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清明祭扫各纷然 > 雪落悬壶山(第3页)

雪落悬壶山(第3页)

这时候,石楼该已经落雪了吧。

无患子树的枝桠上该积着薄雪,竹制的药匾大概早收进了屋里,白玛煮药的陶罐咕嘟作响,水汽凝在窗上,会画出模糊的冰花。

墨魆若是在楼里,此刻该正往他常坐的竹椅上垫厚褥子,嘴里念叨着“回来准得冻着”。

艾玙擡手摸了摸领口,集镇的风里还携着草木的腥气,但心里那点关于雪的念头,却像片羽毛轻轻落下来,带着点说不清的牵挂。

艾玙望着溪面晃荡的云影,指尖的暖意还没散尽,可心里漫上点凉。

集镇的秋阳还晒得人发懒,可顺着风的方向望,总觉得能望见更北的地方。

那里该已经落雪了吧?

雪片大朵大朵地飘,落在赶路行人的头巾上,沾在挑夫的肩上,没走几步就融成一小片湿痕,又被新的雪盖住。

他去过北方的。

那年也是这样的雪天,官道上的车辙被雪填了一半,马蹄踩上去咯吱响。

“北方的雪,落下来是沉的。不像南方的雨,飘着飘着就没了。”

艾玙低头掬起一捧溪水。

这时候,北方的雪该落满千山古城的石阶了吧?

艾玙眺望着远处的山,忽然觉得集镇的风里,除了秋的暖,还藏着点别的……

——是北方雪的凉,是有些名字记不清了,却在某个时刻,悄悄漫上心尖的怀念。

过了些时日,一行人往悬壶山回返时,肩上的行囊都沉甸甸的。

云烬的药篓里塞满了晒干的苍术与细辛,最底下还压着几本泛黄的医书,是集镇老药铺掌柜见他识货,硬塞给他的孤本,说是“放在你这儿,比压箱底强”。

山岚的篓子更热闹,除了新采的薄荷丶紫苏,还躺着些从没见过的草药,有戈壁来的商旅送的锁阳,叶片肥厚带刺,有溪边老丈给的水芹,根茎嫩白得像玉,他边晃篓子边念叨:“白玛见了准得眼睛发亮,这些玩意儿她都未必认全。”

艾玙手里拎着个小布包,里面是修笔铺掌柜送的兔毫笔,笔杆上还刻着个“安”字,还有洗衣妇塞的茜草籽,说“明年开春种在石楼边,能染出好看的红布”。

艾玙走得比来时稳当,脚步落在石板路上,发出笃笃的轻响,倒像是带着些什麽东西往心里去了。

墨魆背着最大的篓子,里面除了草药,还堆着艾玙路上脱下来的披风丶山岚忘在田埂上的草帽,甚至还有半块没吃完的糖糕,是集镇老汉硬塞给他,让他带回来给“山里那位爱撇嘴的小先生”尝尝的。

艾玙看着总比同龄人小些,身量单薄,站在人群里如一株没长开的芦苇。

小脸经常绷着,唇线抿得紧紧的,像是谁都欠了他半两银子,可那脸色白得透青,眼下泛着点淡淡的青黑,让人瞧着就觉得他定是受了不少苦,忍不住想多疼疼他。

那日在修笔铺,掌柜的见他蹲在地上修笔,手指冻得发红,忙要拉他进屋烤火,他却头也不擡地摆手:“不用。”

溪边王婶给他红薯,他接过来时总说“够了”,但看见王婶家小儿子咳得厉害,第二天一早就从药篓里翻出半块川贝,用帕子包好放在王婶门口,连句话都没留。

瞎眼老汉敲钟时多敲那三下,他站在道观门口听着,脸上依旧没什麽表情。

集镇上的人都爱念叨这孩子。

“瞧着冷冷的,心热得很。”修笔铺掌柜边磨墨边说。

王婶晒布时见了他,常常往他手里塞个热鸡蛋。

连钟楼的老汉,敲钟时都要多等片刻,像是怕他没听见那特意加的三下。

墨魆看得最清。

艾玙夜里咳嗽,可白天帮人做事时,脊背挺得笔直,给他披件厚点的衣裳,他总要推回来,但转头就把自己的帕子给了哭鼻子的小丫头擦脸。

这日艾玙从修笔铺出来,手里捏着掌柜新做的楷笔,是特意按他的手寸做的。他没说话,往道观走时,脚步却比平时慢了些。

风掀起他的衣角,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里衣,可那双手刚帮人修好笔的手指,此刻正轻轻摩挲着笔杆,带着点连他自己都没察觉的软。

快到石楼时,山岚指着远处的无患子树喊:“你看那枝头,雪压着的地方倒透着点青呢!”

艾玙擡头望去,悬壶山的峰顶早被白雪裹住,仿若覆了层厚厚的棉絮。

山风卷着雪沫子掠过来,打在脸上凉丝丝的,无患子树的枝桠上积着薄雪,偶尔有雪块从叶缝间滑落,露出底下深绿的叶片,在冷光里透着点倔强的活气。

艾玙低头摸了摸布包里的茜草籽,布袋外沾着些细碎的雪粒,凉得沁手。

这趟下山带回来的,不止是草药和书籍,还有些更轻丶更软的东西,仿佛此刻落在睫毛上的雪,明明冰凉,却在心里融成了暖。

“回去让白玛看看这些宝贝,”云烬拍了拍背上的医书,雪沫子从书页间簌簌往下掉,“说不定能琢磨出新方子。”

艾玙没说话,只是把衣服往脸上拉了拉,脚步又快了些。

石楼的屋檐该积着雪吧,白玛煮药的陶罐大概正冒着热气,混着雪的清冽,在风里远远飘过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