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笃玉的这套说辞半真半假,既解释了她孤身上路的原因,也暗示了可能被家人遗弃的处境。
这种孤女被抛弃的故事最容易博取卢伯这类善良老人的同情了。
卢伯看着她瘦小单薄的身子,被雨淋透的宽大旧衣裙,额前那厚厚的齐刘海和土气的双辫,一个破包袱丢在地上。
再听了她这番话,眼中顿时充满了怜悯…哎…
他活了大半辈子,经历过太多苦难,哪能不明白?
这兵荒马乱的年景,所谓“去探路”的父母,十有八九是凶多吉少。
又或者,就是狠心把这小女儿给抛下了。
这女娃儿,恐怕心里还存着念想,傻傻地往那渺茫的北方寻呢!
“造孽啊,这天杀的世道……”卢伯重重地叹了口气,皱纹深刻的脸上写满了沧桑,“小姑娘,你一个人赶路太危险了。刚才那帮浑人你也见到了,这一路上不太平。”
“我们是前头卢家村的,今年村子遭了灾,活不下去了,只好全村一起往北边讨条活路。”
你要是信得过我们这些苦命人,不嫌弃我们走得慢,就跟我们一起走吧?”
“好歹人多能壮壮胆,互相也有个照应。”
凌笃玉抬起眼皮,飞快地扫了一眼卢伯身后的队伍。
老人们都在唉声叹气,,妇孺们脸上惊魂未定,那三个年轻后生正帮忙扶起被推倒的老人,眼神里虽有着愤懑,更深的却是一种认命的疲惫。。。
他们确实是一群被苦难折磨的普通百姓,眼神里看不到奸邪。
只有求生本能下的麻木与一丝残存的善意。
她心中迅权衡着:
“独自赶路目标太明显,容易成为恶人眼中的肥羊。”
“混在这群看起来毫无威胁又以老弱为主的流民队伍里,反而是更好的掩护。
“卢伯作为领头人,心肠不坏,值得暂时依附。”
于是,她轻轻点了点头,声音细弱:
“谢谢……谢谢卢伯。我……我跟你们一起走。”
“好,好孩子。”卢伯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回头对村民们扬声道,“大伙儿都精神点,收拾好东西,赶紧往前走!天快黑了,得找个能避雨扎营的地方!”
“咱们这又多了个小丫头,叫小玉,都互相照应着点!”
“知道了卢伯”
人群中传来几声低低的应和。
一个妇人从地上捡起凌笃玉那个旧包袱,递还给她。
“谢谢婶子”
凌笃玉接过,小声道了谢,然后便低着头,默默地跟在了队伍的最后面,将自己完美地融入这群逃难者中。
队伍重新蠕动起来,在泥泞中缓慢前行。
卢伯走在队伍前头,时不时地回头看看,目光落在队尾那个瘦小的身影上时,总会流露出一丝忧色和慈爱。
他心里盘算着,队伍里粮食所剩无几,多一张嘴,压力更大。
但无论如何,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么点大的孩子独自死在这荒郊野岭。
省着点吃,大家给她匀一口,总能熬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