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朝廷和王室的动荡影响着民间,但是不会太影响,对于平民来说,只要不是加税或者是征他们去进军队,一切都好说。
至于战乱,别想了,那都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
于是那些乌云罩顶也仅限于王公贵族和大臣们,平民们惶惑不安了几天後发现屁事都没有,顶多是街上挂满了白色布条,然後不能当街表演,于是也不觉得有什麽了。
他们兴致勃勃地涌去书店买“树叶”先生新写的小说。
是的,书店。
早在去年秋天,维里斯就任命费克里斯去研究更实用便宜的纸张,主要是改进造纸的技术,费克里斯的造物天赋天生就点满了,虽然苦恼了一段时间,但还是把教皇大人想要的东西造了出来。
不过维里斯希望能在阿尔比恩用上不那麽晕墨的纸张还是没实现,因为他已经回到了大教廷。
新型纸张当然是由大教廷配合加西亚亲王联合推广,很快就取代了旧的纸张,更加实用,且价格还低了一点的纸张,当然知道选哪个了。
更何况还有教会背书,宣称此後大教廷使用的经书以及发行的新魔法书都是用新型纸张写成。
以前的纸张,一张纸的价格是二十枚银币。
对于王公贵族来说,这钱跟挠痒痒没区别。
但是要知道,维里斯在阿尔比恩当吟游诗人混日子的时候,一夜表演的酬劳,也才能买两三张纸。
生活,唉!
难怪边远地区的诗人越来越少,王都内诗人随处可见,诗人也是要吃饭的,吃了饭後,还得保证表演的水平,仅仅依靠背熟的那麽些诗,可完全不够用。
诗人会写诗,但又不是过目不忘,他们写下来,还得润色,还得印入脑中,背诵下来,才开始谱曲。
当着大家夥的面,拿一张誊抄了新诗的纸一边看一边唱?
你要用哪只手去弹奏乐器?
现在不一样了,原价二十银币的纸,现在通通只要十五银币!
这只降了五银币,算什麽?
倘若说降价了四分之一呢?
诗人们头脑灵活,不会算不清账,而且在王都内表演的酬劳,又不能和边远地区相比拟。维里斯在阿尔比恩的那些微薄酬劳,而王都诗人表演一次,就是维里斯的千倍不止。
如果是被王公贵族请去府上,为宴会而表演,这个酬劳还要翻倍。
王都人民的购买力很强。
定价为五百银币一本的小说,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日常少吃一顿下午茶的费用。
很早的时候,维里斯就敏锐察觉到,洛瑟兰十一区外的郡,购买力和十一区不一样,这和所治公爵的决策有关。
但是,货币是通行的。
这必然埋藏着巨大的隐患,借助两个地方不一样的购买力,从而获取巨大的利润。
唯一的好消息是,这个也仅仅发生在个别的郡中。
这个暂且不提,就说日前王都人民的娱乐方式。
“树叶”先生开小说之先河,虽然有传言说,第一本小说是出自教会的大主教格兰瓦和一位陌生年轻人之手,不过民间更加认可这位署名为“树叶”的先生,为他笔下缠绵悱恻的故事所动容。
据说“树叶”先生的第一本小说《马特里斯小姐》就卖出了数万本。
也就是说,那单薄的一本书,竟然得到了五百万银币的利益!
而代理“树叶”先生售卖《马特里斯小姐》的,一开始只是些杂货店,随着《马特里斯小姐》越来越风靡,各种商店的货架上也摆上了那花里胡哨封面的书本,马上吸引了一大批客户。
早上刚摆上的《马特里斯小姐》,不到两个小时就卖光了所有的存货!
那个商店可是足足进购了500本!
那些贵族公子小姐,一买就是几十本,说是珍藏的,或者是送人的,总之带着仆从来,抱着一大堆花里胡哨的书本离开。
还不坐马车,就走在路上,大摇大摆,路上行人瞧见他们仆从抱着的,一叠叠眼熟封面的《马特里斯小姐》,嫉妒的话语源源不断传来。
大大满足了贵族们的虚荣心。
这一场热闹正是高潮,“树叶”先生发布了第二部小说《奎修斯情书》,趁热打铁,彻底引发了全民小说热潮。
如此缠绵悱恻娓娓道来的文字,他们从未见过啊!
後面哪怕再出现的什麽亨利,杰里之辈,都不能和“树叶”相提并论!
尤其是王都人民意识到,“树叶”不但写得好,他还写得快!写得多!
美妙啊,欣慰啊,开怀啊——
年轻的神父拿着区属的教会公务,站在书房前,欲言又止,举起的想要敲门的手又放下,从那并没关上的门往里看,能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伏在桌子上奋笔疾书。
时而哭,时而笑,满脸潮红,额头的白发都被汗水浸湿。
自从和维里斯合作写出了第一部小说後,格兰瓦好似打通了什麽关窍,过去那些疑惑不解的事情一泻千里似的,捏起笔就恨不得化身章鱼,一齐写着,一笔写出十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