还曾提出留给何雨柱一些,被他拒绝了——他现在不缺钱,反倒是岳父去香江开厂创业更需要资金。
京城国际机场,娄父娄母正与娄晓娥道别。
娄晓娥眼眶含泪,舍不得父母远行。
这一别,山高路远,再见不知何时。
“雨柱,晓娥就托付给你了。”娄父紧握何雨柱的手郑重说道。
“您放心,一切有我。”何雨柱郑重应下,又转头安慰娄晓娥:“别难过,以后咱们常去香江看他们。”
“是啊,别哭了,这是好事呀。”娄母笑着替女儿擦去眼泪。
“时间不早,我们该进去了。”娄父一向干脆,到点便带着娄母转身离去。
望着父母远去的背影,娄晓娥又落下泪来。
儿行千里母担忧,如今却是父母远行,女儿牵挂。
“怎么又哭啦?不是说好了以后常去看他们吗?”何雨柱连连宽慰,“放心,伯父伯母在香江会过得更好。”
送走岳父母,何雨柱让于师傅先把娄晓娥送回红星第三轧钢厂。
今天仍是工作日,杂志社事务繁忙,离不开她这位主编。
与此同时,《飞》科幻杂志的俄文版在战斗国销量持续攀升,何雨柱的名字随着“三体热”传遍战斗国各地——他也没想到,《三体》竟在异国引了如此巨大的反响。
连战斗国脑都在床头放着手抄版《三体》,睡前总要翻上几页。
o广播事故(第二更)
何雨柱听说这事时,心里直嘀咕:这位脑该不会把《三体》当成兵法来研究吧?
前些天婚宴上,罗永建还提起,杂志社接到战斗国翻译出版社的邀请,想请何雨柱去访问交流。
何雨柱哪有那个闲工夫?要学也该是他们来京城学。
如今《科幻世界·飞》上,何雨柱的五个故事里,除《三体》连载至五分之二,其余四部都已完结。
娄晓娥以笔名“大柱子”表的《飞向月球》也在前两期正式收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现在杂志上涌现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作者,作品都由读者投票选出,人气颇高。
不过这些故事多少都带着何雨柱风格的影子,模仿痕迹明显。
小学生罗浩的《月球背后的人》竟冲进了连载作品读者调查榜前三。
他进步神,稿子里不再出现拼音与,故事格局也越了早期的狭窄视角。
何雨柱亲眼见证他的成长,不禁感叹:真是天赋型选手。
他盘算着将来办一场作者见面会,亲眼见见这位厉害的小学生。
目前读者调查榜第一仍是《三体》。
自第五期起,它就稳坐榜,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拉越大。
读者逐渐意识到这部作品格局之宏大、立意之深远,远非同期其他作品能比。
《科幻世界·飞》的销量并未因何雨柱其他故事完结而下滑,反而被《三体》持续推高,有望突破四千万册。
罗永建建议趁热推出《三体》广播剧,但何雨柱认为时机未到——杜雨、陈潇潇团队尚不足以驾驭如此巨作,现有配音人手也不够。
倒是出单行本的时机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