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主母在上图片鉴赏 > 第51节(第2页)

第51节(第2页)

这是董玉婷第一次见这个含姨娘,还是在老太太的再三要求下,曾惠妍才将她带了出来。

她身上裹了一件浅翠色的披帛,身上的纱裙层层叠得,看着厚重,其实很轻薄。纱裙翠绿中透着点白,又透着点嫩黄,特别衬她莹白的肤色,她打扮的很是素雅,头上只带了一支玉兰花簪,一副弱柳扶风的模样,和王姨娘走同一种路线,不过她人如其名,五官比王姨娘要精致许多,美的像春风揉碎梨花时,会站在树下吟诗的女子。

她还没显怀,依然弱不禁风的样子,不过她有意无意的往前挺着肚子,时刻提醒着别人她现在怀了孩子。

她和曾惠妍给老太太行了礼。

老太太见了她也很高兴,忙让她坐下,不过到底是姨娘,没和董玉婷她们坐到桌边,而是坐到了后面一点的位置。

老太太给曾惠妍说话,问的却是含姨娘的事情。她毕竟在清风院,那儿是曾惠妍做主,老太太也怕她犯傻,做出伤害子嗣的事情,这件事以前也不是没有过,结果就是和二老爷大吵一架,曾惠妍来找老太太哭诉,二老爷继续去外面招猫逗狗,再然后过几天,二老爷的钱花的差不多,随便买了支簪子回去哄得曾惠妍和他和好如初。

所以老太太这话,就有监督曾惠妍的意思,让她别使小性子。

曾惠妍努了下嘴,老老实实的说:“她那儿什么都不缺,老爷都紧着她那儿呢。”

她瞥了眼坐在身后的含烟,她正低着小脸,面上柔弱谦卑,一只手放在肚子上,与在清风院的样子全然不同。

曾惠妍话锋一转,“还有个喜事没告诉母亲呢,含烟啊,最近可想吃酸的了,昨儿晚上说想吃东市蜜煎居的青杏脯,今儿一大早,老爷就让保顺去了,还好珠儿告诉保顺,蜜煎居那个时辰还没开门,要不然保顺不得在外面傻等着。”

说到后面,她犹自笑了起来,仿佛是被这件趣事给逗笑的,但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哪里听不出来曾惠妍在给老太太上眼药呢。

含烟连忙起身,盈盈一拜,动作优雅如清风拂面,让人看的赏心悦目。

“太太明鉴,是大夫昨日说妾身胎火气旺,需吃些酸物压下肝阳,妾身才给老爷说了这事儿。老爷每日事务繁忙,也只有在晚上才能抽空过来妾身那里,妾身并非故意在晚上提起。说来还要感谢夫人,蜜煎居的青杏还是老爷推荐的,他说夫人还有身孕的时候,便是喜欢吃这家的青杏脯。”含烟浅浅一笑,“老爷待夫人真好,多少年前的事情了,老爷还记在心里。”

董玉婷围观了一场话语交锋,心里暗暗赞叹含烟的手段,前面解释自己吃青杏脯的原因,后面的话看似夸二老爷和曾惠妍感情深厚,实际上也是绵里藏针。能不能听出来,端看听者是怎么想了。

果不其然,曾惠妍两眼燃烧起愤怒的火花,觉得含烟是在讽刺她生了李博辉后肚子就没了动静,但偏偏她又不能反驳,一时间倒是把自己给气着了。

而含烟早在老太太的吩咐下乖乖坐了回去,脸上波澜不惊,谁的手段更高明显而易见,曾惠妍怕是斗不过她。

董玉婷不由得想起自己院中的两个姨娘,王姨娘和含烟一样走的柔弱路线,不过她是真柔软,遇上事了也只是大哭一顿。柳姨娘倒是还有几分心计,不过刚出手就被李凌川给收拾了,最近安安静静的,来给她请安时两眼泪汪汪的盯着李博铭,好似他受了什么委屈一般。李博铭不晓得那些弯弯绕绕,没了亲娘逼迫他念书,他自由自在的很。

先前还有更狠的芸姨娘,害死了原主不说,还让李博辉重病,躺在床上数日,不过现下也去了姑子庙代发修行,不出意外是永远不会见了。

这样看来,吟风院要比清风院和平多了。至少没有像含烟这样的人物。

她暗自感慨,过得不舒服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和那些差一点的人比较一下,心里便顺了。这倒不是为了显示出自己有多优越,而是为了说服自己生活下去。

想当初她穿越到了这里,得知自己名义上老公还有三个妾室,自己恨不得一头撞死。由于她爸多年以来一直有个私生子的经历,她对小三算是深恶痛绝,虽然知晓乾元朝的妾室和小三还有着细微之处的差别,但她还是一时之间无法接受。

可她又不是超人,没有自由操控穿越的能力,只能想想当成主母的好处,不用上班,吃穿不愁,还无痛当妈,喝个茶都有人伺候着,靠着这些好处,她才能说服自己生活下去。纵然生活都有不顺,可只盯着那些不顺,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要说老太太没听出来这场交锋是不可能的,曾惠妍除了是二夫人,还和她有亲戚关系,要是放在眼前,老太太早就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含姨娘了,只是如今含烟握着底牌,加之也是曾惠妍率先挑事,老太太就笑眯眯的和稀泥,把这事儿糊弄过去,而她用的最多的办法,就是随同她去小佛堂走一遭,闻着檀香让心静下去。

何静琳和含姨娘两个有身子的人不便一直跪在地上,就只行了合十礼。

从小佛堂出去,天气有些阴沉,老太太怕天要下雨,就催促着她们赶紧回去。

董玉婷去看过了在这儿住的李念瑶和李博睿才离开,还顺便带上了和李博睿玩儿的李博铭。

三个孩子,不好厚此薄彼,董玉婷就带着李博铭拐了个弯,去了崇礼院看李博翰。

没让常丰进去通报,董玉婷带着李博铭悄悄进去。

李博翰的屋子乍一看装扮的很单调,但其实处处透露着奢华。

一面大屏风阻隔在梢间和书房之间,屏风上绘着孔门七十二贤,旁边一左一右各摆了兰草,地上铺着象牙簟,靠窗的位置放了一张紫檀木书桌,桌上放着莲花笔架、虢州澄泥砚、沉宁墨,旁边是紫檀木做的配套书架,架上藏书众多,放到外面都有着能收藏起来的价值。

李博铭新奇的看着屋中的一切,眼里只有好奇,没有羡慕和嫉妒。

屋里的器具看着古朴,其实都大有来头,李博翰毕竟是长房嫡子,李凌川的一些收藏好物,毫不吝啬的就给了他。

第59章这是有大事了啊。。。董玉婷……

董玉婷和李博铭在屋中站了许久,李博翰都没有发现,最后还是李博铭忍不住乱动了一下,李博翰才发现了屋里进来了人。

“母亲,四弟,你们怎么来了。”李博翰忙起身给董玉婷行礼。

李博铭也有样学样的作揖:“见过二哥,二哥好。”

李博翰就喊常丰进来,让他来倒茶。

“不用了,我过来看看你,正在念书呢?”董玉婷笑着坐下,往桌上瞥了一眼,藤纸上写着两行策论试题,末尾的字洇成了一个黑点。

董玉婷关切的问:“是累了?累了就休息一会儿。”

李博翰脸色一红,像是被发现偷懒一般,“没有,儿子刚才是在想事情。”

李博铭很少来李博翰这里,上一次来也是半年前了,这会儿凑到了绘着孔门七十二贤的屏风前,抬头观赏着。

董玉婷和李博翰坐着聊天。

“想什么呢?这么入迷?纸上都留了一个黑点子。”董玉婷打趣道。

藤纸不贵,轻薄便携,可以反复改错,正适合像李博翰这样每天要用很多纸的读书人。

“是儿子的一个师兄,今年参加了秋闱,只不过到现在还没放榜,就拜托儿子能不能问问父亲怎么回事。”李博翰说道。

李博翰并没还有去学堂念书,而是请了私塾先生上门来教,那位张先生不止他和李博辉两个学生,还教了许多人,偶尔还会带弟子们去踏青,李博翰就认识了张先生的其他弟子,这位询问他的师兄,关系和他还不错。

乾元朝的秋闱共分为三场,每场两天,考完后从阅卷到放榜,要再等半个月左右,可如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却迟迟没有放榜,让那些考生们很是着急和不满,就差一起抬孔子牌抗议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