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全家带着空间逃难txt > 第254章 土法炼铁炉(第1页)

第254章 土法炼铁炉(第1页)

黑风谷的铁矿砂成功开采,源源不断地运往军械库,可新的难题又摆在了众人面前——炼铁效率低下。军械库现有的几座老式熔炉,每日只能将少量铁矿砂冶炼成铁锭,远远跟不上武器制造和器械研的需求。张铁匠带领着铁匠们日夜轮班,熔炉的火焰从未熄灭,可铁锭的产量依旧杯水车薪。看着堆积如山的铁矿砂和焦急等待原材料的工匠们,林晚秋意识到,必须改进炼铁技术,建造出效率更高的炼铁炉,才能彻底解决这个瓶颈。

“林大夫,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张铁匠抹了把脸上的黑灰,指着炉口刚出炉的几块铁锭,语气急切,“这老式熔炉不仅产量低,炼出的铁锭杂质还多,打造武器时很容易断裂,根本满足不了新型器械的需求!”

林晚秋蹲下身,拿起一块铁锭,用手掂了掂,又仔细观察着上面的纹路。铁锭表面凹凸不平,还夹杂着一些黑色的杂质,确实品质不佳。“张师傅,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改进熔炉,提高炼铁效率和铁锭品质?”

张铁匠皱了皱眉,沉思道:“我年轻时听老一辈的铁匠说过,有一种土法炼铁炉,用耐火泥和煤炭搭建,通风性好,炼铁效率比老式熔炉高很多。可我从来没见过实物,也不知道具体的建造方法。”

“土法炼铁炉?”林晚秋眼睛一亮,“既然有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尝试建造!张师傅,你回忆一下老一辈铁匠说过的细节,我们再找一些有经验的工匠一起研究,一定能造出这种炼铁炉!”

随后,林晚秋召集了军械库所有有炼铁经验的工匠,还从各个聚居点邀请了几位年长的老工匠,一起商议建造土法炼铁炉的事宜。

一位名叫王老汉的老工匠,曾经在南方的矿山里当过炼铁工,他说道:“我年轻时见过土法炼铁炉,那种炉子是圆锥形的,底部有通风口,用风箱鼓风,炉温比老式熔炉高得多,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更好地去除铁矿砂中的杂质,炼出的铁锭更纯净、更坚硬。”

“那具体该怎么建造呢?”张铁匠连忙问道。

王老汉想了想,说道:“建造土法炼铁炉,先要选择合适的场地,必须靠近水源和燃料,而且地势要高,方便排水。然后用耐火泥、石英砂和铁矿粉混合,制成炉壁,这样的炉壁耐高温、不易开裂。炉底要留出通风口,连接风箱,通过鼓风来提高炉温。炉顶则要留出进料口和出烟口,方便添加铁矿砂和煤炭,排出废气。”

林晚秋认真地听着,一边记录一边问道:“那铁矿砂和煤炭的比例有什么要求吗?鼓风的力度和时间呢?”

王老汉说道:“铁矿砂和煤炭的比例大概是三比一,煤炭不仅是燃料,还能起到还原作用,将铁矿砂中的铁元素还原出来。鼓风的力度要均匀,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容易把铁矿砂吹走,太小则炉温上不去。一般来说,鼓风半个时辰后,炉温就能达到炼铁的要求,然后持续鼓风三个时辰左右,就能出铁了。”

得到了王老汉的指导,林晚秋立刻组织工匠们开始筹备建造土法炼铁炉。先,他们在军械库的西侧选定了一块场地,这里靠近河流,取水方便,而且旁边就是煤炭仓库,运输燃料也很便捷。

接下来,工匠们开始制作耐火泥。他们将附近山上开采的耐火泥、石英砂和铁矿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反复搅拌均匀,制成黏稠的泥浆。这种泥浆耐高温、强度高,是建造炼铁炉的理想材料。

建造炉体时,工匠们先用石头搭建了一个圆形的地基,然后用耐火泥泥浆将砖块一块一块地砌起来,形成一个圆锥形的炉体。炉体的高度约为一丈,底部直径约为五尺,顶部直径约为三尺。炉底预留了三个通风口,每个通风口都连接着一个大型风箱;炉顶则预留了一个进料口和一个出烟口,出烟口连接着烟囱,将废气排出。

为了保证炉体的稳定性和耐高温性,工匠们在砌炉壁时,每砌三层砖就涂抹一层厚厚的耐火泥泥浆,还在炉壁内侧镶嵌了一层石英砂,进一步提高了炉壁的耐高温性能。

经过五天的紧张施工,第一座土法炼铁炉终于建成了。看着这座崭新的炼铁炉,工匠们都非常兴奋,纷纷围过来看热闹。

“太好了!终于建成了!”张铁匠抚摸着光滑的炉壁,激动地说道,“我们现在就开始试炉,看看效果怎么样!”

林晚秋点了点头,说道:“好!张师傅,你负责指挥,大家各司其职,一定要注意安全!”

试炉开始了。工匠们先将煤炭从炉顶的进料口放入炉内,点燃后,几个人同时拉动风箱,向炉内鼓风。风箱“呼哧呼哧”地响着,炉内的火焰越来越旺,很快就变成了耀眼的蓝色。

等炉温升高后,工匠们按照三比一的比例,将铁矿砂和煤炭混合均匀,分批从进料口放入炉内。随着风箱的持续鼓风,炉内的温度不断升高,铁矿砂和煤炭在高温下生反应,逐渐熔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工匠们都紧张地盯着炼铁炉,生怕出现什么意外。三个时辰后,王老汉说道:“差不多了,可以出铁了!”

张铁匠立刻指挥工匠们打开炉底的出铁口,一股炽热的铁水顺着出铁槽流了出来,落在事先准备好的模具中。铁水呈暗红色,散着刺鼻的热气,在模具中慢慢冷却、凝固。

等铁锭完全冷却后,工匠们将模具打开,一块表面光滑、质地坚硬的铁锭出现在大家面前。张铁匠拿起铁锭,用锤子敲了敲,出清脆的声音。“太好了!这铁锭的品质比老式熔炉炼出的好太多了!杂质少,硬度高,完全符合制作新型器械的要求!”

经过称重,这座土法炼铁炉一次能炼出三十斤铁锭,是老式熔炉的三倍,而且炼铁时间也缩短了一半。工匠们都欢呼起来,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笑容。

“太好了!我们成功了!”林晚秋也非常高兴,“张师傅,王老汉,你们立了大功!接下来,我们要尽快建造更多的土法炼铁炉,提高铁锭的产量,满足军械库的生产需求!”

随后,林晚秋组织工匠们,按照第一座土法炼铁炉的样式,又建造了九座。十座土法炼铁炉同时投入生产,每天能炼出三百斤铁锭,不仅满足了军械库的生产需求,还有了一定的库存。

铁锭产量的大幅提升,让军械库的生产迎来了新的高峰。武器制造组的铁匠们,用品质优良的铁锭,打造出了大量的长枪、大刀、弩箭等武器,这些武器不仅锋利耐用,而且重量更轻,便于巡逻队员携带和使用。

新型弩箭车和投石机的研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张铁匠利用纯净的铁锭,打造出了更加精密的弩箭和投石机部件,改进后的弩箭车射程达到了两百步,一次能射二十支弩箭;投石机则能将八十斤重的石头投到两百五十步以外的地方,准确性也大大提高。

“有了这些高品质的铁锭,我们的武器和器械真是如虎添翼!”孙烈看着新制造出来的武器和器械,高兴地说道,“以后再遇到敌人,我们一定能所向披靡!”

然而,土法炼铁炉在生产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炼铁炉的温度很高,炉壁容易磨损和开裂,需要经常修补;而且煤炭的消耗量大,周边的煤炭资源也逐渐紧张起来;此外,炼铁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渣,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林晚秋再次召集工匠们进行商议。“各位,土法炼铁炉虽然提高了产量和品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林晚秋说道,“炉壁磨损开裂,我们可以在炉壁内侧涂抹一层耐高温的陶瓷涂层;煤炭消耗量大,我们可以组织人员去更远的地方开采煤炭,或者寻找其他的替代燃料;废气和废渣污染环境,我们可以修建废气处理通道和废渣堆积场,对废气和废渣进行集中处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