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夫郎好香 > 第20章 抢购 有人从镇子上来打听(第2页)

第20章 抢购 有人从镇子上来打听(第2页)

上午新煮的那几根面坯,是家中仅有的原料存货,保障後日货郎张来取货没问题。再之後呢?

庄聿白没料到商品刚上架就开始出现断货的情况。

从柳婶家换回的麦子,庄聿白拎了拎,有小二十斤,制作100包玉片丶30包金球是够的。

庄聿白先将小麦用清水淘洗两遍,找了块太阳地摊平晾晒。等麦子晒干的空档,他将面坯切片。

薄薄切片,粉嫩半透明坯片齐整码在圆形簸箕上後,庄聿白收起晒到七八成干的麦粒,去了磨坊。

磨坊在村子南边,多亏刚才婶子们在繁忙的自主采购过程中,还拨冗给自己指路。

一路走来,庄聿白根据每家每户的房屋情况,对孟家村的经济条件大致有了个了解。村中以孟知彰家这种茅屋为多,瓦房人家也有,只是都不如柳婶家气派。但若说墙漏屋塌,日子过不下去的,好像也没见到。

竹篱柴门将一家家一户户分出来,房前屋後也多种些菜蔬,当然也有养鸡鸭的,走得近些,还能听到一些“咯咯咯”“嘎嘎嘎”的声音。

不出所料,庄聿白终是走迷了路,没能按照脑中地图中找到磨坊。

好在路口蹦出来几个跳窜窜的小孩子,把他引过去。一路吵吵闹闹,有人拽袖子,有人扯衣襟,也有的出于好心帮他托着身後的袋子。总之前後左右围着他,像喂食时,脚底下来回缠绕你的一群猫猫,一边走一边叽叽喳喳一起说话,净抛出一些奇怪的问题。

“你是谁家小哥哥?我怎麽从来没见过你?”

“你的头发怎麽这种颜色?”

“你知道我叫什麽名字麽?”

“你是年画里的神仙吗,怎麽这麽好看?”

“你袖子里怎麽香香的?”

……

到了磨坊,小孩子们一窝蜂散去。庄聿白刚想喘口气,但他不知道两位婶子强买强卖的新闻已经扩散到磨坊。更低估了村中情报的传递速度。

磨坊中还有几个排队等着磨粉的村民,正站在那有一搭没一搭尬聊着,听说他就是孟知彰表弟,那个会做“金玉满堂”的,登时围上来,又是帮庄聿白背袋子,又是搬凳子让他坐,还有人拿了把蒲扇过来给他扇风。

庄聿白承认自己有时带着些i人属性,这一通殷勤献得他……想逃。

献殷勤的人可不管这些,唯恐他跑了一直将他往椅子上按。

目的只有一个:要排队买他家的“金玉满堂”。

作者有话说:

----------------------

*关于白菜

白菜,古代学名“菘”(sōng)。《本草纲目·菜部》列入“别录上品”。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菘,即今人呼为白菜者。”

古代典籍记载,唐代以前北土无菘菜,是从南方移植到北方的。但唐代以後北方的菘菜生长极佳,超过了它的原産地。

白菜深受文人青睐,苏轼觉得白菜味道堪比羊羔猪肉。

研究表明,中国大白菜是世界“第二”健康的蔬果。

结论出自美国威廉·帕特森大学(WilliamPattersonUy)研究人员2014年发表在《预防慢性病》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选择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医学研究所定义的17种重要营养素(纤维素,蛋白质,钾,钙,铁,锌,硫胺,核黄素,烟酸,叶酸,和维生素A,B6,B12,C,D,E和K),对47种蔬果进行评估,根据这些蔬果的营养密度,对世界上的蔬果进行了健康排名,大白菜高居第二。

宝宝们要多吃大白菜!

宝宝们要多吃大白菜!

宝宝们要多吃大白菜!

*关于丝瓜

丝瓜原産印度,唐宋朝之後才传入中华,因老熟以後,瓜内筋络如丝,故名丝瓜,古代,因“筋络缠纠如织成”,又叫布瓜。

《本草纲目》:“丝瓜,唐宋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

《本草纲目》:“丝瓜液有通经络,行血脉之功,用以洗面大去垢腻。”

宋代开始已有用丝瓜洗砚习俗,而且深受文人喜爱。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丝瓜涤砚磨洗,馀渍皆尽而不损砚。”

宋·赵梅隐《咏丝瓜》:“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虚瘦得来成一拈,刚偎人面染脂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