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人从人群中走出来,大家一看,
“苏沐泽?”
苏沐泽是当初说苏棠捡漏的那个大嫂她儿子。
大学毕业后,在外面上班了十多年,后来疫情期间回农村了,
结果一看,这还是农村好啊,在苏家村生态园上班,比在外面上班挣的还多,最主要的是不用额外花房租了。
他在外面上班,每月工资八千,有的时候一万二三。
但是房租钱两千,再加上水电物业,车费油费,每月固定支出五千。
吃饭三千,最后每月月光。
偶尔聚餐多了,还得刷个信用卡或者给家里要点补贴。
工资多点的时候,能攒下一点,想着攒个付买套房子呢。
但是一直没攒够。
这疫情了,公司效益不好,倒闭了,
他在重新找工作的空档回了苏家村,就在生态园上班了。
结果,现在苏家村生态园上班更好,没有那么大的生存压力,也没那么大的焦虑。
从那会儿到现在,他回来四年了,越来越喜欢在苏家村待着了。
再加上,他本身就是苏家村的人,又是大学生,也的确有能力。
苏棠就会有意无意的把一些重要的工作交给他。
在苏家村生态园越干成就感越足。
前段时间,苏棠说,想承包地,问他愿不愿意承担起来,
每个季节忙的时候,他带人忙。
他一想,可以啊,这相当于单独的一个部门了,所以高高兴兴的就答应了。
再加上他的爸爸妈妈,都是种地能手,种了一辈子的地,有不懂的都可以问爸爸妈妈,
这或许也是苏棠选择他的原因之一吧。
他瞬间觉得,爸爸妈妈,即便只会种地,也是他的资源和靠山了。
众人议论纷纷,其实很心动的。
苏沐泽虽然是大学生,不怎么会种地,他爸爸妈妈会呀。
带个几年就带会了。
这些地,早晚要交到年轻人手里。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会种地的越来越少了。
就连一亩地得下多少种子,上多少肥料,都不懂。
种地人也是青黄不接呀。
小寡妇杨氏,第一个登记了。
她俩儿子马上走,她一个人种不了地,一人一亩三分地。
她家三口人的地,还有当初刘麻子给的地,刘麻子那个地,还有刘麻子爹的地,一块。
全算上,七亩地呢,一亩地给一千五,一万多块钱呢。
旱涝保收,一万多,她觉得合算。
再加上,她觉得村长是大好人,她得支持村长的工作,所以第一个积极的报名登记了。
后面陆陆续续又有不少登记的。
签了协议,等秋收结束,看好各家的地边,
苏沐泽这边开始接手种的时候,再给租金。租金是一年一给,现金。
这样一天下来,登记了三千亩地。
有一些年龄不太大的,还是想自己种,过几年再承包出去。
村长说,“这机器刚买来,头茬福利,今年的秋收,登记的那些,免费给收了。
现在不下雨了,等地面干一干,车就可以下地收了。”
村民们一阵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