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指南
使用指南出乎意料很受欢迎。
那天晚上回去後,陶嘉闵把五张画全都配上文字,每个按键的作用标得明明白白,还在一旁的空白处注明了可能发生的情况,然後挑了一张最好看的给奶奶。
奶奶笑的合不拢嘴,拿个胶带就贴在墙上,说要天天学习,顺便还把剩下的四张也要过来。
陶嘉闵不明所以,想着自己留下也没什麽用,就干脆一块给了。
结果又一个回家周时,他和许言午刚走到门口,事情就开始不对劲起来。
隔壁杨奶奶丶陈奶奶还有另一栋楼的于奶奶丶王奶奶围着小桌喝茶,见他俩回来,笑眯眯看着:“两个大功臣回来了!”
陶嘉闵吓一跳:“什麽大功臣?”
然後扭头去看奶奶:“奶,你干啥了?什麽大功臣?”
奶奶吸溜一口茶:“我就是把那四张画给他们了。”
“小陶啊。”杨奶奶说,“还有这个,这孩子叫……”
“许言午。”
“哦哦,小陶和小许啊,多亏了你俩那画。”杨奶奶笑的合不拢嘴,“我以前压根不会用老年机,我闺女买来就放在窗台上落灰,这不,昨天我照着画,给我闺女打了个电话,通了!”
杨奶奶乐得像个小孩。
陶嘉闵疑惑道:“但我那画,是照着我奶奶的老年机画的啊,怎麽还通用的?”
许言午倒不意外:“老年机都差不多,他们用的功能也很少,对他们来说,只是外形不太一样。”
“哦。”
陶嘉闵似是又想起来什麽:“奶奶,这不是我俩画的,是我们和同学一起画的,还有另外四个。”
虽然某个卓姓同学没画画也没写字,但挑灯夜战给陶嘉闵上网搜罗了各种老年机使用的意外情况。
“那改天把他们都叫来,奶奶给你们做好吃的啊。”杨奶奶已经准备开始报菜单了。
“小陶啊。”陈奶奶开口,“你们这画,还有多的吗?”
“怎麽了奶奶?”陶嘉闵没说一共只有五张。
“我寻思,你们这想法挺好,能不能往这院里发发,也教教别人。”陈奶奶有点不好意思,“不过我就是有这麽个想法,你们学习太忙啦,还是得先好好学习。”
家属区里大部分都是独居老人,九十岁以上的有好几个,大部分都在七十到九十岁之间,还有一部分连字都不识,早就过了学什麽会什麽的年纪。
陶嘉闵从小在院里长大,这种情况没人比他更清楚。这些老人整天就守着个时不时没信号的电视,再不就是出来结伴唠唠嗑,偶尔来几个孩子看望一下然後接着就走,剩下的时间,连想主动打个电话都不会。
他不止一次听见过老人说自己孤单。
学习是现阶段第一重要的事,但生活也不能只有学习,陶嘉闵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
“奶奶,我跟同学们商量一下。”他没答应,但也没拒绝,如果可以的话,他想等事情有眉目了再告诉他们。
陶嘉闵点开微信群,找到“A班前(4)”群聊,他把罗茜和李书越拉进来,群名变成了“A班前(6)”
然後把刚才那个一闪而过的想法发到群里。
老年机机型都差不多,基本功能按键都是一样的,外形上的区别可以忽略不计。唯一的区别可能是界面的不同。他要来几个老人的手机,挨个察看一番,总结了界面的相似之处,挑关键点记下。
一个想法大体成型:外形只画一张,用最简单的方形代替手机和按键,然後标明每个按键的用处。界面操作处多一些,需要把按完键後出现的画面记录下来,过程略微麻烦些。完整画完一遍後,就可以复印。
群里一片赞同的声音。
卓不凡:“我跟言哥写字,我俩实在是哈哈哈哈哈画不了一点。@许言午,行不?”
许言午:“行。”
罗茜:“那我丶陶嘉闵书越还有秦子琛画画。”
秦子琛:“我没问题。”
李书越:“没问题。”
罗茜:“另外我多说一句啊,这群名太酷了。”
陶嘉闵:“我也这麽觉得。”
本着速战速决的原则,一群人决定这个假期就把这事干完,于是商量好见面时间後,群里就沉默了——他们得先把一堆作业写完。
见面时间约在周天上午,陶嘉闵本想在梧桐树下支个桌一起画,奈何气温还是太低,没一会手就不能动了,于是他们选择了附近的一家KFC。
KFC,作为一个神奇的组织,炸鸡薯条永存,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更加复杂。他可以是环卫工的休息处,可以是打牌的地儿,也可以是办公学习的地儿,还可以是聚衆开小会的地儿。
上午九点,店里基本没什麽人,六个人拿了一盒A4纸,背着一兜子笔进了店。
挑张大桌子,把纸排开,几人按分工很快坐下,画画的四个人坐在靠墙一侧,负责写字的坐在通道一侧。每画完一张,卓凡和许言午就接过来,对着卓凡整理出来的信息一点一点补充。为了方便老人看,他们特意用了粗笔,还把字写的很大。
“哎!我突然有个想法。”卓凡转着笔说,“我们可以不用复印,建个公衆号,然後把这些拍照上传。”
突然一桌子人陷入诡异的沉默,然後齐刷刷擡头看他。
“怎……怎麽了?”卓凡感觉自己要被看出个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