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雪覆云棠 > 雷霆落(第1页)

雷霆落(第1页)

雷霆落

太子拿到罪证後,并未立刻发作,而是暗中调动其掌控的御史台力量,以及刑部丶大理寺中的亲信,对卷宗所列罪证进行秘密而迅速的复核。

结果与卷宗所言基本吻合,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查出了更多细节。尤其是李甫勾结边将丶意图不轨之事,以及构陷莫家丶致使忠良蒙冤的罪行,证据链相对完整。

时机成熟。

这一日朝会,太子赵弘稷端坐于监国宝座之上,面容沉肃。下方百官分立,李甫称病未至,但其党羽大多在场,三皇子一系的官员也位列其中。

议事至中途,太子突然抛出一枚重磅炸弹。

他命内侍当衆宣读了一份措辞严厉的诏书,痛陈李甫结党营私丶贪墨国帑丶勾结边将丶蓄养死士丶构陷忠良丶交通皇子等十大罪状,并出示了部分关键证据。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李甫党羽面如土色,惊慌失措。三皇子一系的官员亦是人人自危,不敢出声。其他官员,无论是清流还是中立派,皆被这突如其来的雷霆之势所震惊,更被李甫罄竹难书的罪行所骇然。

“李甫罪大恶极,天理难容!”太子声音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着即革去李甫一切官职爵位,抄没家産,将其一干人等,打入天牢,交由三司会审,严惩不贷!其党羽,涉案者一并查办,绝不姑息!”

随着太子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好的禁军立刻出动,直扑李府。

与此同时,与李甫往来密切的衆多官员府邸,也同时被查抄丶锁拿。朝堂之上,数十名官员被当场革职拿下。

风暴骤起,席卷整个京都。

李甫尚在府中惶惶不可终日,便被如狼似虎的禁军闯入,锁链加身,拖出府门。他面如死灰,知道大势已去,口中兀自喃喃:“封家……太子……你们……”

而三皇子赵弘睿,虽未在明面上被直接指认为同谋,但李甫罪状中“交通皇子丶图谋不轨”一条,如同一根毒刺,深深扎入了皇帝和所有朝臣的心中。太子趁机发难,以“管教不严丶结交奸佞”为由,剥夺了三皇子部分职权,令其在府中“闭门思过”。

经此一役,李甫及其党羽被连根拔起,三皇子势力遭受重创,太子威望空前高涨,监国地位愈发稳固。

李甫倒台,三皇子失势,朝堂格局为之一新。太子赵弘稷凭借此番雷霆手段,赢得了不少赞誉,但也让许多人对这位平日看似宽厚的储君,有了新的认识。

而在此次风波中,看似只是“偶然”提供罪证丶并未直接参与後续行动的镇国大将军府,却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各方目光聚焦的中心。

能够拿出如此详尽丶足以扳倒一位权势熏天的侍郎及其庞大党羽的罪证,封家所展现出的能量,令人侧目。尤其是几位皇子,更是心生忌惮。今日封家能助太子扳倒李甫,来日是否也能助他人扳倒自己?

这一日,太子在东宫设下小宴,单独邀请封擎岳与封庭筠赴宴。

宴席之上,太子态度亲切,对封擎岳父子极尽拉拢之能事,言语之间,多次提及封家“忠心体国”丶“功在社稷”,并暗示日後登基,必将倚重封家,许以高官厚禄,甚至隐隐有结为心腹之意。

封擎岳久经官场,岂能不知太子用意?他举杯恭敬道:“殿下谬赞了。老臣世受皇恩,唯知尽忠职守,报效朝廷。此次李甫罪证,实乃侥幸所得,能为殿下分忧,为朝廷除奸,乃臣等本分,不敢居功。至于日後……老臣年事已高,只愿镇守边关,保境安民。犬子庭筠,亦是一介武夫,只知练兵打仗,于朝政韬略,实非所长,恐有负殿下厚望。”

他言辞恳切,姿态放得极低,将一切功劳归于“侥幸”和“本分”,并明确表示封家只愿专注于军务,不涉朝堂争斗,婉拒了太子的拉拢。

封庭筠亦在一旁附和,态度不卑不亢,只谈军务,不论其他。

太子见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面上笑容依旧和煦:“封大将军过谦了。封家满门忠烈,乃国之柱石,无论于军于政,皆乃栋梁之才。既然大将军志在沙场,本宫亦不强求。只是日後若有疑难,还望大将军不吝赐教。”

“殿下言重了,臣等惶恐。”封擎岳与封庭筠齐声应道。

宴席在看似和谐的气氛中结束。封家父子告退後,太子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目光深沉。

“封擎岳……老狐狸。”他低声自语,“不贪功,不揽权,明哲保身……越是如此,越说明其心难测啊。”

他知道,封家这块硬骨头,眼下是啃不动的,只能徐徐图之。但经此一事,他对封家的忌惮,又加深了一层。

封擎岳与封庭筠回到将军府,亦是神色凝重。

“太子已有猜忌之心。”封擎岳沉声道。

封庭筠点头:“意料之中。我们此番虽借他之手除掉了李甫,但也暴露了部分实力。日後行事,需更加谨慎。”

啸风苑内,莫斯星听完封庭筠的讲述,神色平静:“太子猜忌,皇子忌惮,此乃常态。只要兵权在手,根基稳固,他们便不敢轻动。眼下李甫已除,朝堂暂时平稳,正是我们继续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应对最终之局的时机。”

他的目光,已然越过眼前的朝堂纷争,投向了那座象征着至高权力丶如今却被“缠心”之毒折磨着的皇宫深处。

李甫倒台,其党羽被清算,朝堂经历了一场剧烈的人事更叠。太子赵弘稷借着监国之便,迅速安插亲信,填补空缺,权势日益稳固。三皇子赵弘睿闭门思过,声势大不如前。二皇子一系则趁机吸纳了一些李甫集团的残馀势力,暗中积蓄力量。

表面看来,朝局似乎暂时恢复了平静,甚至比以往更加“有序”。但暗地里的波涛,却愈发汹涌。

各方势力都对在此次风波中展现出惊人能量却又迅速隐退的镇国将军府投以更多的关注。封家虽明确表示了不涉党争的态度,但其手握重兵,又深不可测,如同一头蛰伏的雄狮,让所有觊觎权力者既想拉拢,又心怀恐惧。

太子数次试图以赏赐丶加封等名义进一步笼络封家,皆被封擎岳以“边关未宁,不敢受赏”丶“无功不受禄”等理由婉拒。封庭筠更是深居简出,除了必要的军务,几乎不在朝堂和其他公开场合露面。

这种低调,在某些人眼中是识时务,在另一些人眼中,则是更深沉的谋划。

与此同时,皇宫大内的气氛依旧压抑。皇帝赵胤被“缠心”之毒折磨得形销骨立,神志时昏时醒,脾气愈发暴戾。太医院束手无策,太子广招天下名医,亦无人能解此奇毒。皇帝的存在,仿佛一个悬在所有人头上的阴影,他的每一次痛苦呻吟,都牵动着各方敏感的神经。

莫斯星依旧居于啸风苑深处,甚少外出。他通过“夜枭”和影楼重建的情报网络,冷眼旁观着朝堂与宫廷的每一点变化。江南四大世家在他的遥控指挥下,整合愈发顺利,暗中输送的物资与训练的人手,正通过各种隐秘渠道,悄然汇聚。

沈寒山定期为他施针用药,勉强压制着《渊渟岳峙》的反噬与“缠心”之毒带来的心神损耗。但两人都清楚,这不过是权宜之计,莫斯星的身体,如同风中残烛,正在缓慢而坚定地走向衰亡。

这一日,莫斯星收到江南密报,欧阳肃联合南宫丶慕容丶石三家,已初步整合了江南六成以上的江湖势力与部分地方团练,钱粮储备亦足可支撑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数月之久。

他放下密报,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开始凋零的草木,眼神幽深。

李甫这个明面上的大敌已除,但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太子丶诸位皇子丶乃至那个看似昏聩却依旧掌握着最终名分的皇帝……都是横亘在前路上的障碍。

而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必须加快步伐,在那最终时刻来临之前,完成所有的布局。

他轻轻咳嗽了几声,指尖拂去唇角并不存在的血迹,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而冰冷。

暗流已然汇聚,只待那石破天惊的一刻,将这看似平静的湖面,彻底撕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