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免费阅读 > 第105章 代际传承新章(第2页)

第105章 代际传承新章(第2页)

很快,村里的年轻人都知道了小郑的事。之前没报名的年轻人,纷纷找到苏晓舟,要求加入培训;已经报名的年轻人,也干劲十足,有的跟着张师傅学拍竹编,有的跟着王爷爷学拍手工制糖,文化站里每天都热闹非凡。

苏晓舟趁机成立了“林家村老手艺新传播”团队,让小郑当队长。他还从村集体资金里拿出五万块,给团队买了专业的摄像机、补光灯,又在文化站腾出一间屋子当工作室。团队里的年轻人分工明确:小郑负责统筹,二十岁的小林负责剪辑——她之前在城里学过服装设计,对审美特别敏感;十九岁的小吴负责直播——他性格外向,能说会道,很会跟网友互动。

刚开始直播的时候,直播间里只有几十个人,大多是村里的亲戚朋友。小吴有些紧张,说话都结结巴巴的。周阿婆看在眼里,主动提出要跟小吴一起直播:“孩子,别紧张,阿婆陪你一起说。”

第二次直播时,周阿婆坐在镜头前,手里拿着布料,一边演示扎结,一边跟网友聊天:“大家看,这叫‘绞缬’,是最古老的扎染手法,咱们林家村传了一百多年了。以前穷,就用植物染布,现在条件好了,有了各种颜色的染料,可我还是喜欢用蓝靛,这颜色看着踏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阿婆的话朴实又亲切,直播间的人数越来越多,很快就突破了一千人。有网友问:“奶奶,能定制一条扎染围巾吗?我想送给妈妈当生日礼物。”

周阿婆笑着说:“当然能!你想要什么图案,跟我说,我给你扎。”

那天直播结束后,团队接到了二十多个定制订单。小郑拿着订单,激动地对大家说:“咱们能赚钱了!以后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

可没过多久,团队就遇到了麻烦。有一次,他们接了一个大客户的订单——一百条扎染围巾,要求一周内交货,用来做公司年会礼品。小郑带着团队的年轻人,每天跟着周阿婆一起赶工。可就在交货前三天,周阿婆突然犯了关节炎,手指肿得像胡萝卜,连针都拿不住了。

“这可怎么办啊?”小郑看着堆在工作室里的布料,急得直转圈,“客户要是收不到货,不仅要赔钱,咱们的名声也毁了。”

团队里的年轻人也都慌了神,有的说要跟客户道歉,赔偿违约金;有的说要找别的扎染艺人帮忙,可附近的村子里,会扎染的老人大多年纪大了,根本赶不上工期。

小郑没办法,只好去找苏晓舟。苏晓舟听了,立刻说:“别慌!我去找林老夫人想想办法。”

苏晓舟带着小郑来到林悦家时,林悦正在院子里喂鸽子。听他们说明情况,林悦立刻放下手里的食盆:“这事不难!村里还有三个会扎染的老人,都是周阿婆的徒弟,我去请她们来帮忙。”

林悦拄着拐杖,挨个去了三个老人家里。这三个老人都七十多岁了,平时很少做扎染,可听说要帮年轻人赶订单,都一口答应:“只要能让扎染传下去,我们就算熬几个通宵也愿意!”

当天晚上,村文化站的灯亮到了后半夜。四个老人坐在桌子的四边,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针线,动作虽然慢,但每一针都很认真;小郑他们几个年轻人,有的帮老人穿线,有的把扎好的布料分类,有的用手电筒给老人照亮。工作室里很安静,只有针线穿过布料的“沙沙”声,和偶尔传来的老人的叮嘱:“这里要扎紧点,不然染出来的图案会散。”

就这样,连续熬了三个通宵,一百条扎染围巾终于赶制完成。交货那天,客户收到围巾后,特意给小郑打了电话,声音里满是惊喜:“太好看了!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以后我们公司的文创礼品,都从你们这订!”

这件事之后,“林家村老手艺”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订单越来越多,还有不少城里的年轻人特意来村里学扎染、竹编。小郑的团队也从最初的五个人,展到了二十多个人,每个人每月能挣六千多块,比在城里打工还多。

苏晓舟看着村里的变化,心里既欣慰又踏实。但他知道,代际传承不仅仅是手艺的传承,更是精神的传承。他在村里的希望小学设立了“乡村振兴实践课”,每周都邀请周阿婆、张师傅这些老艺人来给孩子们上课。

这一天,实践课上,周阿婆正在教孩子们扎染手帕。小念昔学得格外认真,她的小手虽然笨拙,却一丝不苟地跟着周阿婆的动作,把布料折成小方块,再用线一圈圈扎紧。

“念昔,你这扎的是什么呀?”周阿婆笑着问。

“是小蝴蝶!”小念昔抬起头,脸上沾了点蓝色颜料,“我要把它送给太奶奶,谢谢太奶奶让大家都喜欢扎染。”

周阿婆摸了摸小念昔的头,眼眶有些湿润:“好孩子,以后这手艺,就要靠你们啦。”

小念昔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继续低头扎染。窗外,雪还在下,可教室里却暖融融的。林悦和苏晓舟站在窗外,看着教室里的一幕,相视而笑。

冬至这天,林家村举办了“老手艺新风采”晚会。村文化广场上搭起了舞台,舞台背景板上写着“传承老手艺,续写新篇章”。周阿婆和张师傅坐在第一排,看着舞台上的年轻人表演——有的穿着自己扎染的衣服走秀,有的用竹编乐器演奏乐曲,有的拿着手机直播,跟网友分享晚会的热闹。

小念昔也上台表演了节目——她拿着自己扎染的小蝴蝶手帕,给大家唱了一《我爱我的家乡》。稚嫩的歌声在广场上回荡,台下的村民们都笑着鼓掌,眼里满是欣慰。

晚会结束后,林悦、苏晓舟、小郑、小念昔站在舞台上,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看着村里亮着灯的家家户户,心里都暖暖的。

“太奶奶,以后我也要像您一样,把老手艺传下去。”小念昔拉着林悦的手,认真地说。

林悦笑着点点头,抬头看向苏晓舟,又看向小郑,眼里满是希望。她知道,林家村的奋斗精神,已经像一颗饱满的种子,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底生根、芽。从她穿越到这个村子,创办食品加工厂,到苏晓舟接过接力棒,推进乡村振兴,再到小郑这些年轻人用新方式传承老手艺,还有小念昔这样的孩子,在心里种下传承的种子——这场家族接力,这场精神传承,永远不会结束。

雪还在下,可林家村的未来,却像舞台上的灯光一样,明亮又温暖。林悦知道,林家村的故事,还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中,书写出更加精彩、更加动人的篇章。

喜欢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请大家收藏:dududu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