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夫郎好香 > 第14章 同床 琥珀我可以进来麽(第3页)

第14章 同床 琥珀我可以进来麽(第3页)

不过桌下双腿未动半分,执笔的手腕仍压着书页,保持一种半围半开的“围猎”姿势,端坐在那看着误入陷阱口的猎物丶翕动着鼻翼小心试探,面上却依旧一派朗月清风丶波澜不惊。

夜,将距离感钝化,也将所有细微感受放到最大。

自己的衣衫穿在眼前人身上是过于宽松。空荡的裤管已蹭上自己膝头,对方却全然不知,只满脸认真地盯着书页纸张研究。

孟知彰跟上对方的视线,书页上细长手指摸了摸天头空白,又好奇地挪向红色印章,留下摩挲的指影漫爬上按压书页的执笔手腕。

孟知彰手腕像被烫了下,微微一紧。

“这纸摸着轻软柔韧,还滑滑的,一定不便宜。按理说这麽好的纸张刊印圣人书籍都绰绰有馀,眼下这本书好像是四时农耕丶工具制作的,属于匠术之类末流。末流之书都有这麽高规格的待遇,这书院当然是个有钱的主了。”

庄聿白说着自己的推测。

“这是剡藤纸,坚滑不凝笔,性不蠹而耐久。不成想琥珀兄对纸张还有研究。”孟知彰微微动了下手腕,“书籍无贵贱,圣人书固然重要,这所谓的末流之书,也自有他的用武之地。就像腐叶败草,有人弃置不顾,有人则用来堆肥养田。不是麽?”

突然被夸,庄聿白竟然还有些不好意思:“孟兄说得对!就算是垃圾,放对了地方就是宝贵资源。”

庄聿白说得高兴,搭在肩上的外衫忽然从肩膀滑落,他忙伸手去抓。一瀑琥珀色头发倾倒下来,激起满室水光,溅了孟知彰满眼。

橙色火苗冉冉上窜,房内变得燥热,孟知彰起身将一旁木窗子打开。

月色微凉,洒满书桌,给还带进些清凉空气。孟知彰应着夜色,缓缓舒出一口气。

身後人的声音却并未停止:“不过话说回来,这书院这麽有钱,又不像抄经等做功德非要人手抄笔写,为什麽不开版印刷呢?一次上千本书籍,既快又省力,岂不更好?”

庄聿白在博物馆中见到的古书多是雕版印刷,尤其宋版书,不仅技术成熟,成本也可控。手书抄经他能明白,但一个有钱书院,图书不版刻而是让人手抄,似乎说不过去。

“孟兄在这个书院读书?”庄聿白只能想到这个理由。

“我只抄书,换些糊口之资。”

从孟知彰口中,庄聿白对这个三省书院大致了解一二。三省书院是东盛府知名书院,辖下平安州丶平宁州丶长宁州等几个州县虽也有官办学校,与之相比,无论师资丶藏书丶学风还是名气,皆不能同日而语。三省书院建院百馀载,翰林近百人,进士举人无数。坊间有言,挤进三省书院,相当于半只脚跨进天子门生之列。

庄聿白边听边若有所思点头,他能看出孟知彰对这个三省学院很是心向往之。

这样的学院自是人人都想进,也非人人都能进,门槛高在所难免。好的教学资源,哪个时代不是挤破脑袋去争抢。

三省书院不仅考察才学品行丶师承背景,关键还要合书院山长的眼缘,这就排除不少人,能符合条件者寥寥无几。但即使入了选,即使免束修,身处州府繁华地,日常开销也是笔不小数目。温饱都成问题的乡野书生,估计也只能想想。

“你帮他们抄书,赚不少钱吧?”

孟知彰没答话,起身去招文袋中掏出一个灰色钱袋,沉甸甸放在桌上。

“这是前些日抄经的银钱,一共360文,家中还有个1两银子结馀,夏收过後,缴过税粮估计能有一两半进账,加上这次抄书,夏收之後家中能有3两银子。”

庄聿白小鹿般的眼睛眨了眨,他不明白眼前书生搭错了哪根筋,怎麽忽然向自己交代起家底。

“家中情况就是这般。”孟知彰眼底出现从未有过的紧张。

月光带着凉意从窗外流淌进来,给眼前少年镀上一层朦胧柔光,如一颗月光琥珀,不知封印着怎样一个梦境。

有那麽一瞬,孟知彰甚至以为对方会随着这层月光,随时消散在风中。

“你……还想留下麽?”

作者有话说:

----------------------

*关于剡藤纸

古代名纸。晋代开始,浙江嵊县的剡溪一代以野生藤皮来造纸,属于皮纸的一种。到唐代以後,馀杭丶婺源等地开始制作藤纸,以産于剡县而得名。

西晋张华《博物志》:“剡溪古藤甚多,可造纸,故即名纸为剡藤。”剡藤纸以薄轻韧细白,莹润光泽,坚滑而不凝笔,质地精良着称。

宋代孙因《越问·越纸》:“光色透于金版”“性不蠹而耐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