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卷三:帝都风云起
卷首语:朝堂风云起苍黄,赐婚圣旨拆鸳鸯。非是红颜多薄幸,各为其主费思量。
---
第一章:赐婚
引语:一道圣旨降侯门,佳偶天成非所愿。非是君心易更改,庙堂权衡重如山。
永和四年的春末,秦淮河畔的垂柳已经绿得浓郁。
秦弓坐在画舫的窗边,望着河面上来往的船只出神。三个月的江南时光,如同偷来的浮生闲日,让他几乎要忘记京城的风云变幻。
“尝尝这个。”吴戈将一碟精致的荷花酥推到他面前,“听说这是金陵最有名的点心。”
秦弓拈起一块,酥脆的外皮在口中化开,带着荷花的清香。他望着吴戈,这三个月的休养让这位常年征战的统帅面色红润了许多,眉宇间的肃杀之气也淡了,倒真像个陪着爱人游山玩水的闲散侯爷。
“再过几日,就该回京了。”秦弓轻声道。
吴戈脸上的笑意淡了些:“是啊,该回去了。”
画舫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个风尘仆仆的驿使在岸边勒马,高声问道:“请问镇北侯的船可是在此?”
吴戈与秦弓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本侯在此。”吴戈走出船舱。
驿使跪地呈上一封密信:“侯爷,京城八百里加急!”
吴戈拆开信,只看了一眼,脸色就沉了下来。
“出什麽事了?”秦弓问。
吴戈将信递给他,声音低沉:“陛下赐婚。”
信上的字迹潦草,显然是仓促间写就。但其中内容却清清楚楚:皇帝下旨,将安平郡主赐婚镇北侯,择日完婚。
秦弓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手中的信纸飘落在地。
“安平郡主。。。”他喃喃道,“是那个太後的侄孙女?”
吴戈点头,面色阴沉:“太後一系,这是要拉拢我。”
画舫内一片死寂。河面上的欢声笑语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
三日後,镇北侯府。
回京的路上,两人都沉默寡言。侯府门前,早已有宫中的太监在等候。
“恭喜侯爷!”太监总管满面笑容,“陛下这可是给了侯爷天大的恩典啊。安平郡主才貌双全,与侯爷正是天作之合。”
吴戈面无表情:“有劳公公传话,臣明日一早便进宫谢恩。”
送走太监总管,吴戈屏退左右,紧紧握住秦弓的手:“我不会娶她。”
“这是圣旨。”秦弓的声音有些沙哑,“抗旨不遵,是死罪。”
“那又如何?”吴戈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我宁可不要这个侯爵之位,也不能负你。”
秦弓摇头:“你不只是吴戈,你还是北伐军的统帅,是太子的老师。你若抗旨,牵连的何止你一人?”
这话让吴戈沉默了。是啊,他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可以随心所欲的边关将领了。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着无数人的身家性命。
“总会有办法的。”吴戈将他拥入怀中,“相信我。”
次日早朝,皇帝果然当衆宣布了赐婚之事。
“吴爱卿劳苦功高,如今年纪也不小了,是该成家了。”皇帝笑道,“安平郡主温良贤淑,与爱卿正是良配。”
满朝文武纷纷道贺,唯有秦弓站在人群中,觉得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心上。
“臣,谢陛下隆恩。”吴戈跪地谢恩,声音平静无波。
退朝後,皇帝单独留下了吴戈。
“爱卿对这桩婚事可还满意?”皇帝看似随意地问道。
吴戈躬身:“陛下赐婚,是臣的荣幸。只是。。。”
“只是什麽?”
“臣与秦侍郎。。。”吴戈斟酌着用词,“已有白首之约。”
皇帝笑了:“朕知道。所以朕才要给你赐婚。”
吴戈猛地擡头。
“爱卿啊,”皇帝的语气意味深长,“你是国之栋梁,有些事,不能太过任性。这桩婚事,既是为了安抚太後一系,也是为了。。。保护你们。”
“保护?”
“你们的关系,朝中早有非议。有了这桩婚事,至少表面上过得去。”皇帝站起身,走到他面前,“至于私底下。。。朕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