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穿越到80年代小媳妇 > 第67章 分享故事(第1页)

第67章 分享故事(第1页)

第章:分享故事

秋阳穿过老槐树的枝叶,在林家小院的青石板上洒下细碎的金斑。林悦坐在藤椅上,指尖轻轻摩挲着青瓷茶杯的纹路,杯里的菊花茶冒着袅袅热气,清甜的香气混着院子里桂花的味道,漫过了整个院落。

“一晃眼,都快四十年了。”坐在对面的王秀兰轻轻叹了口气,伸手拂去鬓角的一缕白,眼中满是感慨,“当年你在集市上帮我抢回被偷的钱袋时,我还以为你就是个胆子大的小丫头,哪儿能想到,你后来竟成了咱们县乃至全省都有名的企业家。”

林悦闻言笑了笑,将刚泡好的菊花茶推到王秀兰面前:“嫂子,当年若不是你后来帮我在村里辟谣,说我那些钱是靠种草药赚的,我哪能那么快站稳脚跟?说起来,我还得好好谢谢你呢。”

今天是林悦和苏然搬回村里养老的第三个秋天,也是她们与王秀兰重逢的第三个月。王秀兰当年是村里的妇联主任,性子直爽,为人仗义,当年林悦被村里人造谣“赚黑心钱”时,是她站出来帮林悦说话,后来王秀兰随丈夫去了外地做生意,两人便断了联系。三个月前,王秀兰带着丈夫和孙子回村探亲,在村口的小卖部偶遇了买菜的林悦,两人这才重新续上了联系。

“谢啥啊,我就是说了句实话。”王秀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眼睛一亮,“这茶味道真不错,比我在城里买的那些名贵茶叶还好喝。”

“这是苏然托人从黄山那边捎回来的野菊花茶,清热降火,最适合这个季节喝。”林悦笑着解释,目光望向院门口,苏然正提着一个竹篮从外面回来,篮子里装着刚从自家菜园里摘的青菜和西红柿。

“秀兰来了?”苏然看到王秀兰,笑着打招呼,将竹篮放在石桌上,“刚摘的青菜,新鲜得很,中午就在这儿吃饭,我给你们做个青菜豆腐汤。”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王秀兰笑着应道,“当年就听说苏知青的厨艺好,今天可得好好尝尝。”

苏然笑着应下,转身进了厨房。林悦和王秀兰坐在院子里,看着院子里嬉戏的鸡鸭,聊着这些年的经历。

“嫂子,你当年去外地后,一直在做生意吗?”林悦问道。

王秀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几分感慨:“是啊,当年你哥在村里的砖窑厂上班,后来砖窑厂倒闭了,家里实在揭不开锅,我们就揣着仅有的几百块钱去了南方。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在路边摆地摊卖袜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进货,晚上卖到半夜才回来,住的地方是租的小阁楼,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像冰窖。”

她顿了顿,喝了口茶,继续说道:“后来攒了点钱,我们就租了个小门面,卖服装。那时候南方的服装生意好做,我们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有时候吃饭都顾不上。有一次,我怀我儿子的时候,还挺着大肚子去广州进货,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下车的时候腿都肿得走不动路。”

林悦听得有些心疼:“那你们后来怎么又想起回村了?”

“还不是因为我家那口子,”王秀兰无奈地笑了笑,“他年纪大了,总惦记着村里的老房子和老邻居,说城里的日子再好,也没有村里踏实。而且我孙子明年就要上小学了,城里的学区房太贵,我们也买不起,不如回村,村里的小学这几年建得也不错,师资力量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她看向林悦,眼中满是羡慕:“还是你们俩有本事,不仅把事业做得这么大,还把孩子培养得那么优秀。我听村里人说,你们家小宇现在是有名的画家了,还在国外办过画展?”

提到儿子,林悦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是啊,那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我们也没拦着他,就让他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刚开始的时候,他在美院上学,每天都泡在画室里,有时候一画就是一整夜,我们看着都心疼。后来他去国外留学,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吃了不少苦,不过还好,他总算坚持下来了。”

“还是你们会教育孩子,”王秀兰感慨道,“我家那小子,从小就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好,后来跟着他爸做生意,也没少碰壁。不过还好,他性子踏实,现在也能独当一面了。”

两人正聊着,苏然端着一盘洗好的水果从厨房出来,放在石桌上:“你们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在聊孩子们的事呢,”王秀兰拿起一个苹果,咬了一口,“苏知青,你们家小宇能有今天的成就,你和林悦肯定操了不少心吧?”

苏然在林悦身边坐下,笑着说道:“操心是肯定的,不过更多的是尊重他的选择。当年小宇说要学画画的时候,我们也犹豫过,毕竟学艺术这条路不好走,但是看到他那么坚持,我们就决定支持他。那时候,林悦的工厂刚走上正轨,资金也不宽裕,我们还是咬牙给他报了美术培训班,买了最好的画笔和颜料。”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小宇也没让我们失望,他知道家里不容易,学习特别刻苦。有一次,他为了参加一个绘画比赛,连续一个月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最后终于拿了一等奖,还获得了去国外交流学习的机会。那时候,他拿着奖状回家,激动得哭了,我们看着也跟着高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悦看着苏然,眼中满是温柔。想起当年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一家人齐心协力,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那些时光如今都成了最珍贵的回忆。

“对了,林悦,”王秀兰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当年你开办食品加工厂的时候,遇到了那么多困难,又是找不到场地,又是买不到设备,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听村里人说,那时候还有竞争对手暗中使坏,破坏你的工厂声誉,你又是怎么应对的?”

提到当年的创业经历,林悦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那时候确实很难,刚开始找场地的时候,跑了十几个地方,不是价格太高,就是位置不好,最后还是苏然托了他在县里的同学,才找到了一个废弃的粮站,把它租了下来。买设备的时候更难,那时候国内的设备质量不好,进口设备又太贵,我们只好一边找厂家定制,一边自己琢磨着改进设备。”

她喝了口茶,继续说道:“至于竞争对手使坏,那是在工厂刚有起色的时候。有一家食品厂,看到我们的产品卖得好,就暗中散布谣言,说我们的产品添加了有害成分,还找人在市场上故意抹黑我们。那时候,我们的产品销量一落千丈,工厂面临着停产的危机。”

“那你们是怎么解决的?”王秀兰急切地问道。

“是苏然帮了我大忙,”林悦看向苏然,眼中满是感激,“他带着我们的产品去省里的质检部门做了检测,拿到了合格报告,然后又在县里的电视台做了广告,澄清了谣言。同时,我们还推出了‘买一送一’的活动,吸引了很多顾客。慢慢的,大家又开始信任我们的产品,销量也一点点回升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