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万里江山一梦还是一梦 > 回首西园芳宴杳(第1页)

回首西园芳宴杳(第1页)

回首西园芳宴杳

三个月前,宁州都督府。

竹楼浸在破晓前的浓雾里,湿气沉甸甸地压着青瓦。李秀解下腰间佩刀,搁在粗糙的茶案上,“咚”一声闷响,震得粗陶碗里深褐的苦丁茶荡开一圈涟漪,晃了几晃才勉强稳住。

她兄长李雄盘腿坐在对面蒲团上,指节重重叩着摊在案上的那份军报,牛皮纸卷发出沉闷的回音。“女子掌镇南军?”他声音不高,却像淬了冰碴,“朝廷不过拿你当个幌子,招抚夷人的幌子罢了。”

竹帘外,马帮的铜铃由远及近,叮叮当当敲碎了清晨的寂静。驮着沉重生铁的骡子,轮廓模糊地穿过乳白色的雾墙。蹄铁踏在湿漉漉的石板道上,偶尔蹭到凸起的石棱,刮出一两点转瞬即逝的橘红火星,又迅速被雾气吞没。

李秀没看兄长,垂眼摩挲着刀柄上缠绕的犀牛皮。

那皮子黑亮坚韧,是去年她单枪匹马闯过瘴气弥漫的怒江峡谷,与百夷酋长歃血为盟後,对方亲手奉上的誓礼。指腹下是熟悉的粗粝感。“乌蛮三十七部归心,”她开口,声音平得像澜沧江枯水期的浅滩,“凭的是我手中这杆枪。”

竹帘猛地被掀起,带着一股凉风。

父亲李恢高大的身影堵在门口,晨光勾勒出他鬓角刺眼的白霜。他苍老的手掌沉沉压在那份军报上,仿佛要摁住里面翻腾的乾坤,目光却紧紧锁在李秀身上。

“你夫婿……新丧才半年……”话语未尽,尾音沉入喉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滞涩。

檐下竹竿上晾晒的苞谷棒子被这阵风刮落几支,“啪啪”几声闷响,金灿灿的玉米粒滚了一地,铺在湿冷的石阶前。

李秀轻轻吐出一口气,没接父亲的话,起身缓缓走出竹楼。她蹲下身,在沾着露水的石阶前,一根一根拾起那些饱满的苞谷棒。指腹拈开一粒硬实的金黄籽粒,饱满,微凉。

“阿爹,”她看着掌心那粒种子,声音低缓,“滇南的苞谷,一年能熟三季。物候如此,轮回不息。”

她擡起头,乌黑的长发如瀑,倾泻在紧束的靛蓝箭袖上,衬得侧脸线条愈发清晰。“儿守寡是守本分,守城,亦是守本分。”

当夜,都督府库房。桐油灯芯“噼啪”爆开一朵灯花,昏黄的光晕在堆积的账册上跳跃。李雄将算盘重重一掼,木珠哗啦乱响。“盐铁税!整整短了三成!”他指着账册的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抖,目光如炬钉在李秀脸上,“你拿官盐去贴补那些夷人了?”

光影在李秀脸上明暗交错。她神色不动,提笔蘸了鲜红的朱砂,在摊开的账册新墨处沉稳地画了一个圈。

墨迹未干,鲜红砂色蹭上她靛青的袖口,洇开刺目暗痕,像凝固的血。“以盐易马,”她声音不高,却穿透了算盘的馀响,“七百匹上好的乌蛮战驹。折抵赋税,尚有盈馀。”

腊月的风,带着哀牢山的雪腥味,卷过边陲。南诏兵趁着夜色如狼群般扑袭盐井,火光冲天而起,烧红了半边天,半条驿道在烈焰中噼啪作响,化为焦炭。

李秀率轻骑如离弦之箭截杀。刀光剑影里,一支冷箭擦着她左耳呼啸而过,劲风刮得耳廓生疼。佩戴多年的银耳环应声碎裂,细小银屑溅落在冰冷的铁甲片上,瞬间失了光泽。

但李秀看也未看,反手“嗤啦”一声,从具倒伏的南诏兵尸体旁扯下半幅残破的锦缎军旗。那鲜艳的锦缎上,“南诏”两个张牙舞爪的大字,被她用力按在左耳上方渗血的伤口处。很快,那两个字便被更浓重的丶温热的血污彻底浸透丶覆盖丶模糊不清。

开春,河柳刚抽出鹅黄嫩芽,洛阳的敕使便到了宁州。

黄麻纸的诏书在都督府正堂徐徐展开,足有三丈长,沉甸甸的。

女帝殷红的朱批在粗糙的纸面上灼灼耀目,如初升的烈日:“着宁州都督李秀入觐。”

府中最巧手的匠人连夜赶工。炉火映红了他沟壑纵横的脸,锤声叮当不绝于耳。他打制出银甲,甲片薄而韧,每一片都精心镂空,刻成滇南山间最寻常也最坚韧的山茶花纹样。

啓程那日,天刚蒙蒙亮。

李雄牵来了她那匹惯常骑乘的红鬃烈马,但马背上那副惯用的硬木高鞍,已被换成了厚实的软毛毡鞍鞯。“还跳得上去吗?”李雄的声音依旧硬邦邦的,目光却在她身上逡巡。

李秀没说话,嘴角极淡地向上牵了一下。她一手抓住马鬃,足尖在踏镫上一点,身姿依旧利落如昔。人借马力,轻松翻上马背,动作干净得如同她无数次纵马巡边。

坐稳的瞬间,马蹄轻快地踏碎了溪边一层薄薄的晨冰,发出清脆的碎裂声。

晨光熹微中,竹楼静默。父亲李恢的身影倚在挂满火红干椒的木架旁,手中那本翻旧的《蛮书》被晨风掀开了几页,哗啦作响,像一声悠长的叹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