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雪覆废墟 > 百工备(第1页)

百工备(第1页)

百工备

从这一天起,莫斯星的生活重心,彻底转移到了这座阴森古老的藏书阁。

他不需要沈寒山催促,每日天未亮便起身,裹紧皮裘,抱着充当暖炉的花生,踏入书阁,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那冰冷的偏殿。饿了,就啃几口沈寒山偶尔扔过来的丶硬得像石头的干粮;渴了,就喝几口自己烧开的丶带着土腥味的雪水。

他开始疯狂地翻阅。最初是漫无目的,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浮木。他翻阅那些泛黄的丶字迹模糊的江湖秘闻,试图了解那个与他过往世界截然不同的丶充满刀光剑影与恩怨情仇的江湖;他钻研那些晦涩难懂的奇门遁甲图谱,试图理解天地气机与人力巧思的结合;他背诵那些记载着各种草药性状丶相生相克丶乃至炼制手法的医书毒经……

沈寒山果然如他所说,从不主动指点。他偶尔会出现在书阁,随意抽走莫斯星正在看的某卷书,瞥上几眼,或者提出一个看似毫不相干丶却又暗藏玄机的问题,然後不等莫斯星回答,便又消失不见。他留下的,只有那每日三个问题的机会,弥足珍贵。

莫斯星极其珍惜这三个问题。他从不问具体的字句解释,也不问简单的操作步骤。他问的,往往是关乎原理丶关乎思路丶关乎某种“道”的领悟。

“先生,此毒经云‘七心海棠’无色无味,中毒者三日心脉枯竭而亡,无药可解。然《南疆蛊录》又载,‘赤血蟾’可吸食百毒。若以‘赤血蟾’吮吸中毒者血脉,可能续命?”

“先生,此机关图所示,‘九宫迷锁’变化三百六十,钥匙唯一。然若知其核心机括运转之理,是否可不凭钥匙,以力巧破之?”

“先生,此朝秘史记载,权相扳倒政敌,并非靠确凿罪证,而是利用政敌门生一次微不足道的失仪,借题发挥,引动帝疑,最终酿成大案。此中关键,在于‘势’而非‘实’,然否?”

他的问题越来越刁钻,越来越触及本质。沈寒山回答时,依旧言简意赅,往往只是一两句点拨,甚至只是一个眼神,但其中蕴含的信息,却需要莫斯星耗费大量时间去消化丶去举一反三。

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下,莫斯星的进步是惊人的。他的对学识的理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局限于圣贤文章,而是融入了江湖的诡谲丶朝堂的阴险丶自然的玄奥。他的心思变得更加缜密,更加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抓住关键,预判可能。

然而,身体的孱弱,始终是他最大的桎梏。长时间的精神高度集中和营养不良,让他时常感到头晕目眩,精力不济。但他从未抱怨,只是默默地忍受着,用更强大的意志力逼迫自己坚持下去。花生成了他唯一的慰藉,总是安静地趴在他脚边或膝上,用它细微的呼噜声,陪伴着他在学识的海洋中艰难泅渡。

随着时间的深入,莫斯星意识到,复仇并非简单的杀人,而是涉及情报丶策划丶执行丶善後等多个环节。

他注意到,沈寒山虽然偶尔会回答他关于政治谋略或江湖纠葛的问题,但明显更倾向于传授那些具体的丶可操作的“术”,比如如何追踪与反追踪,如何利用环境隐匿,如何配置各种用途的药物,以及一些不需要深厚内力基础,但极其考验眼力丶手速和时机的特殊技巧——例如易容术的皮毛丶暗器投掷的发力技巧丶以及利用某些特定工具进行攀爬或开锁的方法。

沈寒山归根结底,是一个刺客。他信仰的,是隐匿于黑暗,一击必中,远遁千里的刺客之道。他的政治谋略,更多是服务于刺杀目标的情报分析和局势利用,而非真正的庙堂博弈。

对此,莫斯星心知肚明。他并不指望沈寒山能教他如何运筹帷幄,合纵连横。那些关于人心丶权术丶天下大势的领悟,更多是靠他自己在那些故纸堆里,结合自身曾经的见闻,一点点参悟出来的。

他会将史书中记载的着名政变丶党争案例,与现实中莫家遭遇的“妖星”之祸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出权力斗争的规律和皇帝的心理弱点。他会研究那些成功复仇的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关键与失败的教训。

沈寒山冷眼旁观,偶尔会在莫斯星就某个政治问题提问时,给出一些极其冷酷丶甚至可以说是黑暗的见解。

“帝王之心,如同深渊,不可测度。与其揣摩其心意,不如掌控其必须依赖之物,或制造其不得不面对的危机。”

“所谓忠诚,在足够大的利益或恐惧面前,不堪一击。利用人性,而非考验人性。”

“复仇,并非要杀光所有仇人。有时,让他们失去最在意的东西,活着承受痛苦,是更好的惩罚。”

这些话语,如同淬毒的匕首,剖开温情脉脉的表象,直指人性与权力最残酷的核心。莫斯星默默记下,并不全盘接受,而是将其作为参考,融入自己的思考之中。

在“术”的方面,沈寒山的教导则细致得多,也严苛得多。

他会让莫斯星在风雪中,仅凭肉眼和感觉,追踪一只雪兔留下的丶几乎被风雪抹平的足迹;会让他蒙上眼睛,仅凭触觉和听觉,分辨出数十种不同药材的形状丶质地和气味;会让他反复练习投掷一种特制的丶轻若无物的冰棱,要求必须在三十步外,精准命中一片随风飘落的枯叶……

这些训练,对于身体强健的武者而言或许不算什麽,但对于莫斯星这先天心脉受损丶体质孱弱的身子来说,每一次都是巨大的折磨。他常常因为精神过度集中而引发心口闷痛,因为长时间暴露在严寒中而高烧不退,因为反复练习某个动作而肢体抽搐,甚至呕出血丝。

沈寒山从不心软。他只会在他实在无法完成时,冷漠地喊停,然後扔给他一些味道更加古怪丶药效也更为猛烈的汤药。那些药喝下去,往往伴随着剧烈的腹痛和眩晕,但确实能暂时压下他的病痛,甚至微弱地滋养他那千疮百孔的经脉,只是过程痛苦不堪,如同刮骨疗毒。

莫斯星知道,这是沈寒山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帮助”他。这些珍贵的药材,恐怕是沈寒山多年积累,如今却像不要钱一样用在他这个“废人”身上。这看似无情的背後,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投入与期望?

他默默承受着这一切。每次喝下那苦涩灼喉的药汁,每次在训练中痛得几乎昏厥,想起远方的封庭筠,想起生死未卜的父母,想起太傅府冲天的火光。

仇恨与思念,成了支撑他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苦修之路上,走下去的唯一动力。

身体的极限,如同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横亘在莫斯星面前。无论他的意志如何坚韧,无论沈寒山提供的药材如何珍贵,他那先天受损的心脉和孱弱的根基,都严重限制了他的突破。

他无法像真正的武者那样,通过修炼内功来强健体魄丶积蓄力量。沈寒山尝试过传授他一些最基础丶最温和的吐纳法门,希望能稍微改善他的体质。然而,每次当他尝试引导那微弱的气感时,心脉处便会传来针扎般的剧痛,气息瞬间紊乱,甚至好几次险些真的引发旧疾,咳血不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