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六章:归途
引语:记忆复苏情愈坚,功成身退隐江南。非是畏难避世客,悟得平淡是真谛。
飞云城一役,北伐军大获全胜。叛军首领被生擒,北狄各部重新归顺。阿史那云在吴戈支持下正式登基,成为北狄第一位女汗王。
战事已毕,该是班师回朝的时候了。然而吴戈肩上的箭伤颇重,需要静养,大军只得在飞云城暂住。
这些日子,秦弓寸步不离地守在吴戈床前。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往昔种种便如潮水般涌来。他想起江滩萤火下的告白,想起朝堂之上的并肩作战,想起病中吴戈无微不至的照料。。。
"喝药了。"秦弓小心地扶起吴戈,将药碗递到他唇边。
吴戈就着他的手喝完药,笑道:"没想到还能享受到尚书大人亲自伺候。"
秦弓瞪他一眼:"还有心思说笑。"手指却轻柔地为他擦拭嘴角。
帐外传来脚步声,阿史那云一身戎装走了进来。见到这一幕,她会心一笑:"看来我来的不是时候。"
"无妨。"吴戈想要坐直,却被秦弓按住。
阿史那云在床前坐下,正色道:"这次多亏二位相助。北狄愿与大晟永结盟好,岁岁来朝。"
她取出一份盟书:"这是盟约草案,请二位过目。"
秦弓接过盟书细看,条款公允,诚意十足。他点头道:"公主。。。不,汗王有心了。这份盟约,于两国百姓都是福音。"
阿史那云却话锋一转:"不过,我听说朝中有人对二位的关系颇有微词。这次回京,恐怕。。。"
吴戈冷笑:"不过是些宵小之辈,何足挂齿。"
"侯爷不可大意。"阿史那云道,"我收到消息,有几个御史正在联名上书,说要弹劾你们'败坏纲常'。"
秦弓与吴戈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这样的攻讦,他们早已习以为常。
送走阿史那云後,秦弓忽然道:"我们。。。不回京城了。"
吴戈一怔:"什麽意思?"
"辞官。"秦弓语气平静,"我们去江南,过闲云野鹤的日子。"
这个决定出乎吴戈的意料。他知道秦弓一向以国事为重,怎麽会突然想要辞官?
"是因为那些流言蜚语吗?"吴戈问,"你不必在意。。。"
"不是。"秦弓摇头,"是因为我想明白了。"
他握住吴戈的手,目光清澈:"这些年来,我们为这个国家做的已经够多了。北狄已平,西凉已灭,朝中有太子监国,边境有良将镇守。是时候。。。为我们自己活一次了。"
吴戈深深地看着他,忽然笑了:"好。我们去江南。"
三日後,两份辞官奏章通过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吴戈辞去镇北侯爵位,秦弓辞去兵部尚书之职。奏章中写明,二人愿做布衣,隐居江南。
这个消息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皇帝连下三道圣旨挽留,太子更是亲自写信,恳请他们回心转意。
但这一次,两人去意已决。
离京那日,只有几个知交好友前来相送。太子红着眼圈,将一块金牌塞到秦弓手中:
"太傅若是改变主意,随时可以回朝。"
秦弓微笑着摇头:"殿下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这江山,终究要交到您手中。"
阿史那云也赶来送行,赠给他们一车北狄特産:"若是缺什麽,尽管来信。"
最让人意外的,是赵婉的出现。她依旧一身素衣,从江南赶来,赠给他们一座园林的地契: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那处园子临水而建,景致幽静,适合你们居住。"
秦弓接过地契,由衷道:"多谢。"
赵婉微笑:"该说谢谢的是我。是你们让我明白,人生在世,但求问心无愧。"
马车缓缓啓动,驶向南方。这一次,再也没有军国大事的牵绊,没有朝堂纷争的困扰。
江南的春天比北方来得早。到达苏州时,正是杏花烟雨的季节。赵婉赠的园子果然雅致,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处处透着江南园林的精致。
安顿下来的第一夜,秦弓在书房整理旧物。忽然从一本书中滑落一页信笺,上面是他失忆前写的诗:
"曾伴将军百战身,今作江南闲散人。
不羡庙堂朱紫贵,但求相守白头新。"
他看着这首诗,恍如隔世。
"在看什麽?"吴戈走进来,从身後抱住他。
秦弓将诗递给他:"原来我早就想辞官了。"
吴戈看完,笑道:"看来这是天意。"
两人相视而笑。窗外,春雨淅沥,打在芭蕉叶上,发出悦耳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