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龙舟竞渡五月五打一正确生肖 > 第 35 章(第1页)

第 35 章(第1页)

第35章

卷五:青史馀韵

卷首语:闲居江南远庙堂,青史几行费思量。非是逍遥忘社稷,情到深处自绵长。

---

第一章:馀波

引语:江湖虽远念庙堂,青史馀韵费思量。非是逍遥忘社稷,情到深处自绵长。

永和七年的江南,梅雨来得格外早。细雨连绵半月不止,太湖上烟波浩渺,秦弓坐在水阁中,望着雨打荷叶出神。

"又在想朝中的事?"吴戈端着新沏的龙井走来,将茶盏轻轻放在他面前。

秦弓回过神,微微一笑:"只是在想,这个时节,北方的麦子该收割了。"

自从隐居江南,他们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白日里读书下棋,泛舟垂钓,偶尔去苏沫的女子学堂讲学。看似逍遥自在,但朝堂大事,终究难以完全放下。

吴戈在他对面坐下:"太子。。。不,陛下前日来信,说今年北方风调雨顺,应该是个丰收年。"

"那就好。"秦弓轻啜一口茶,"新帝登基,最怕天灾。"

这时,阿升撑着油纸伞匆匆走来:"二位老爷,京城来客。"

来的是新任吏部尚书李文渊,曾是秦弓在兵部时的下属。见到二人,他恭敬行礼:

"下官奉陛下之命,特来探望二位先生。"

秦弓请他入座:"李大人远道而来,所为何事?"

李文渊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陛下想修订《永和律》,特命下官来请教秦先生。"

秦弓接过文书,是律法修订的草案。他细细翻阅,眉头微蹙:"这条'商贾不得购置田産',似乎不妥。"

"先生明鉴。"李文渊道,"但朝中许多老臣认为,商贾置地会导致农民失所。。。"

"谬论。"秦弓摇头,"若是担心土地兼并,应当限制购置数额,而非一概禁止。况且商贾资金流通,于国于民都有益处。"

吴戈在一旁听着,忽然插话:"我记得你当年在兵部时,就主张放宽商禁。"

"是啊。"秦弓轻叹,"没想到这麽多年过去,还是这些争议。"

李文渊又请教了几个问题,秦弓一一解答。末了,李文渊起身郑重行礼:

"先生虽隐居江南,仍心系社稷,下官佩服。"

送走李文渊,雨下得更大了。秦弓站在廊下,望着连绵的雨幕出神。

"後悔吗?"吴戈从身後抱住他,"若是还在朝中,这些政令推行起来会容易得多。"

秦弓向後靠在他怀里:"不後悔。只是。。。难免会想,若是当年再坚持一些,或许现在会不一样。"

吴戈沉默片刻,忽然道:"你可知道,陛下为何特意派人来请教?"

"为何?"

"因为朝中现在分成了两派。"吴戈道,"一派以李文渊为首,主张革新;另一派以太傅王崇古为首,主张守成。陛下年轻,难以决断。"

秦弓怔住了:"你如何知道这些?"

吴戈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陛下给我的密信。他希望必要时,我们能回京助他一臂之力。"

秦弓看着密信,久久无言。原来他们的隐居,并非真正与朝堂断绝。

三日後,又一位不速之客到访——太傅王崇古。

这位三朝元老已经须发皆白,但眼神依旧锐利。见到秦弓,他开门见山:

"秦先生,老夫希望你不要再插手朝政。"

秦弓请他入座:"太傅何出此言?"

"李文渊那些所谓新政,都是在动摇国本!"王崇古情绪激动,"商贾置地丶放宽海禁。。。这些都是取祸之道!"

"太傅。。。"

"你听我说完!"王崇古打断他,"当年苏明远也是打着革新的旗号,结果如何?若不是你们力挽狂澜,这江山早就。。。"

吴戈忍不住插话:"太傅,苏明远是谋逆,与新政无关。"

"怎麽无关?"王崇古冷笑,"都是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行结党营私之实!"

这场谈话不欢而散。送走王崇古後,秦弓独自在书房坐了很久。

吴戈推门进来时,看见他正在翻阅当年的奏章副本。

"在想王太傅的话?"

秦弓擡头,眼中带着困惑:"我在想,我们当年做的,到底是对是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