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雪(三)
林静的“考虑”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这三十天里,季节完成了从初夏到盛夏的过渡。阳光变得炙烈,蝉鸣聒噪不休,而那个被赵伟称为“小雨”的女婴,像一粒无意间落入花盆的种子,在这个并非她原本土壤的家庭里悄然生长。
林静开始现一些微妙的变化。
安安不再独享玩具,有时会主动把咬胶递给婴儿床里的小雨;赵伟的手机相册里,除了儿子的照片,开始出现小雨的身影;而她自己的购物清单上,不知不觉多了几行与小雨相关的物品——维生素d滴剂、适合敏感肌肤的婴儿润肤露、一本记录成长点滴的相册。
但最让林静意外的是她自己身体的变化。某个深夜,小雨烧哭闹,她本能地从床上弹起,甚至比赵伟反应更快。在给小雨物理降温时,她清晰地感受到胸腔里那种熟悉的紧绷感——与安安生病时别无二致。
“你在担心她。”赵伟站在卧室门口,声音里有种小心翼翼的观察。
林静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她只是专注地用温水擦拭小雨的额头和脖颈,感受那小小的身体在自己手掌下逐渐平静。
第二天,林静请了假,独自带小雨去医院复查。在儿科候诊区,她抱着小雨坐在一群焦虑的家长中间,忽然意识到自己也是其中一员。
“宝宝多大了?”旁边一位老人友善地问。
“四个半月。”林静脱口而出,然后愣住了。她居然如此清楚地记得小雨的月龄。
医生检查后说只是普通感冒,但建议做个全面体检。“既然是收养的孩子,最好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医生翻着病历本,语气平常。
林静张了张嘴,想纠正“收养”这个说法,最终却只是点头:“好的,需要做哪些检查?”
那天下午,林静推着婴儿车,穿梭于医院的各个科室。小雨很配合,只有在抽血时哭了几声,很快就在林静的轻拍下安静下来。当针头刺入小雨细嫩的皮肤时,林静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仿佛那疼痛也传到了自己身上。
回家的地铁上,林静看着在婴儿车里熟睡的小雨,第一次认真思考“母亲”这个词的含义。它似乎并不完全依赖于血缘,而是在无数个这样的日常瞬间中,一点点编织而成的联结。
晚上,体检结果出来了。大部分指标正常,只有一项心脏彩显示小雨有轻微的室间隔缺损。
“很多婴儿都有这种情况,大部分会自行愈合。”医生在电话里说,“不过需要定期复查,注意避免剧烈哭闹和感染。”
挂断电话后,林静在阳台站了很久。夜幕下的城市灯火璀璨,每一盏灯后面都是一个家庭,都有各自的完整与缺憾。
赵伟走过来,递给她一杯温水:“医生怎么说?”
林静把情况告诉他,然后轻声问:“你表弟家有心脏病史吗?”
赵伟摇头:“我不清楚。事实上,我对表弟一家了解不多,只是偶尔在家族聚会中见面。”
这个回答让林静感到一丝不安。一个了解不多的表弟的孩子,为何会让赵伟如此坚决地承担起抚养责任?但她没有追问,只是把温水一饮而尽。
周末,林静独自去了赵伟老家的县城。她没有提前告知,直接拜访了几位年长的亲戚。在一番委婉的旁敲侧击后,她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赵伟根本没有所谓的“表弟”。
返程的火车上,林静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心里五味杂陈。赵伟又撒谎了,这次是更彻底的谎言。小雨到底是谁的孩子?
回到家时已是深夜。赵伟和两个孩子都睡了,客厅里只亮着一盏昏黄的落地灯。林静轻轻推开卧室门,看见赵伟和小雨睡在大床上,他的一只手臂protective地环着婴儿。这幅画面如此温馨,却建立在谎言之上。
林静退出来,坐在客厅沙上,等待着。
一小时后,赵伟揉着眼睛走出来:“你回来了?怎么不叫醒我?”
“小雨是谁的孩子?”林静直接问道,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