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甘于只做技术高管丶渴望快速致富而不断追逐风口丶却屡屡踩坑的投机者形象。
“典型的‘韭菜’心理,只是这棵韭菜看起来自己也想当镰刀。”
现在,是时候让数据交叉碰撞了。
严序编写了最核心脚本,“财务异常波动检测模型”。
这个模型不接触任何私人财务报表,它只做一件事。
从公开渠道能抓取到的所有与郑明远相关的时间戳信息,诸如公司注册时间丶专利申请时间丶诉讼时间丶微博发言时间丶新闻曝光时间。
然後将这些事件线与他的重大资産变动时间,如房産购买时间,通过公开的房産论坛丶装修日记甚至二手房中介挂牌信息间接推断,进行关联。
模型会寻找一个关键时间点。
在这个时间点之前,郑明远的公开财务表现,如诉讼纠纷丶负面新闻显示其处于低谷。
而在时间点之後不久,他却有能力进行大额消费,如全款购房。
那麽,时间点附近发生了什麽,就极可能是他财富来源的真相。
很快,屏幕显示时间轴构建完毕。发现关键“奇迹点”:202X年Q3。
关联事件:
202X年8月,郑明远关联公司“明远投资”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202X年9月,智安科技宣布获得“星河计划”原有技术团队,并开始研发新一代“艺术品区块链防僞系统”。
202X年11月,郑明远全款购入“翠湖天地”公寓。
202X年12月,微博用户@明远投资停止更新。
严序的身体微微前倾,屏幕的冷光映在他毫无波动的瞳孔里。
“星河计划……”
他低声重复着这个关键词。
一个失败的项目,其技术团队和残馀资産被智安科技收购。
而就在这之後不久,郑明远就突然有了大笔现金。
这太“巧合”了。
现在,他需要一个更直接的证据链来验证他的推测。
郑明远很可能在“星河计划”破産清算和智安科技的收购案中,通过某种方式侵吞了资産或进行了利益输送。
他不能黑进智安科技的内部邮件系统。但他可以做一件事。
他换上了一套虚拟的“行头”,注册了一个全新的丶看似专业的邮箱,僞装成一家海外艺术投资基金的分析师。
然後,严序写了一封措辞严谨丶充满行业术语的邮件,直接发送给了“星河计划”破産前已知的几位主要投资人。
他们的邮箱通常可以在早期的项目新闻稿或其个人公开的关联资料中找到。
邮件的大意是:
“尊敬的XX先生女士,我基金正在评估中国区块链艺术品市场的投资机会,并对早年‘星河计划’的技术积累很感兴趣。
我们注意到其部分资産已被智安科技收购。
鉴于您曾是该项目的重要支持者,能否请您评价一下该次资産处置的流程是否公允?
智安科技的郑明远先生在交易中扮演的角色是否如外界所言般积极?”
这是一个经典的“投石问路”策略。
他不需要得到完整的真相,他只需要观察反应。
如果郑明远在那次交易中确有猫腻,这封邮件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必然会在那些利益受损的旧投资人中激起涟漪,甚至可能收到愤怒的回复和指控。
这些自愿回复的公开信息,就是最合法的证据。
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刻,严序靠在了椅背上。
剩下的,就是等待。
他的屏幕依然漆黑,只有绿色的光标在闪烁,像一只在暴风雨之夜等待猎物的夜行动物的眼睛。
窗外风雨正狂,但他没有越过任何法律红线,他只是比普通人更懂得如何让公开的数据彼此对话,并耐心布下一个合法的等待猎物自己发声的陷阱。
“风险需要控制,”一道闪电再次划亮夜空,映出严序冷静的侧脸,“但信息本身就是最强大的风险对冲工具。”
夜更深了,暴雨依旧没有停歇的迹象,城市的其他噪音早已被风雨吞没,只剩下服务器风扇的嗡鸣,伴随着严序,等待数据之海中即将泛起的那一丝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